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走礼仪     
彭林 《新湘评论》2012,(14):44-4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坐立行走都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行走就是走路,在什么场合下,走路的速度、姿势有什么样的讲究,哪些内容对于现代社会仍然适用,这些都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
张前 《奋斗》2011,(6):61-61
有一个关于皮鞋来历的故事很有意思。很久很久以前,人类都还赤着双脚走路。有一天,国王心血来潮。不带车辇就到民间视察。行走在崎岖不平、布满碎石头的道路上.一天下来,国王的脚被刺得又痛又麻。国王又气又恼.于是对随行的国师下达了一道命令.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南康市大坪乡的一个普通农家女孩欧阳美芳,从5岁那年开始,因为患上“成骨不全症”,稍微碰撞或摔一跤,手脚便会骨折。因此,她不敢走路,也不能走路,她丧失了行走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我从来没想到自己会有第三条腿。40多年前,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吸引了我,这就是斯芬克司之谜:有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则用三条腿走路。这种动物是什么?是人。一个人孩提时代,爬行,是四条腿;后来直立行走,是两条腿;到了暮年,体衰无力,只有借助手杖行走,成了三条腿。这个充满智慧和诙谐的谜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当时正迈着矫键步伐的我,半点也没有把三条腿和自己联系起来。10多年前,已经记不清是登泰山,爬黄山,还是上峨嵋了,在同伴们购买热中,我也买了一支手杖。当时我虽已年过半百,…  相似文献   

5.
习惯了每天乘车上下班,能坐电梯不爬楼梯,买了会所三年期的健身卡,一上走步机就挥汗如雨……当运动逐渐成为奢侈,“走路”,作为一项时尚运动,正慢慢流行起来。这不仅因为它是一项再简单不过的运动,而且它对人体的心血管、神经、内分泌、骨骼等系统也有诸多好处。 如何走路才算达到健康标准? 或许有不少人会问,我也每天都在走路,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你急什么     
前几年一伙人去四川旅游。他们去的是稻城亚丁一带,在一条小路上匆匆行走的时候,为了超过前面一个慢吞吞走路的老人,不小心碰了老人一下。老人边让开边说:“年轻人,人一辈子都朝着黄泉路上走,你急什么?”  相似文献   

7.
习惯了每天乘车上下班,能坐电梯不爬楼梯,买了会所三年期的健身卡,一上走步机就挥汗如雨……当运动逐渐成为奢侈,“走路”,作为一项时尚运动,正慢慢流行起来。这不仅因为它是一项再简单不过的运动,而且它对人体的心血管、神经、内分泌、骨骼等系统也有诸多好处。 如何走路才算达到健康标准? 或许有不少人会问,我也每天都在走路,为什么没有明显感受到这么多功效呢?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前,吉林省方正县(现黑龙江辖县)大罗勒密邮政所有个邮差名叫李万金,当年20岁多,长得高大健壮。他负责往沟里各村屯、木材采伐工棚等地传递信件和报纸等。那时的邮差全凭两条腿走路,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徒步行走在阡陌之中,羊肠小道之上。他对周围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村村屯屯了如指掌。他用年轻结实的身体和对职业的忠诚,逐年累月地奔波在给各家各户交流信息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9.
《当代党员》2014,(1):78-78
狗步行法:治疗胃下垂、腰痛和痔疮采取爬的姿势,四肢着地:将不同侧的手和脚同时向前伸出行走。不是同侧手、同侧脚一起向前伸出。而是像狗走路那样,右手和左脚,左手和右脚一起伸出去移动身体。一天约“走”20-50步,每天坚持。  相似文献   

10.
怎样走路,看来并不算什么问题,其实不然。比如说:小孩子学步,老是让大人扶着走好呢?还是尽量让他自己独立行走好呢?扶着走,可能保险,但不容易走得扎实,让他独立行走,  相似文献   

