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健康的招商引资能给一个地方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当地群众带来实惠,“病态”的招商引资则会拖垮一方经济、祸害一方群众,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病态”的招商引资多种多样:一是有的干部见别的地方招商引资卓有成效,便心生羡慕,急于“见贤思齐”,但这种“思齐”不是建立在对客观实际和本地状况的具体分析之上,而是脱离实际,简单类比,盲目照搬,乱铺摊子,结果形成不少毫无效益的“烂尾项目”、“半截子工程”。二是有的地方政府头脑发热,用地方文件取代国家法律法规,强令有关部门违法违规审批土地,核发营业执照。三是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招…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宏观层面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招商引资活动继续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自贸试验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带动下,地方政府的招商工作稳中有进,在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一、新常态下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总体特征(一)园区招商开始进入3.0阶段各类经济园区是地方政府开展招商工作的主要载体。从模式特征、产业结构和招商主体的角度来  相似文献   

3.
金海燕 《江淮》2012,(7):51
"外地客商来长治投资,由于当地人文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等因素造成亏损,一律由当地政府包赔。"这是某地针对招商引资出台的七大"规定"之一。这一招商"新规"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争议。一个地方要发展经济,自然要招商引资,很多地方的领导就把招商引资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以改善投资环境的名目,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引起优惠政策不断攀升。有的地方出台的"政策"放弃了环境保护,引进企业可以先上车后买票;有的地方出台的政策超越了法律  相似文献   

4.
李宝昌 《实践》2009,(2):37-38
招商引资是这些年来响遍全国的最为时尚的口号之一.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在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引进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上的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如果仔细观察招商引资这一活动的过程,不难发现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和地方党政官员直接参与招商引资经济活动有关,从中我们可发现党政官员直接参与招商引资的两大弊端:  相似文献   

5.
郜建英 《实践》2008,(1):38-39
现阶段,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招商引资不失为一种投入少、见效快的途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否合理地发挥政府职能,将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招商引资成了不少地方和部门单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毋庸置疑,招商引资工作做好了,能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也要看到,有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腐败行为,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7.
王忠林 《发展论坛》2003,(11):52-53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已成为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特别是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以来,我区同全省各地一样,群情振奋,士气高昂,形成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是各级倍加关注的重要问题。一、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几年来的招商引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一个地方要想加快发展,必须倾注全力把招商引资抓好。这是因为:首先,壮大经济实力,扩大经济总量,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靠招商引资。目前,衡…  相似文献   

8.
时下,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有的地方在政务中却习惯于只亮出自己的"政绩",而对工作和决策中出现的失误却遮遮掩掩,不敢公之于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相似文献   

9.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或行业盲目投资的情况相当严重,如前不久国务院严肃查处的江苏“铁本”违规达上百亿元的案子,就是一个典型。这种状况暴露出一些地方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快地方发展上仍存在着认识上的严重冲突。是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快地方发展存在着矛盾?怎样的发展速度才是健康的?优化生态环境是不是就会妨碍地方经济发展?这些认识问题不解决,科学发展观就无法得到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10.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抓紧经济发展,主要是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不能包办企业投资决策。不能代替企业招商引资,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里的三个“不能”充分揭示了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管理方式方法上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尤以政企不分,政府以非经济手段推动经济发展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方勇 《共产党人》2012,(6):45+52
正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效益和效率原则是一个基本要求。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只有辩证地把握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得"与"失",才能实现地方政府和外来企业的双赢,实现效益、效率的最大化,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动经济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2.
《新长征》2006,(10):60-60
长春市政协部分委员反映:我省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也应当看到,政府招商引资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效果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脱离本地实际,盲目制定招商引资计划,强调数量规模,并作为硬指标强行贯彻,甚至作为“一票否决”的条件;将招商引资指标层层分解到政府所有所属部门,不论有无经济管理职能和可能性,都要完成一定的任务,这或多或少地干扰了部门的正常工作,增加了工作负担和压力;招商引资弄虚作假,玩“数字游戏”,有的搞虚假出资,有的资金到位后就抽逃资金,不能形成实际投资;  相似文献   

13.
谁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呢?是不是谁的财富越多、谁发家致富的速度越快谁就越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这种认识过于简单。在有些地方甚至是错误的。占有财富、聚集财富的多少。不是划分谁是不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标准和依据。原因就在于创造财富与占有财富有联系。但不是划等号的。有些人创造了财富但不一定拥有财富。  相似文献   

14.
招商引资政策是后发地区推行经济赶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以政府为主导的招商引资模式在实践中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传统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导致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大量急功近利行为。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大背景下,政府应改革招商引资模式,通过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吸引投资。同时,要充分利用招商引资带来的资金、技术,构建本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政府主导型招商引资模式的兴起、弊端及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招商引资政策是后发地区推行经济赶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以政府为主导的招商引资模式在实践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传统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导致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大量的急功近利行为。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大背景下,政府应改革招商引资模式,通过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来吸引投资,同时要充分利用招商引资带来的资金、技术来构建本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现在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对干部招商引资做了很多硬性规定,完不成招商引资任务将就地免职、降职使用或不得提拔等。有的地方为了鼓励村级干部带头创业,也出台类似文件规定:凡是没有致富项目的村党支部书记将被就地免职。  相似文献   

17.
招商引资恐怕是每个地方政府最热衷于做的工作了,它既不用自己花钱,又能对经济起到吹糠见米的效果;许多地方甚至全民皆“招”,给每个单位、每个干部下达招商引资任务。南宁市江南区原副区长曾昭敏,在任职江南区科协主席期间,为江南区引进了一家企业,并且一度搞得红红火火。由此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人才市场赵建平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企业家市场"。对于这一新事物,各方反映不一。有些同志认为,培育企业家人才市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有的专家认为,企业家进入市场有利于企业家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不是要...  相似文献   

19.
时下,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有的地方在政务公开中习惯于只亮出自己的"政绩",而对于工作和决策中出现的失误却遮遮掩掩,不敢公之于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公开"政误",其实是政务公开的内容之一。政务公开并不只是单一地公开政府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应公开政府的不足和失误之处,这才能构成政务的全面展示。公开"政  相似文献   

20.
李路 《当代贵州》2005,(14):25-26
普遍认可的两种发展模式我国目前各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大体上可以归纳为“苏州模式”和“温州模式”。“苏州模式”又称“引进发展型”模式,主要指政府除按照一般成熟市场经济政府的要求进行运作外,还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利用相对较低的生产要素成本招商引资,尤其是通过引进企业家资源、发挥外地企业家的创新作用来撞击和培育本地企业家,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