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开会     
《前线》2020,(1)
正若干人聚在一起议事或集会,叫开会。开会是一种领导方式,是一种工作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党委领导,人大立法,政府行政,政协协商,军队管理,学校教学,企业经营,没有一个方面可以不开会。学习交流,研究决策,动员部署,贯彻落实,效果评估,检查  相似文献   

2.
运用会议实现领导意图,是领导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工作方法。作为领导者,你不可能不开会。你的咨询、决策活动,要依靠会议;你的工作部署,要依靠会议;你与下属、同事的交流、沟通,要依靠会议。可以说,没有没有领导参加的会议,也没有不开会的领导。领导者不能患“好会症”,上“开会瘾”,应尽可能地少开会,做到没有明确议题的会不开,没有充分准备的会不开,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与自己工作关系不大的会不参加。当然,总有一些会是非开不可的,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的职责就是要保证会议取得成效,组织好会议。要保证会议的成功,必须做到“十戒”:一戒无关人员入会。对参加会议的人员要严格审查,不能让与会议议题无关的人员参加,不能让对会议议题不熟悉、不关心的人参加。无关人员对会议议题不负任何责任,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3.
一、从开会说起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对开会再熟悉不过了。贯彻上级指示要开传达会,研究事情要开办公会,布置工作要开工作会,了解情况要开调查会,听取意见要开座谈会,处理矛盾要开协调会。我在省政府机关工作时曾统计过,半年内召开和参加大小会议187次,日均1.6次,一天参加两、三次会议是常事。由此估算,在这一段工作中,有60—70%的时间是在开会。开会作为领导工作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是必要的,但问题是会议过多。有许多会议是可开可不开,甚至完全没有必要开。有许多会质量不高。有的是一竿子到底的“串  相似文献   

4.
又届年末,按惯例,会又必然多起来.什么总结会、汇报会、讲评会、民主生活会……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同志,都很讲究开会。因为开会是领导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所谓领导效能,很重要的是表现在开会上。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批评形式主义:会议多,而且讲话太长,内容重复,又没多少新语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  相似文献   

5.
水性笔     
正现在开会是越来越没趣了,不上香烟、水果,不去豪华酒店,不安排休闲旅游,更没有红包纪念品,就连小型的项目论证、验收会议也是如此。昨天,我又到本地一个单位参加项目验收会,也就十来个人,会议桌上每人一瓶矿泉水、几张信纸及一支水性笔。会开了半天,连烟也没有吸一支,我看着"请勿吸烟"的牌子,心里很是恼火。会议结束时,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说:"现在  相似文献   

6.
“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讲话,我讲话,大家都讲话。”横批:“谁去落实。”这是群众对会议过多的感慨。“开会,又是开会……”这是在领导干部那里常能听到的牢骚。如今,领导会多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事要找领导,办公室的同志很多时候会说:“领导在开会”;有工作要向领导汇报,领导很多时候也会说:“等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09,(5):55-55
杨于泽在3月24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开会本是推动工作的方法,现在却弄得领导不高兴、出席者很痛苦。真可以说怨声栽道了。现在的会议五花八门。但领导讲话总是会议高潮。开会,实际上就是办一个“速成班”,由领导担任主讲教师,统一大家的认识,教你一套工作方法。这其中包含的是一种体制性不信任,“上”担心“下”目标不明、方法不当、不能自负其责。  相似文献   

8.
常见到这样一种风景线:各单住、各部门的大小会议及庆典等活动,都有当地党政一把手的身影和声音。如若没有,便被视为不正常。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各部门和单位的领导错误地认为,我这个单位开会总结或布置工作,如果当地党政主要领导不参加,就说明自己这个单位在领导心目中没有位置,不被重视。只有一把手到会了,才能说明这个会议规格高;只有一把手讲了话,才能说明这项工作重要;只有一把手到会并讲了话,自己脸上才有光彩,工作也才好开展。因而,不管是什么样的会议,总要千方百计把一把手请来。二是有的地方党政一把手…  相似文献   

9.
有领导干部戏称:“我们的工作时间是三分之一到上级那儿开会,三分之一叫下级来开会,三分之一在研究开什么会和怎样开会!”这种说法虽有夸张之嫌,但“文山会海”已成为顽症,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会议为什么会泛滥成“海”?有一种回答颇有见地:“很多人想开会,很多事要开会,加上开会不计成本,想开就开,开了不必承担什么责任,这会能不多吗?”我想,按照这个思路去探一探“会海”之源,也许能找到一些根治“会海”的办法。先说“很多人想开会”。不管大会小会,首先要有人提出,还得有人批准。本来,会议本身仅仅是开展工作的一种手段。提出和决定召…  相似文献   

