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览之窗     
毛泽东词稿失而复得 1937年春,丁玲陪同美国作家史沫特莱从前线回到延安,在窑洞中受到了毛泽东的亲切接见。 毛泽东谈笑风生,甚为高兴。他边说话,边在一张巴掌大的白色油光纸上,用毛笔以横幅格式写下了10行字,未标题目,也没有落款,送给了丁玲。丁玲接过一看,原来是那首毛泽东曾用军用电报传给过她的《临江仙》。 原来,早在1936年的11月,从国民党监狱被救出的丁玲来到陕北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0,(22):90-92
丁玲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湖南临澧人,生于1904年,比毛泽东小11岁。早在中学读书的时候,丁玲就听说毛泽东是一个奇人。毛泽东的第一位妻子杨开慧是她的同学,曾向丁玲谈起过毛泽东,但她真正与毛泽东接触,却是在她到达延安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3.
张国焘花了三天时间,从噶曲河畔返回到刷金寺后,等着徐向前、陈昌浩南返的消息,不料等着的是毛泽东等7人促他北上的电报。他撇下电报,颇为生气地对参谋长黄超说:“毛泽东和这些留俄派真是顽固,一天就是讲北上!北上!也不看看当前的环境与条件,我这个总政委的话,没有谁听,还是毛泽东一人说了算。不行!马上给他  相似文献   

4.
《新湘评论》2006,(4):59-61
毛泽东与丁玲的交往,影响了丁玲的后半生。  相似文献   

5.
在毛泽东诗词中,题赠作家的只有一首,那就是写给丁玲的《临江仙》,可见毛泽东对她的器重。丁玲早就闻知毛泽东的大名,但与毛泽东的真正接触,还是她到达延安以后。奔延安,受到毛泽东的热情接待丁玲是新女性,少年时就渴望自由,向往革命,在文中流露出不少针砭时弊的内容和激进语言,因而1933  相似文献   

6.
《先锋队》1995,(Z2)
周恩来谈雅尔塔协定和斯大林给毛泽东的电报1967年4月,周恩来在北京和越南总理范文同会谈时,谈及1945年先后发生的两件事。"雅尔塔协定"和斯大林给毛泽东的电报。周恩来说: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美国支持蒋介石。那时,苏联打得损失很大,签订了雅尔塔协...  相似文献   

7.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当日,蒋介石即给毛泽东发去电报,后又连发两封电报,催促国共在重庆举行和平谈判,一次比一次急切,表现出少有的热情。蒋介石之所以如此迫不及待,是因为当时国内国际大背景下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致斯大林电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A.列多夫斯基在俄国《远东问题》杂志第2期上发表《米高扬的赴华秘密使命(1949年1-2月)》一文,披露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准备访苏期间同斯大林往来书信的内容,以及1960年9月米高扬向苏共中央主席团提交的关于他访问西柏坡时与毛泽东会谈情况的书面报告。这篇文章译成中文在我国发表后,引起了党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有些学者仔细研究了米高扬的报告,对报告中披露的毛泽东在1947年11月30日发给斯大林的电报的真实可靠性提出质疑,认为这份电报的内容,与毛泽东的一贯思想主张不符,又我中央…  相似文献   

9.
闫贵军 《学习导报》2011,(10):30-31
在莱芜战役纪念馆参观,陈列展出的几份毛泽东同志指挥莱芜战役的电报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一份电报的内容是:蒋军日内即将进攻,似此甚有利于我在野战中大量歼敌,我军方针似宜诱敌深入,不宜行动过早。总之,对此次战役要有全盘计划。胶东、鲁中的主力部队迅速开至胶济路南待机歼敌,以对付敌人南北夹击的计划。这份当年指挥千军万马决战莱芜的电报,  相似文献   

10.
笔者第一次读到毛泽东词作<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是在1980年10月10日出版的<新观察>杂志第7期上面.该期杂志在一篇题为<毛泽东同志1936年写给丁玲的一首词>的文章中披露了这首词,同时刊发了毛泽东的词的手迹.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和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为这首词所作的尾注都指出:"这首词最早发表在<新观察>1980年第7期."  相似文献   

