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57年11月17日.出访苏联的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中国留苏学生代表。下午6点刚过,大礼堂里已人山人海。大厅里的座位坐满了人,连两厢、廊柱之间也都站满了人.前几排的一个座位上甚至挤进了3个人。一部分实在坐不下的人被安置在隔壁的学生俱乐部听实况。  相似文献   

2.
裴超 《党史纵览》2012,(12):26-30
近代以来,我国共出现过两次留苏热潮。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封锁,义无反顾地投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新中国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一万多名留学生。这批留苏学生学成归国后,主要分布在我国工业、科学技术和教育等各个领域,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相比较而言,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另一次留苏热潮,影响更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共留苏教育,是在中共早期留苏和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留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有东方大学的中国军事速成班、中山大学的第三四届学生、列宁学院和其他一些学校的中国学员。中共留苏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末达到高潮,具有区别于一般留学教育的明显特点,主要是:强烈的革命色彩、苏联包办一切、严重的宗派主义等。  相似文献   

4.
<正>一、从清华物理到苏联电信1951年,我高中毕业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大一快暑假时,国家要选派一批学生去苏联。清华大学选了100名左右学生,经过考试,选拔了30多人,到北外的俄语专科学校学习。在学习的8个月中,我们听了周恩来和刘少奇的报告。刘少奇专门到学校里来给我们作报告,周恩来的报告是我们到怀仁堂听的。被派往苏联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工作分配,我被分配到邮电部。临行前,邮电部的领导还接见了我们,专门为我们介绍情况。虽然报告和谈话的具体内容记不太清了,但是足见国家对留苏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在南方局领导关怀下的中苏文化协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36年,在南京就成立了中苏文化协会。当时国民党政府迫于日寇压境华北的形势,为了同苏联改善关系,增强友谊,抵御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由立法委员张西曼出面,与一些留苏学生  相似文献   

6.
裴超  侯蕾 《党史文苑》2012,(20):34-38
在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中,留苏归来的党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很多重要岗位都由留苏党员主持。虽然在"左"的错误影响下,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政权建设的某一方面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作为一个留学生群体,他们为中华苏维埃政权建设所作的重要贡献却不能被历史所埋没。  相似文献   

7.
霞飞 《党史纵横》2004,(4):18-19
四、到1966年11月中旬,毛泽东已经不高兴接见红卫兵了,但红卫兵不走,他又不得不最后两次接见红卫兵。这两次接见实际上已是走形式了。此时围绕“文化大革命”的斗争也展开了。到1966年11月中旬,在北京的红卫兵更多了,要求毛泽东接见的呼声更高了。无奈,毛泽东决定当月的11日接见红卫兵。这是毛泽东第七次接见红卫兵了。接见时,整个仪式与上次大体相同。被接见的红卫兵有200万人。当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时,广场上立即欢腾起来,一片“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一片“红宝书”的海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首先对在检阅台上的一些中央负责人说:…  相似文献   

8.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向留苏学生发表了"世界是你们的"、"东风压倒西风"、"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等著名论断,笔者当时正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习,见证了这历史一幕.  相似文献   

9.
赴苏俄留学运动,最早是由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推动的,该研究会的宗旨之一就是提倡留俄勤工俭学。1921年初,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介绍,一批湖南学生动身去俄国,是为赴苏俄留学运动之始。以后陆续有人前往苏俄,使留苏的中国学生已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在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期间,非常关注中国留苏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问题。他认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管理混乱,学生爱斗纠纷,无法保证完成为中国党培养布尔什维克式干部的任务。在随后展开的联共(布)清党运动中,瞿秋白因此受到强烈冲击,并被解除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职务。  相似文献   

11.
选言推理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七日,毛主席在莫斯科对我国留苏学生的讲话中说:“世界的风向变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障营之间的斗争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现在全世界共有二十七亿人口,社会主义各国的人口将近十亿,独立了的旧殖民地国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在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期间,非常关注中国留苏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问题.他认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管理混乱,学生爱斗纠纷,无法保证完成为中国党培养布尔什维克式干部的任务.在随后展开的联共(布)清党运动中,瞿秋白因此受到强烈冲击,并被解除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职务.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0月31日,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上杭古田镇接见了闽西老红军、"五老"人员和军烈属代表。我作为闽西老红军的代表,也在被接见之列。这真是一次令我难以忘怀的接见。习总书记这次是在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百忙中抽空接见我们的。上午11时,习总书记来到古田党员干部教育基地会见厅,热情地与我们一一握手。坐定后,开始与我们座谈。我对习总书记说:"热烈欢迎您来到闽西老区、原中央苏区。您  相似文献   

14.
刘亚楼上将是革命战争年代为数不多的喝过洋墨水的高级将领,他的"另一手"——俄文造诣、负责创办外语学校和对翻译工作的真知灼见,在革命和建设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场语言误会促使中国红军名将成为留苏学生中的"学霸"1938年5月下旬,时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的刘亚楼,受中共中央委派,和卢冬生、李天佑、杨至成、谭家述、钟赤兵等经新疆,前往苏联,赴世界著名军事院校、素  相似文献   

15.
左权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又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了5年的高材生。1942年5月25曰,左权在山西辽县麻田十字岭突出日军合围时不幸殉国,年仅37岁。他是抗战期间共产党军队牺牲的最高级将领。1925年夏,左权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留苏期间,左权成绩优异,为人正派,威信很高,但因从不主动向王明靠拢,引起王明的不满。1928年的一天,左权和一些留苏同志在宿舍吃了一顿中国饭,王明知道后说他们是“江浙同乡会,有托派嫌疑”。从此左权被戴上了“托派嫌疑”的帽子,受到严格审查。“托派”和留党察看成为戴在左权头上十多年的政治“紧箍咒”。刘志兰…  相似文献   

16.
文起 《实践》2006,(8):47-47
1966年的秋天,一天周恩来总理接见学生代表,和青年学生一起进餐,饭菜一人一份,主食是大米饭,周总理把撒在饭桌上米粒全部拣起来吃了,使学生深受感动,纷纷效仿,也把掉在桌上的米粒拣起来吃了下去。还有一次,周总理到灾区视察和灾民一起吃饭,喝完粥还不忘用馍把碗底儿擦一擦。他一件睡衣穿了几十年,缝了又缝,补了又补。他崇尚节俭,以节俭为乐,以节俭为荣,始终过着和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旅欧勤工俭学和留苏学习的进步青年相继冋国,在火热的斗争中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向警予就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位女性进步青年。  相似文献   

18.
1956年1月10日,毛泽东到长沙检查农业合作化工作,并征求对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意见。他在专列上接见了两位县委书记,其中一位就是益阳县委书记张振江。时隔半个世纪,张振江回忆起这次接见,依然激动不  相似文献   

19.
刘峰  周利生 《党史文苑》2009,(11):11-12
1929年王明白苏联归国后,只是从事一般的宣传工作。但是王明借着共产国际反“立三路线”的浪潮,不断的写信对李立三、瞿秋白等中共领导人进行投诉,增加了其在共产国际领导人心目中的分量,被视为反“立三路线”英雄,也被认为是忠实于共产国际的,使共产国际决定重用王明等留苏学生。同时王明又借助了来夫的帮助,得以成为进入中共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20.
曹强 《党史纵横》2010,(2):25-26
建国后从1951年起,我国就开始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其中大量的是教育部派出的学生,此外还有军事留学生、青年团留学生和实习生。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和中苏关系的发展,派遣留苏学生的数量大大增加,1953年更是成为派遣工作的一个高潮期。到1959年,我国共向外派遣留学生16152名(大学生5805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