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土哨阳戏概述 “傩”源于巫,其意为“驱逐疠鬼”或“驱邪纳吉”,是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一种文化遗存。贵州傩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在傩歌傩舞的基础上嬗变成了傩戏。傩戏有阴戏、阳戏之分。以酬神和驱邪为主的称之阴戏,以娱人和纳吉为主的称之为阳戏。目前,仅见于贵州省福泉市的阳戏,前身叫“元皇宝坛”。福泉阳戏从军傩演变而来,是我国整个傩文化活动中以娱人和纳吉为主的“乡人傩”的分支,是原始  相似文献   

2.
傅举有 《新湘评论》2005,(12):63-63
傩戏,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又称为傩堂戏、傩坛戏、傩愿戏、傩神戏、神戏、脸子戏、师道戏、师公戏、阴戏等。这种戏剧在南方各地、各民族中都有流行。  相似文献   

3.
<正>安顺地戏分布于贵州省安顺市所属各县、区及周边的清镇、花溪、长顺等县。西起关岭、镇宁,东止平坝、贵阳花溪,北有普定,南有紫云、长顺,多有分布,特别是贵州省中部安顺地区的西秀区各乡镇最为密集。安顺地区古为牂柯、夜郎属地。自秦汉至宋元,多为土司管制,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实施"调北征南"战略决策并随之"屯田戍边"以后纳入中央政权管辖范围内。安顺地戏与江南傩舞、安徽傩戏有着渊源关系而又独具特色,是在特定的  相似文献   

4.
正傩面具是安顺屯堡地戏的核心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傩雕已发展成为安顺的支柱性文化产业,从事傩雕技艺的民间艺人达上千人。然而在产业繁荣的背后,地戏文化的传承也应引起重视。5月31日,记者走进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周官村屯堡傩雕文化博物馆,馆内形态各异的安顺地戏面具——仡佬族、苗族、彝族等民族的傩戏面具、阳戏  相似文献   

5.
傩戏,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又称为傩堂戏、傩坛戏、傩愿戏、傩神戏、神戏、脸子戏、师道戏、师公戏、阴戏等。这种戏剧在南方各地、各民族中都有流行。傩戏,产生并依附于原始的宗教祭祀仪式,是傩祭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傩坛祭祀中除了包含有叫做“正戏”的傩戏外,还有大量的祭祀仪程——“法事”。法事与正戏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祭祀的整体,以达到一个共同的愿景:或祈祀丰年、或禳灾纳吉、或求子赐福、或超度亡灵。傩戏剧目的内容与祭祀的目的有着密切的关联。如:傩戏正戏《搬先锋》与除驱鬼疫的目的直接相连;《三妈土地》与农业丰产和人…  相似文献   

6.
熊力 《廉政瞭望》2023,(17):50-51
<正>音乐渐起,黑红配色的面具遮盖住凝肃的表情,身躯开始律动,四肢舒展,旋转、跳跃,动作逐渐夸张,大开大合……近日大火的影片《封神》的首映礼中,舞蹈演员张力天向所有人展示了一段粗犷而神秘的舞蹈——“傩舞”。傩舞是“中国戏曲活化石”傩戏的表现形式之一。“傩”意为“惊驱疫厉之鬼”,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图腾崇拜,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刘祯将其分为四个系列:傩祭(即傩仪)、傩俗、傩艺和傩技。傩戏在过去具有宗教和艺术的双重色彩,后受戏曲影响逐渐独立出来。  相似文献   

7.
永靖傩文化     
《党的建设》2009,(12):15-15
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和宗教)、多种民俗和多种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形态,包括傩仪、傩俗、傩歌、傩舞、傩戏、傩艺等项目。其表层目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  相似文献   

8.
喻丹 《当代贵州》2009,(17):30-33
傩雕艺人秦发忠的一天 上午:接待客人,发送傩雕 上午8点,荷兰和比利时两个国家的客人到了安顺市两秀刘官乡周官村,先参观屯馒傩芝雕刻厂的雕刻芝术,接着欣赏地戏演出.  相似文献   

9.
泰宁梅林戏     
正泰宁历史悠久,人文发达,独特地缘,风光秀丽,造就了泰宁独具一格的文化遗存与文化现象。2011年泰宁县整理出版了《守望与传承——泰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书,建立了比较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目前泰宁县有非遗文化12个类别,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梅林戏,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新桥大源傩舞、新桥大  相似文献   

