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金婧  申锋 《法制与社会》2012,(2):249-250
官员道歉作为一种新的政治现象,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官员和百姓间关系向着平等方向变化的新趋势.当前官员道教存在着制度化的困境,具体表现为:一是官员道歉法律效力等级低下,制度供给不足;二是道歉主体不明晰准确,存在“替代”道歉的异化想象;三是官员道教缺少外部监督.为了实现官员道歉制度化应该做到:提高官员道歉相关法律效力等级,增加制度供给;明确官员道歉主体;加强官员道教的外部约束.  相似文献   

2.
梁飞  江霞 《行政与法》2004,(5):54-55
官员考核制度错位的“指挥棒效应”造成大量官员的行政行为偏离了经济发展规律,而官员考核制度原则性标准的错位则发端于政府责任体系的不完善。因此,引导官员行政行为走上正轨的关键在于官员考核制度的变革,而官员考核制度变革的必然途径则是政府责任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3.
官员经商极易滋生官员腐败现象,如何根治官员经商这个毒瘤,不但是理论界的重大课题,而且是实务界的重大课题。本文笔者认为,单纯通过课以官员禁止经商义务的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在课以官员禁止经商义务同时,预先设定好违反此项义务所要承担的责任。笔者主张借鉴民商法上的归入权理论,设计政府归入权制度,将官员违法经商所得收归国家所有。  相似文献   

4.
从法理和情理上讲,被问责官员复出本身并没有问题,但若被问责官员在被问责后不久即复出就是问题.本文认为,针对被问责官员草率复出的问题,应完善我国的被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加强被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法治化、规范化建设.这不仅有利于消解公众对行政问责的信用危机,对被问责官员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同时也有利于克服被问责官员复出的草率性和随意性,提高政府行为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相似文献   

5.
在2008年一年间,全国范围内有一大批官员因为相关责任事故引咎辞职或被免职。这一次被问责的官员涉及的层级之高、波及范围之广、处理速度之快在中国的官员问责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官员问责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2008年发生的一系列官员问责事件,结合国外问责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的经验,本文对我国的官员问责制度进行分析,探求我国官员问责如何由风暴型向程序化、制度化转变。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反腐也逐渐兴盛起来.网络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反腐平台,对于揭露官员腐败有重要意义,但是网络反腐也增加了官员隐私权被侵犯的几率.官员因身份的特殊性,其隐私权也具有特殊性.本文通过对官员隐私权范围进行界定,实现反腐败与官员隐私权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国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典型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借鉴国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有益经验,对健全与完善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典型特征,探讨了国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对我们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官员饮酒的三重忧思 多年前,民间流传了这么一个说法:"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近年来,因为应酬喝酒喝出了肝、胃出血等疾病的不在少数,有的官员饮酒致死,还有官员醉酒驾车撞人、袭警、打人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有的地方还想把醉酒死亡的官员申报为"烈士"……而醉酒官员出事产生的费用,不少由财政埋单.在不少人眼里,官员酒场似乎成了制造社会公害的场所.  相似文献   

9.
正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目前推出"走进省区市纪委监察厅(局)系列报道",其中介绍了各省区市纪委领导的履历。经统计发现,目前中国内地31名现任省级纪委书记中,有21人系从中央或异地"空降"。本地官员升任和"空降"官员就任,是地方官员选任的两种模式。一般来说,由本地官员升任某领域的重要职务,主要体现该领域官员的"属地管理"原则;由中央(上级)或异地官员"空降"  相似文献   

10.
一个官员因在公开场合吸天价烟遭媒体"盯梢"后,其他官员便马上"引以为戒",随即收敛其腐败锋芒.对这些主动收敛其奢靡锋芒的官员而言,倒下去的那个官员,更像是一棵为众官员望风报信的"消息树",他令这些平日里奢靡成性的官员赶忙伏下身来,顺势躲过了一波反腐火力的扫射.  相似文献   

