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13,(5):54-54
3月20日的《长江日报》刊登评论员文章说,江苏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近日在华西村家中逝世。华西村"、华西模式"再次摆在人们眼前。50年来,华西村作为农村"样板"屹立不倒。但是,华西这个典型,任何时候都不曾被复制过。前赴华西取经的团队历来络绎不绝,人们各取经验,唯独  相似文献   

2.
华惠毅 《世纪风采》2023,(10):40-42
<正>我是最早采访华西村的中央媒体记者。上世纪60年代后期到整个70年代,在华西村发展的关键阶段,我每年都要多次去华西。我同华西的许多干部、农民交上了朋友,在华西的大路小径、角角落落留下了我的身影。我观察,我思考,脑际一直在寻找3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被称为“做煞大队”“吹牛大队”的华西会受到周围社员群众的欢迎,即使拦劝,也挡不住前去参观的人群?大队党支部书记吴仁宝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在社员群众中有极高的号召力?在华西大队,为什么看不到当时普遍存在的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再访华西村     
5年前我到过华西,那时—进村,迎接我们的是一个龙形建筑,远远看去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这条龙就是华西村的办公大楼。今年我又来到华西村,这次见到的不仅有龙型建筑,还有一只大公鸡型建筑和一座造型如塔的17层大楼。在塔型大楼的顶端镶着四个红色大字“中国华西”。  相似文献   

4.
从“七十年代造田”成为农业样板村,到“八十年代造厂”实现农村工业化;从“九十年代造城”实现农村城镇化,到“二十一世纪腾飞”实现农村现代化,华西村以及其领头人吴仁宝的事迹早已是家喻户晓。华西村的典型示范意义在哪里?向华西村学什么怎么学?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别很大,学习华西村也要实事求是,不是要克隆出一个个“天下第一村”,而是要结合自己实际,学习华西经验的精髓,学习华西村发展经济、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先进理念。一、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华西实际,实事求是促进发展有人说:华西能发展到今天,是因为总能得到中央和地方的一些特别支…  相似文献   

5.
吴协恩 《唯实》2013,(5):67-6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实践者、华西村发展致富的带头人、原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保同志于2013年3月18日病逝。华西人将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老书记遗志,继往开来,续创华西新辉煌。我们华西把未来的发展思路简单地归结为"一,二,三,  相似文献   

6.
凡到过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的,看到一排排的农民别墅,一座连一座的厂房,高大雄伟的华西金塔,别具特色的农民公园,以及华西广场、长廊等,无不为这个天下第一村所取得的惊人成就而感动。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有一句名言:“有福民享,有难官当。”改革开放以来,华西村的领导班子吃苦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是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的楷模。他说,我从当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那天起,就横下一条心,再苦再难也要让村里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9,(2):118-119
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作的“仁宝”牌报告,与华西金塔、农民别墅并列为华西引以为豪的三大自创品牌,也是慕名来华西参观的客人必选菜单之一。就像“不到长城非好汉”,没有听吴仁宝作报告,  相似文献   

9.
凡到过江苏华西村的人无不叹服于华西惊人的发展速度,华西人说,是老当家、党委书记吴仁宝的创新思维,把华西经济搞活了,把村民带富了!  相似文献   

10.
《求是》2005,(11)
吴仁宝数十年来带领华西村艰苦创业,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把昔日贫困落后的穷华西,建设成为中国农村小康社会的典型,享有了“天下第一村”的美誉。早在1961年,时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的吴仁宝,就制定了本村的15年发展规划,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开始探索脱贫致富之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率先跳出单一农业经营的思想框框,大力开展农副工综合经营。1988年,先富起来的华西村与邻村成立了共同经济组织,1994年组建了华西集团公司,接着华西股票在世纪之交上市。近几年来,华西村又以新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将周边16个村纳入发展共同体,形成了面积30…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17,(6)
<正>50多年前,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只是一个只有0.96平方公里的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全村最大的财富只有9头水牛。在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人走上了发展集体经济、艰苦创业之路,创造了快速发展、共同富裕的传奇,华西村被称为"天下第一村"。如今,漫步华西,村中别墅错落有致,周边厂房鳞次栉比,酒店、公园、医院、文体活动中心……让人俨然置身于现代化都市。建设"百年企业、百年村庄"是华西村现任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共同富裕的理论,已在江苏华西村生根开花,结出丰硕之果。认真总结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在华西成功实践的经验,不仅可为我党制定科学的共同富裕政策提供参考,而且能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加快全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步伐。一、实现华西共同富裕的保障机制为实现华西的共同富裕,华西村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实行了五大原则:效率优先原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华西人苦干实干,科学种田夺高产。1972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是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的楷模。他说,我从当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那天起,就横下一条心,再苦再难也要让村里农民过上幸福日子——  相似文献   

14.
董新国 《实践》2007,(3):43-45
到六十年代末,华西村依靠一个"小五金"厂和一台小磨坊,便积累了100多万固定资产和100多万现金存款。而此时的华西村村民们也全部搬进了大队统一盖的新瓦房,并且家家有存款。从这时候起,外村姑娘嫁华西村甚至小伙子"倒插门"来华西的风潮一直延至今日……  相似文献   

15.
因地处江苏省江阴市华上镇最西面而得名的华西村,现已成立华西集团总公司,下属铝型材、铜型材、钢材、贷管、纺织、化工、旅游。建筑等八大系列关43家企业,连续四年年产值超25亿元,利税超25亿元华西从个贫困落后的人向小村发展到今天成为”“中国第二村”的经历,对我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华西村从1961年建村到现在发生了八变:二是上地变平是道路变宽.三是村庄变新,四是环境变美、五是人才宣多,六是集体变富,七是生活变好,八是贡献变大。华西在建材以前。全村0.96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是七高八低的,当时有民谣为证:“高地岗,高地…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是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的楷模.他说,我从当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那天起,就横下一条心,再苦再难也要让村里农民过上幸福日子的身份很简单,一个地道的农民,一个"裤腿上一辈子甩不掉泥巴的农民".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1,(8):38-38
吴仁宝,1928年I1月出生于江西省江阴县一户贫农家庭,几十年来.他带领华西村民坚持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华西之路。  相似文献   

18.
我在华西搞社会调查,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1993年3月23日晚,吴仁宝在北京参加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应清华大学邀请,介绍华西村的变化和他在基层工作的体会,给该校600多名教师和研究生作了一场生动的报告.其间,有人向吴仁宝提了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喻丹 《当代贵州》2010,(12):52-53
<正>华西的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体现。"到华西去学什么?怎么学?学了之后做什么?"在"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短期教育实践培训基地"第一期学员培训班作动员讲话时,贵州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侯正茂向209位即将赶赴华西村的学员提出了这样的问  相似文献   

20.
大广阔的苏南平原上,有一座被称为“中国唯一,世界没有”的金塔傲立其中。这便是华西村的标志。 1998 年 4 月 20日,江泽民总忆记兴致勃勃地登上了近百米高的金塔观光层。顿时,“人间天堂”里80多处美景尽收奶底。他一挥而就,题写了“华西金塔”四个大字,并连声赞叹:“华西人民幸福、幸福、真幸福!” 华西村,中国农村的缩影,有人说,它的故事就像鑫塔上垂挂的那颗硕大的金戎芦,沉甸甸,金灿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