10.
一坛傩戏     
宋代朱熹《论语集注》曰:“傩虽古礼而近于戏”;清人杨静亭《都门纪略》谓“戏肇端于傩与歌斯二者之间”。傩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在古老的艺术表现中,那些久远的故事正被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09,(3)
南丰建县于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至今已有1751年历史,是闻名遐迩的蜜桔之乡、傩舞之乡,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故里。全县行政区划1920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个垦殖场,人口30万,是一方美丽、丰饶的土地。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09,(11)
南丰建县于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至今已有1751年历史,是闻名遐迩的蜜桔之乡、傩舞之乡,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故里。全县行政区划1920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个垦殖场,人口30万,是一方美丽、丰饶的土地。  相似文献   

13.
德江傩文化丰富而多彩的面具艺术,在保存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上,堪称"世界的瑰宝"。在远离都市喧嚣的贵州东北大山中,至今盛行着古老而神秘的傩活动,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傩艺师们就会带着略显夸张的面具,伴随着叮叮当当的锣鼓声手舞足蹈。这种起源于宗教祭祀的戏剧,已演变成一种驱邪纳吉的民间活动。绝技绝艺在德江县,当地居民请傩的最常见原因是给未成年人"过关"。傩字由"人"字和"难"字组成,按照字面解释就是人有困难请神来帮忙,当地居民相信通过傩仪式可以冲掉所遇到的麻烦。  相似文献   

14.
《求实》2005,(7)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全县总面积2947平方公里,人口33万。 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是朱熹故里、詹天佑桑梓,享有“书乡”、“茶乡”美誉。婺源县博物馆被誉为“中国县级第一馆”。傩舞、徽剧、茶道、抬阁、地戏等民俗文化绚丽多彩。 婺源山清水秀,四季分明,生态环境优美。全县活立木蓄积量86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2%,先后建立自然保护区191个,面积达65万亩,已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有6000余株。 婺源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众多。有茶、林、水、文化与生态旅游四大资源优势。荷包红鱼、绿茶、龙尾砚、江湾…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秀峰区以自治区得分排名第一的成绩获评"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2019年,该区正全力冲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按照以世界一流为目标,出台系列规划方案、政策,在实施上扎实推进。注重文化挖掘,注入文旅体融合发展之魂。鲁家村打造了豆腐美食文化、庙门前村举办了龙狮书画文化、合家村演绎了状元文化、张家村打造了非遗傩舞文化。文化的注入,让秀峰旅游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古代最兴盛的唐朝,宫廷守岁风俗十分盛行。除夕这一天夜里,负责祭祀和礼仪的官员太常寺卿就会带领手下的官吏们,领着数千皇家歌舞乐团的男女队员们,在大殿前表演"傩舞",大概是一种类似于驱除邪魔瘟疫的迷信活动,也可能是古老相习的一种风俗。正月初一这一天,唐朝皇帝要换上崭新的龙袍,接受衣着光鲜的百官朝贺,还要接见远方少数民族首领和附属国使  相似文献   

17.
正纳顿节是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的社交游乐节日,也称"庄稼人会""庆丰收会"等,举行时间可谓超长,从夏末麦场结束时(农历七月十二日)开始,一直持续到秋天(农历九月十五日)才告结束,历时近两个月,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土族纳顿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始至终都有活生生的人参与其中。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文化现象,它是活形态的,又是原生态的,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纳顿节期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极富民族地方特色。特别是其中的傩戏傩舞,保  相似文献   

18.
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国家级名录13项。名录中,有传承600余年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海阳大秧歌;产生于乾隆初年距今270多年的胶东大鼓;“帮、打、唱”三位一体、交映生辉的古老高腔剧种莱州蓝关戏;流传千年、脍炙人口的山海传奇八仙过海传说;构思巧妙、  相似文献   

19.
古傩奇风     
正满目翠色、稻田飘香的土家山寨里,土家锣鼓由远而近,傩戏表演热闹非凡。这是被誉为"傩戏第一村"的德江县稳坪镇何家寨的土家族傩戏班子,正在为远道而来的游客表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戏剧活化石"——德江傩堂戏。德江被誉为"中国傩戏之乡",土家族傩堂戏源远流长,而且保存十分原始和完整。德江傩堂戏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在明朝已见于地方史志,经过几千年的传  相似文献   

20.
正3月26日,贵州大沙河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意味着遵义交旅投集团旗下遵义演艺集团与大沙河旅业集团实施合作运营,以"旅游+文化演艺"为理念打造的"傩戏王国"文化旅游主题公园项目进入新阶段。"傩戏王国"项目位于"中国傩城"内,而"中国傩城"则是由贵州大沙河旅业集团在道真自治县打造的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康养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建成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