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凌河 《新湘评论》2012,(16):40-40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问题发聩振聋、令人警醒,有的问题则逼人直面、必须回答——比如“钱学森之问”,已经尽人皆知。“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晚年的钱学森,辗转反侧地思考这个问号,甚至当面向温总理提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水新营 《湘潮》2013,(12):12-14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精辟地指出:“我们应当重视专门家,专门家对于我们的事业是很宝贵的。”1949年9月,在全国政协一次会议期间,他在会见科技界代表时充满感情地谈到:“你们都是科技界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很重要,我们建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新中国成立后,他对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类专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尤其是对大名鼎鼎的科技界“三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毛泽东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关注。“三钱”这个别号最初就是由毛泽东喊出的。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自立。所以,自2泄纪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被归纳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提了出来,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特别是去年以来,这个问题更是被提到全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使我国“三农”问题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出现了喜人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杨旭 《企业党建》2012,(12):19-20
一篇小文,几个数字,都告诉了我们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当知识分子都成了技术知识分子而缺失了人文精神,谁能相信我们国家还会出现钱学森、李四光那样的“大家”。不作学问的作家永远出不了伟大的作品。王蒙说得对。  相似文献   

5.
说“梦”     
管淑珍 《党课》2014,(6):98-100
曾有学者指出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等书中提出的“梦是愿望的达成”这个观点并没有科学根据,对于我们这样的外行来说,研究这个涉及生物学、心理学和医学的学术问题,简直是雾里看花、莫名其妙,因此,对此我们姑且不论,只拿这个话题做个引子,对“梦”的引申义“梦想”进行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6.
“老百姓对我们城管工作有很多期望,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J”黄凤林说。只要老百姓找到黄凤林反映问题和投诉,这个嗓门大、思考周全的中年男人就会风风火火赶赴现场处理。在他的复上透曲一种雷厉风行的作风、敢抓敢为的胆识、心如明镜的公仆恃怀。  相似文献   

7.
解决“三农”问题,一靠政策,二靠人才。说到底,就是要吃科技饭、走人才路。要做到这一点,抓好大规模培训是最现实、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基于这个现实,在人才培训工作中,我们注意抓了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夏军 《理论文萃》2009,(6):62-64
1993年8月,我在邮件中发现一封印有“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信,寄信人是钱学森。这是我收到钱先生的第一封信。因学术交流,常有一些学者或读者的来信,相互探讨一些问题。而钱学森,这位“中国航天之父”,会有信来,确实有些始料未及。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06,(4):34-35
理论工作如何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深入到干部群众的思想深处,凝聚人心,扎根于群众之中,这是在推进理论“三深入”中需要回答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在理论学习教育活动中,不断研究探索理论“三深入”的有效载体,精心打造“理沧讲坛”这个品牌,开展了各层次、各种形式的“讲坛”活动,把“理论讲坛”贯穿到了全区的中心工作中去,实现了干部思维的转变,群众素质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为我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0,(8):23-23
2009年10月31日,著名科学家、“两院”资深院士钱学森先生走完了他人生的98个春秋。据钱学森身边工作人员介绍,他逝世前并未留下什么特别遗嘱,但他晚年最牵挂的就是教育和人才问题。  相似文献   

11.
艾方毅 《新湘评论》2013,(1):30-30,31
加强财源建设,做大财政“蛋糕”是构建公共财政的前提,也是政府履职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们牢牢牵住财源建设这个“牛鼻子”,一切经济工作都围绕财源建设推进。  相似文献   

12.
发展白色农业向微生物要“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上强调:“要积极探索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积极发展白色农业,就是一个依靠生物工程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这个创议得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著名农业科学家卢良恕院士等的大力支持,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充分重视,也引起了国际农业科技界的极大关注。从传统农业的局限说起 人类从依靠采集、渔猎为生到靠放牧、种地的原始农业为生,大约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现在世界已经进入现代农业时代,…  相似文献   

13.
徐娜  张现民 《党史文苑》2013,(11):47-49
1935年。钱学森抱着科技救围的梦想负笈游学,后师从著名空气动力学大师冯·卡门从事航空前沿问题研究,逐渐成为美国航空界翘楚。1950年,受“麦卡锡主义”影响。钱学森经历了行李被查扣、人身被拘捕被软禁等曲折遭遇。  相似文献   

14.
沈峰 《党建文汇》2002,(15):28-28
群众到机关办事,最难找的要数“有关部门”。比如,一位农民受假农药之害,庄稼绝收,向当地领导反映此事,这位领导批示:“请有关部门解决。”这个农民拿着批示一连跑了好几个“有关部门”,答复一样:“这个问题不属我们管,你找找有关部门吧。”“有关部门”最后都成了“无关部门”。  相似文献   

15.
1955年,火箭专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障碍从美国归来,是与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和部署分不开的。 作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教授,钱学森曾直接参与研制了美国的第一枚导弹,并获得美国陆军上校军衔。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抱着赤子之心和对新中国的向往,向美国当局提出了回国的要求。但由于钱学森身份特殊,美国政府拒绝让导弹专家回到由共产党执政的中国,有的人甚至说:“宁可把这个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因为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到哪  相似文献   

16.
余玮 《红岩春秋》2009,(6):38-43
2009年10月31日上午,科学巨擘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在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程中,钱学森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与磨难,也创造了许多蜚声中外的奇迹。在他的人生长河中,镶嵌着一颗颗像宝石一样晶莹闪光的故事,让我们跟随与他相濡以沫几十载的夫人蒋英的诉说,去解读这些故事,认识另一个侧面的“钱学森”……  相似文献   

17.
钱学森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工程控制、物理力学和系统工程领域的科技成果,在火箭、航天、“两弹一星”领域的卓越贡献举世瞩目。他为我国科技情报事业也作出过重要贡献,被誉为“我国国防科技情报事业的导师”。我的父亲江涛和他的战友们对此深有感悟,在《钱学森科技情报工作及相关学术文选》(以下简称《文选》)、《仲国情报学百科全书》等文献中有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18.
“文建明工作法”不仅是文建明长期在乡镇工作实践和经验的总结,也是我们党近年来加强乡镇工作一系列思想和方法的提炼。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就是为新时期推进乡镇党委科学化建设提供了一座“跨河之桥”、一叶“渡河之舟”。从这个角度讲,让“文建明工作法”在乡镇落地生根,意义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19.
倪洋军 《党课》2009,(11):125-125
“一票否决”这个词,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在大小文件、大小会议、大小领导讲话中,我们总能见到、听到这个字眼。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少数地方、个别部门、一些领导,已经将“一票否决”当成了“筐”,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提到某项工作、工程的重要性时,总喜欢来个“一票否决”,以示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  相似文献   

20.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群众工作这个传家宝我们须臾不可忘记、千万不可丢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最基础、最核心的能力,是需要着力提高的“第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