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大年三十,是全家团圆的良辰佳时。平生爱读书的李团长为了躲避那干百个理由的“请柬”上的“请”,事先“买”通了图书管理员,取了钥匙,早饭后便一头扎到阅览室。他想借此机会,在书海里美美地游它一回……他来到书架前,抱了一大撂书,坐在窗前看了起来。 “嘀嘀”,手机铃声把他从书海中拽了出来。机屏显示:“我家有个读书郎,书海漫游忘时光。酒肉满  相似文献   

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毛泽东一生巧攀书山,智游史海,读书是他最大的爱好之一.他曾多次宣称:"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尤其是爱读史书.他跟书籍始终形影不离,结下不解之缘,无论是办公室、卧室、洗手间、游泳池休息室,还是外出列车上都放着书,经常是日夜都在勤奋地读书,许多城市的图书馆都留下他借书的记载,书是他一天也少不了的精神食粮,也是他的最大财富.毛泽东一生读书破万卷,成为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一代伟人.  相似文献   

3.
夜读     
“孤人深夜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深夜读书是最美的事了。夜静极了,周围的人都到梦中漫游去了,留下我独自享受着难得的静谧。我亲吻着乳白的灯光,闻着夜气特有的芳香,沉浸在书海中,把一整天的疲劳和千头万绪的事关在门外,让疲惫的大脑在散发着油墨芳香的字里行间得到净化。  相似文献   

4.
《新湘评论》2013,(21):64-64
我经常接触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我也曾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5.
漫步书林,面对仪仗队般挺立的书籍,喜爱读书的人自然会嗅到诱人的书香,难怪高尔基说:“我扑向书籍就象饥饿的人扑向面包”。可如今,从富丽堂皇的书店到街头巷尾的地摊,许多书籍让人们瞧着眼热心跳,看了目瞪口呆,如果说这也是“精神食粮”的话只能算是走了味的“面包”吧。 野史轶闻秘事——让我们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6.
谢家林 《当代贵州》2011,(21):62-62
古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或奋斗目标,但实际能身体力行并如愿的人其实寥寥无几。不少书是读者被书名或舆论的诱惑将其请到书架,而书的最终命运十有八九是被束之高阁。有书不想看、看不了无疑是一种尴尬的现象。至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倒是显得太过功利,  相似文献   

7.
各地联网     
《党建》1998,(6)
各地联网以服务促管理帮助贫困户用好资金读书“充电”福建省石狮市许多企业家、农民意识到,光有竞争意识和雄厚资金还不够,如果人的素质不提高,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只有在书山“充电”,才能到商海弄潮,于是他们纷纷加入读书行列。仅绿洲读书社就创办了2...  相似文献   

8.
读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想这世上,号称是“读书人”的有多少,而真正读懂的能有几个?不说太深奥的,就金庸那种“童话”,很多人都读过,但谁敢说读懂了?要是真读懂了,这世界上许多不该发生的事也不会存在了。基于这种想法,这一次打算向大家推荐《东坡志林》。反正读书的人不用我啰嗦,不读书的人跟他说什么都没用。  相似文献   

9.
李进 《当代贵州》2014,(31):62-62
正自识字以来,坚持读书,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一路愉快向前,却发现"书"的指引也会有岔路、歧途。如何选择一本好书?曾国藩不止一次向家人和朋友推荐书目,有"每日必读"、"传家八部"、"家中必备28书",由此看来读什么书确实是很重要的,尤其在信息泛滥的当下。《论语》无疑是传世好书,使我不倦阅读、不断受益。1996年读到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论  相似文献   

10.
<正>古今中外,对读书的认识何其多也。然,每人读书,皆有不同偏爱,亦有不同感悟。不同的年龄段,对书的喜好也是不同的。年轻时读书,多喜文学作品。那时的我们,对书的阅读偏执而敏锐,感性而好动。可以为琼瑶热泪盈眶,也可以为金庸茶饭不思,卷不释手。人至中年,更好理性之书,智慧之书。在茫茫书海中,总是不由自主被那些闪耀着理性光芒的知识书籍所吸引。"学以致用",已经成为如今选书的必然,读书的习  相似文献   

11.
蒋子龙 《新湘评论》2012,(14):25-25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  相似文献   

12.
蒋子龙 《学习导报》2012,(14):25-25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  相似文献   

13.
书趣     
《新长征》1995,(8)
书趣建华凭一个读书人的直觉,我感到读书又“回潮”了.早就想围绕读书写点什么,这例不大因为我想“赶潮”,而是自幼不解“书缘”,以书为友,真的是有些心里话要说。读书之好起于上小学之时,那时的乡下也读不到什么大书,想来不过是些连环画和一些英雄人物故事之类罢...  相似文献   

14.
爱书者说     
人活在这个世上,大概都要沾染点什么嗜好。而我总是在想,有什么东西值得人钟爱一生呢?古代《劝学诗》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人读书囊萤映雪、悬梁刺股,旁人只道书生静坐书斋是一件极痛苦,极寂寞的事情。殊不知,个中滋味,存乎一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书呆子读书,自得其乐,似乎不足为外人道也。人各有所好,而我生来与书有缘,闲来最爱附庸风雅,窃以为人生至乐莫过于读书。  相似文献   

15.
读书四字诀     
甘正气 《前线》2013,(10):88-88
如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出版火爆的年代,各种图书琳琅满目。于浩渺书海中,人们该怎样读书、读那些书,可能众说纷纭,但依我看来,有个四字诀值得关注,这便是:啃点厚书,览点老书,读些专书,阅些洋书。  相似文献   

16.
郭玉海 《当代贵州》2011,(25):70-70
读书是一种精神修炼,是我们工作学习的“充电”。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目不读。”就当今的发展形势而言,读书应该是每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大事。但是,读什么书?这需要我们进行“过滤”和筛选。我认为,读书要结合社会的实践,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  相似文献   

17.
正到了美国,即便再忙,我也会抽出时间去书店。在书店温馨的咖啡角,一边品咖啡一边读书,感觉极好。美国书店对顾客不设防,进出口没有安装监控报警设备。售书区分为新书、畅销书、打折书等不同区域。书店的墙壁很宽阔,设计了气派的空中书架,仿佛士兵列队,蔚为壮观。书架旁有扶梯,供读者使用。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书店还配有免费使用的电脑,供顾客和读者上网和查阅资  相似文献   

18.
读书是福     
对于读书,我虽达不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境界,但对古人把读书列为“五福之首”还是颇为赞同的。每当倘徉于大师们洋洋洒洒的文字间,漫步于先哲们用心血凝成的结晶中,认真地思索,慢慢地转化为己有,继而去运用它,发挥它应有的能量时,我便会由哀地发出这样的感叹:读书是福。  相似文献   

19.
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很多。可谓汗牛充栋。然而我读书.是因为我喜欢读书。我读的书很多。也很杂,很有点不务正业的味道.在读的书中我尤其喜欢小说、诗歌、散文、历史和名人传记。书是一个人可以一生相依相伴的良师益友。对此我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20.
有人嗜好在杯盏交错、灯红酒绿中推天度日,有人痴迷在麻将桌上昼夜鏖战虚度光阴,也有人伴着日落星沉在碌碌无为中穷尽人生。我的人生旅途已走过半个世纪,人生的行囊装满了沉甸甸的图书。伴着读书,我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扑在书本上,我就像饿汉扑在面包上。我在书的海洋里劈波畅游,在书山的小径上奋力攀登,在知识的宝库中尽情徜徉,一生与图书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