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安徽省马鞍山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的节点城市,与江苏省南京市接壤。当我们走进这座城市,与城市的管理者们面对面,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一座资源型工矿城市,马鞍山人对城市环境保护的那种特殊情结,才真正理解到马鞍山市委书记丁海中那句"污染严重的项目,就是每天生产黄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7,(13)
正作为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成员,无锡既是区域内苏锡常都市圈的中心一环,又是省内率先推动跨江融合发展的城市。无锡将积极与区域内各城市沟通配合,协同共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为推进"两聚一高""强富美高"新江苏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贡献力量。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精神,制订并实施无锡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城市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在产业转型升级、生态廊  相似文献   

3.
江群 《江东论坛》2002,(3):24-28
加快马鞍山城市化进程,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已经制定了宏伟目标,要用lO至15年时间使马鞍山城区面积超100平方公里,人口超100万,积极融入长江下游三角城市群,逐步成为长三角地区新的生产基地。加快马鞍山城市化进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举起要者有四件事:振兴产业、聚集人口、筹集资金、扩充城市,下面逐一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在新常态下,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是我们这座工矿型城市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实现从经济下行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压力下成功突围的主基调。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建设转型是一枚钱币的两个面,辨证统一,缺一不可的。加快新常态下的马鞍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双转型"应是题中之义。一、从城市形态历史演变轨迹看,城市建设转型升级是马鞍山实现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形态指城市各组成部分的空间结构和  相似文献   

5.
<正>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要把握大机遇,超前谋划,主动融入,在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走在前列,当好示范,进一步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江苏是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北翼腹地,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区域。从长三角城市和区域协作,到落实《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江苏作为经济大省、科教大省和开放前沿  相似文献   

6.
正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积极呼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依法行使职权,发挥职能作用,是长江经济带区域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一、增进共识,抢抓机遇,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发展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不仅是马鞍山从"因钢建市"走向"以港兴市"、实现转型升级的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为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中  相似文献   

7.
<正>"十二五"以来,马鞍山的转型升级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经济发展依然处在负重前行的阶段,效益和效率离预期仍有差距。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所表现出来的发展特征不断提示我们:地区经济开始进入了依靠优质产品、人才资源、创新能力、制度优势等高层次要素推动发展的新阶段。"十三五"赋予马鞍山的是一段关键的"窗口期",马鞍山经济能否顺利地换乘"新经济"的高铁,工业转型事关全局。  相似文献   

8.
《群众》2021,(6)
正长三角城市群是目前我国综合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群,经济有活力、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它肩负着创新引领和率先实现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体制、新机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任。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迈进?找准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发力点是关键。城市群协同治理是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国家"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9.
地理位置相对更为偏远的台州,去年,已经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第16个城市,这对我们金华,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触动。金华地理上虽处于“长三角”南翼边缘,但是国家级的重要的交通枢纽,距离上海只不过三小时的高速路程,而且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金华与上海在经济、社会、教育、人文等等方面联系都非常紧密。面对日益加快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与融合,我们要为争取早日成为继台州之后“长三角”城市群第17个城市做好扎实的基础性工作,加快接轨与融入,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不断增强我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江北作为宁波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宁波大都市建设的重要拓展区,也是宁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重要门户区,要把江北的开发建设放在长三角城市群和未来宁波大都市发展格局中去谋划,实施"三大提速",实现"五大提升".  相似文献   

11.
韩立明 《群众》2017,(13):18-18
运功能节点的独特优势,深入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建设,提升面向国际、服务长江中上游及长江以北地区发展的资源配置能力,努力成为扬子江城市群构建双向开放新格局的“江海门户”。另一方面,策应长三角城市群和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打造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积极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一核五圈四带”发展布局,抢抓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机遇,构建“三港三城三基地”空间格局,着力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江苏沿海湾区经济新增长极,打造集“生态屏障、产业腹地、创新之都、文化名城”等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北大门”和Ⅱ型大城市,努力成为扬子江城市群与上海协同发展的“咬合器”。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7,(2)
<正>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重大战略。在扬子江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每个城市依据自身的发展特色、禀赋优势,实现功能和能级上的再提升;另一方面需要扬子江城市群中的八个城市能够协同发展,在功能、定位和优势上实现互补,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区域发展的合力,最终实现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3.
<正>一、马鞍山工业向"智造"转型发展的必要性2014年初,我市通过了《马鞍山市工业经济倍增行动计划(2014-2017)》,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战略",把强力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确立为今后几年全市上下的中心任务,围绕发展总目标,聚焦政策强力推进,这不仅是响应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适应周边区域城市激烈竞争环境的主动举措,更是谋求改善自身缺陷、谋求更大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9,(20)
<正>开放是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路径,制度创新是推动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制度型开放进程中发挥着龙头和示范作用,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鉴于与国内城市群布局具有高度一致性,自贸区正被视为城市群发展的"泉眼"、区域发展的新窗口。当前,长三角地区已有5个城市设立自贸区,依靠制度创新,自贸区主动突破限制区域协同发展的瓶颈,致力于构筑一体化开放格局,为本地区对外开放迎来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其目标不仅仅要建设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纵览全球,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已成为国家间角力的关键。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唯有形成合力,推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城市群,才能为国家在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分工中赢得战略主动和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以及将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对长三角地区重视,同时也对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市委党校的安排,第52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经济转型组"全体学员(27人)围绕马鞍山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了3次专题调研。现将专题调研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2018年4月25日、4月27日和5月3日,第52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经济转型组"学员先后利用3个半天时间,赴马鞍山软件园、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县开展现场调研,内容涉及软件信息服务、新能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  相似文献   

17.
<正>当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解放思想改变观念为先导,彻底打破固守"一亩三分地"的区划分割和利益分配观念,以积极探索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统领,以大力促进城市群建设为核心,以治理环境污染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打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尽管京津冀区域与"长三角""珠三角"并称为我国三大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密集区域和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但在经济总量、市场化程度和区域共同富裕水平等方面,京津冀区域与"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5,(10)
<正>说到城市群,中国百姓最熟悉的莫过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相比于上述三大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虽处于成长阶段,却将扮演世界经济增长极变迁中的新角色。在硅谷的一次宴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问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要付出何种代价,才能在美国生产i Phone?"答:"不可能!这些工作回不来了。"对话的背后,是苹果庞大的生产链早已落户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一位苹果前高管曾说,现在整个产业链就在中国。如果你需要一千个橡胶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们始终以开放的胸襟和心态,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机遇,向东主动接轨上海,向西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更加紧密地协同苏锡常、锡常泰城市群发展,为江苏走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前列作出常州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带来区域发展格局的重构和优势重塑。江苏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地处长江经济带重要位置,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区域,也是落实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区域。在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新形势下,江苏进一步提高站位,承担新的使命,奋力当好新时代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示范。2018年12月召开的江苏省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