10.
开会,是领导者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领导者都要开会。就某一层次的领导者而言,开会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被动参加的会议;另一种是主动召集和主持的会议。前一种会议,由于许多事情非自己所能驾驭,说了不算,开好开不好与自己也没有直接的关联,没有过多的“须知”,按要求如期出席就行了;而后一种会议,从议题、议程到时间都是自己说了算的,开得成功与否和成效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驾驭水平有关。因此,确定召开一次会议之前,必须三思而后行。就一般而论,下面一些原则是必须遵循的: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一年召开了包括遵义会议、毛儿盖会议在内的大大小小数百次会议,硬是“靠开会”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冲出重围,实现战略转移。此后人民军队打败国民党,建立新中国,开会这个办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开会的实质就是凝聚人心,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试想一个不融洽的会议,一个“不欢而散”的会议,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当然,也不能一味求和气,一定的“思想碰撞”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眼下,在一些地方,“领导就是开会”成了某些干部的“座右铭”,似乎不开会就不叫工作,一周五天会,一个月参加二十几天会的不乏其人。名目繁多、时间冗长的各种会议,一是务虚的多,浪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二是层层照搬照套的多,助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三是陪会的多,空耗时间精力,各级干部很难抽出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四是会议材料多,一发一大堆,前文未及传达,后文又下来了,真是召集会议的人精疲力竭,参加会议的人叫苦不迭。工作当然需要开会,开会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工作。就会议本身而言,它不在于形式和时间…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材料上看到,有同志批评现在开会也存在“八股”,凡会必是:一报告、二讨论、三大会发言、四领导讲话,谓之“会议八股”。就笔者体验,所言极是。同感之余,觉得也还有话要说。因为仔细想  相似文献   

14.
眼下许多会议走了样子,没有了集思广益的讨论,变成了一言堂;没有了凝聚共识,变成了权威发布;没有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众星捧月。一些基层和地方领导干部把会场当成了个人的舞台,一些地方新闻俨然就是这些"电视明星"的会议"串烧",以至于让人觉得领导干部一天的工作就是开会。本该研究问题的会议变了形式,"会"演变成"官云亦云"、"权云亦云"、"会云亦云"。上级一开会,下层各级就一一开会落实,上级一个会,下级一串会。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11,(7):60-61
刘剑飞在4月26日的《人民日报》上说,前不久的一天,刚上班,我就接到领导的通知,让我上午9时到县里替他开一个电视电话会。替领导开会,我并非第一次,也非第一人,可是开会的时间还未到,我又接到另外一位正在县里参加某大会的单位领导的电话,  相似文献   

16.
"拍板",是领导决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如何"拍板"大有讲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斯隆,一次主持高层经理会议讨论某项决策时,获得了全体与会者的一致同意,本可当即"拍板"的总经理这时却出人意料地宣布:"现在休会,这个问题延期到我们能听到不同意见时再开会决策。"与会者有的虽然表现出惊异的神情,但也没有提出异议。显然,他们认同了总经理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对某项工作是重视还是不重视,功夫切不可用在开长会、讲长话上,而是要用在开短会讲针对性强的话,讲有力度的话,讲特别管用的话上来。开会和讲话的长短,与内容的多少有很直接的关系,与内容的重要与否有一定的间接关系。会议讲话的内容多则长,内容少则短,但内容重要不一定很长,内容不重要则越短越好。但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会议及领导讲话,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一个误区,用会议时间的长短、讲话字数的多少,来证明会议的重要和领导的重视与否。这个钩挂得日趋紧密,会议越开越长,致使许多人怕开会,替会逃会的现象不少。会上讲的人负担重,会下听的人负担更重,上上下下都有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参加一些会议时发现,时下不管开什么会,总有一部分人心不在焉;有的人任凭会议发言人讲得口干舌燥,声嘶力竭,他始终保持着一种似听似睡的闭目养神的状态,直到会议结束才擦擦朦松的眼睛打着哈欠离开。有的人开会时则翻开特意携带的街头小报,津津有味地阅览各类社会花边新闻,会议台上讲些什么对他显然不重要。有的人则不停地用手机接打电话,繁忙地处理各种“公务”与“私务”事宜。笔者在参加某次会议时,便见邻座的一位先生一上午便接打了十多次的电话,把开会当作了手机遥控指挥场所。为了制止住开会干别事或睡觉现象,一些地方也曾加大了…  相似文献   

19.
《正气》2000,(8)
中国会多。年会、月会、汇报会、报告会、团拜会、碰头会、座谈会、现场会、联欢会、评比会、茶话会、电话会、博览会……五花八门 ,浩如烟海。开会的目的是集中各方面的意见、智慧和力量 ,解决一些单方面解决不了的问题 ,因此开会必不可少。然而 ,人们有时播下的是龙种 ,收获的却是跳蚤。开会这种高尚的想法被一些会议组织者庸俗化 ,会议被当成一种生活的方式。会议因此而变形 ,且有形式化之嫌。窃认为 ,中国一部分会议是可有可无的、小题大作的。没有人统计过中国一年开会花掉的钱有多少。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吃饭、住宿、路费、文件 ,…  相似文献   

20.
下乡走「会」好袁敏杰麟游县委、县政府今年以来改变以往乡镇干部到县城开会的方式方法,由县上主要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下到乡镇开走会,面对面了解情况,交流思想,解决实际问题。麟游县领导下乡开走会好,这不仅仅是开会方式方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