11.
周军 《党史纵览》2013,(3):43-46
遵义因“遵义会议”而名震中外.成为中国的革命历史名城。对于每一个到了贵州的人来说.不来遵义,将会终生遗憾。遵义这个地方,和中国革命紧密相连.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相连。毛泽东出生在湖南,崛起却在遵义.湖南的湘江孕育了他.遵义的湘江河则托起了他.  相似文献   

12.
丁玲一生接触过许多重要的人物,如鲁迅、瞿秋白、茅盾、冯雪峰、贺龙、向警予等。这些人物给丁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丁玲所说:“许多老同志、老战友,已经与我的生命分割不断,他们的身影总在自己的脑子里活动着,甚至更熟悉,更完全了。”而毛泽东与丁玲的交往,则对丁玲的生活道路和创作思想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彭厚文 《党的文献》2011,(6):97-100
收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的《使敌攻武汉处于我战略包围之中》,是1937年12月30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张闻天等给正在武汉与国民党谈判的中共中央代表团成员王明、周恩来、项英、博古、叶剑英的一封重要电报。当时,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接连溃退,抗战形势日趋危急;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4.
出生在台湾的林丽韫,曾7次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6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上世纪50年代,她担任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日文翻译,见证了中日建交谈判。上世纪80年代,她更亲历了海峡两岸往来的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15.
李红 《世纪风采》2008,(9):31-34
1939年11月底,毛泽东接到八路军总部转来的一封信,说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不幸逝世。毛泽东接到这封沉甸甸的信,马上给周恩来发了电报,要求设法弄清信中提到的弗朗西丝的近况,通知弗朗西丝有关白求恩去世的消息……由此,人们不免会探寻:那位疯狂工作、献身于人民而曾家喻户晓、影响几代人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  相似文献   

16.
正1949年6月26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等人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应严格告诉杨得志,千万不可轻视两马,否则必致吃亏。"毛泽东连续使用了"严格告诉""千万不可轻视""必致吃亏"的严厉措辞,说明他对马家军的高度重视。联系毛泽东在电报中所强调的打两马"要准备付出数万人的牺牲"及后来的"打马是一个较为严重的战役",都说明即使到了"秋风扫落叶"的战略追击阶段,毛泽东也从来没有轻视过作战对手,特别是马家军和白崇禧的桂系部队。  相似文献   

17.
草地风云     
十二、坚持南下 张国焘密电陈昌浩 张国焘花了三天时间,从噶曲河畔返回到刷金寺后,等着徐向前、陈昌浩南返的消息,不料等着的是毛泽东等七人促他北上的电报。他撇下电报,颇为生气地对参谋长黄超说:“毛泽东和这些留俄派真是顽固,一天就是讲北上!北上!也不看看当前的环境与条件,我这个总政委的话,没有谁听,还是毛泽东一人说了算,毛泽东就喜欢独裁,喜欢独断专行,发号施令。不行!马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毛泽东与文艺界朋友有着亲密的交往,对文艺工作者的许多根本问题给予了明确的指示。丁玲等人发起的陕北第一个文艺团体“中国文艺协会”成立时,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参加,毛泽东还作了重要讲话,指出:“过去我们都是干武的,现在我们不但要武的,我们也要文的。  相似文献   

19.
习仲勋一生没有犯“左”的错误,始终坚持并倡导实事求是,他在陕北土改期间给毛泽东连发三封反“左”电报的故事广为流传。毛泽东曾称赞他“能实事求是,是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实事求是,是习仲勋一生的做人原则,也是贯穿他革命生涯的一根红线。  相似文献   

20.
米高扬于1949年1至2月访问中国,回到苏联后,就此次中国之行给苏共中央主席团写了一份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被作为绝密文件发至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候补委员。米高标的“报告”已在沈志华著的《毛泽东·斯大林与韩战——中苏最高机密档案》(1998年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一书中全文公布。米高扬在“报告”中,就中国共产党对待各资产阶级政党的政策有如下一段文字:“我党中央不同意中共的下述观点:中国革命胜利之后,除中共外,所有党派都应退出政治舞台。毛泽东在1947年11月30日的电报中说:‘在中国革命彻底胜利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