11.
姜东良  周瑞南 《法人》2010,(9):38-44
官商勾结在浙江嘉兴并不缺少先例,这一次落马的56名官员只是以更露骨的方式呈现了权力与金钱的多重结盟。但随着这一连串贪腐官员的锒铛入狱,公众的疑问并没有完全消除:腐败的官员已被绳之以法,而拉官员下水的一些商人为何很少被追责  相似文献   

12.
被问责官员复出法律机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问责官员复出法律机制指的是在行政问责中承担责任的官员重新担任领导职务的相关制度组成的规范系统。目前我国被问责官员复出缺乏法律依据,而是以政策为导向,没有形成统一的法律机制。本文指出健全被问责官员复出法律机制有助于行政问责制落到实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推进我国法治建设,同时也反映了政治理念和制度的理性。基于此,要从被问责官员复出的条件、期限、程序、相关制度等方面构建我国被问责官员复出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3.
自由评弹     
官员超市兜售的是傲慢的权力邯郸市精简机构后官员反而增加,一次任命89名局长、副局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竟然有11名副局长,被网友调侃为官员超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官员自杀事件引人关注.据不完伞统计,2009年,我国共发生13起官员非正常死亡事件,仅12月,就有6名官员非正常死亡,其中多数属于自杀.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生活》2012,(20):19-20
在官员财产不公开的情况下,公众对官员廉政与否存在怀疑,官员身上任何一件物品都可能像手表那样成为一个麻烦。 名表、眼镜、腰带……一件件身价不菲的衣着饰品,让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深陷“多宝门”,被眼尖的网友顶成了新闻的“主角”。经陕西省纪委调查,杨达才因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职。在官员财产公开的情况下,收入和财产可以解释所有之时,戴什么表是官员的私事,网友无须大惊小怪。在官员财产不公开的情况下,公众对官员廉政与否存在怀疑,官员身上任何一件物品都可能像手表那样成为一个麻烦。  相似文献   

16.
官员"雷人雷语"的实质是权力秩序的紊乱以及人民作为主权者地位的缺失。官员言论的失范是权力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法律手段规制官员的言论,是限权政府的要求,是政治和行政伦理的需要,也是改善官民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因此,只有对官员言论的规制法定化,构建多层次问责机制和多元的民主监控机制,才能有效地改善官员话语及背后的权力秩序。  相似文献   

17.
贿赂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所确立的国际犯罪,它包括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和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受贿罪两个具体罪名。从理论与实践角度考虑,我国刑法中应增设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而不宜增设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受贿罪。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应置于我国刑法典分则第二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贿赂范围应扩大至财物、财产性利益和非财产性利益。  相似文献   

18.
早期中国官员晋升制度研究多集中于经济或GDP对政绩的影响,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污染对于衡量地方政府绩效的影响值得重视。论文构建官员晋升Logit模型,分析不同时段和不同污染程度省际之间环境污染、能源耗费对省级官员晋升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增长相伴而生的环境污染下,地方官员晋升与区域环境恶化往往同时发生,但排污强度改善有利于地方官员获得更高的晋升概率;随着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环境治理要求的提高,环境绩效对地方官员晋升的影响程度也显著提升;环境污染较严重的省(自治区),辖区环境污染改善对官员的晋升影响程度远高于污染程度较低的省(自治区)。因此,把环境污染纳入地方官员考核与晋升机制,对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官员问责事件频频出现于媒体报道,官员问责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行政生活中的惯例,现代化的官员问责制似乎已经呼之欲出。针对这种现象,本文试图对照行政法学职责理论和国际上的问责制度的实践,对我国建设中的官员问责制度及其运行环境两个方面上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在本文最后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下,中国官员的变化有目共睹。每年“两会”上,官员越来越“会说话”。各种场合,官员讲话不再照本宣科。中国政坛上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有个性、有胆略的“能官”、“个性官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