11.
画中有话     
正你是我的眼。台湾一位70多岁的老汉张舞山,双目失明20多年。20多年来,他出门从不拿拐杖,都是搭着老妻阿英的肩行走,过马路、乘坐公交车都行动自如。他幸福地说:"我看不到,自己走路常会跌倒,幸好有阿英的肩膀让我靠。"邻居形容,这对恩爱夫妻就是盲人歌曲《你是我的眼》的真实版人物。  相似文献   

12.
学会放弃     
我和老公吵架了,原因是我走路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个茶杯。我还没来得及批评他放东西不长眼睛,他却指责我走路不小心。我们都失去了理智。  相似文献   

13.
正2007年8月,二师三十团园林五连温黎刚和杨秀珍喜得贵子,而且还是三胞胎,这令一家人欣喜不已。三个儿子成了温黎刚的精神支柱,他拼命干活,要给妻子和儿子更加美好的生活。三个孩子,白白嫩嫩,人见人爱。一年多过去了,就在全家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时,杨秀珍发现三胞胎有些不一样。"邻居家同岁的孩子早都已经学会走路了,可我家三胞胎都不会。我当时以为,三个孩子可能在行走方面  相似文献   

14.
据媒体报道:山西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为根治干部队伍中业已存在的“懒”疾,带头骑自行车下乡。读后让人油然而生敬意。本来,骑自行车下乡理属常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我们的党员干部下乡或骑自行车,或“赤脚”走路。不管山高路险,都是风里来雨里去,同群众打成一片。因而,干群关系亲如鱼水,情同手足。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骑自行车下乡的干部少了。吕日周作为一名市委书记主动放弃豪华小车不坐,像平民百姓一样骑着自行车行走在田间地头,这在当前地方领导干部中是极为少见的。我们应从吕日周骑自行车下乡事件中有所启迪,积极倡导…  相似文献   

15.
永远的“卡西莫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带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丑,且不是一般的丑,五官完全变形,眼睛一大一小,朝天鼻,嘴巴大且肥厚,整个后背微微的驼着,最主要的是走路时四肢搭配极不协调.仿佛胳膊和腿长在别人身上似的。因为他的丑陋。班里的孩子很少叫他的真名李玉栋。背地里都悄悄地叫他“卡西莫多”——雨果《巴黎圣母院》里那个丑陋的敲钟人。这个可怜的孩子,经常走路都不敢抬起头,仿佛这是他与生俱来的错。我虽是班主任,却也有着爱美的虚荣.内心里也不大喜欢这个孩子.学习不好而且实在丑陋,曾有一个新来的年轻教师。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循化     
董仁鑫 《党的生活(青海)》2010,(12):F0003-F0003
总有一种眷恋在我们心头挥之不去,总有一种力量令我们泪流满面。行走在2100平方公里的循化大地,一种神圣而激荡的情怀,一种天地间的浩然之气在我们内心升腾。一切浅斟低唱和脆弱婉约在这里都显得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17.
不以忙为傲     
单鸿恩 《唯实》2008,(8):189-189
曾经,我们以羡慕的口吻称赞过日本人、韩国人,说他们人人都在忙,忙得连走路都是步履匆匆,一溜小跑,所以他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令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18.
孟红 《党史博采》2011,(1):39-42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周恩来无论是在会上作报告,还是走路、与人谈话或干其他事情,他的右臂总是弯曲地端在身前.大家都以为这是这位伟人的一种特有的风度和习惯。殊不知,这是一个无奈的、痛苦的习惯。其实,这致使周恩来右臂伤残以及后来又有一次意外摔伤的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不同寻常的内情。  相似文献   

19.
刘英团 《党课》2012,(20):68-69
《庄子·秋水》记载这样一则寓言,说有一个燕国人听说邯郸人走路的样子特别好看,就去那里学习,由于他只知一味地模仿,结果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样子,反而连自己是怎么走路的也忘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家。  相似文献   

20.
生活画像师     
《廉政瞭望》2011,(5):67-67
每一个人,都在生活——行走、喝酒、唱歌……你也不例外,背上有过一双翅膀,却还在现实中漂流,手掌上命运的纹理斑驳……生活之中,人人相似,你在我眼中,我在他眼里,人人都是一个画像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