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学术话语的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主题,也是时代发展、实践深化和历史演进的必然要求。当今中国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但是中国学术话语尚不能充分解读中国实践,也未能彻底抓住国际受众,为此,中国学术话语必须不断创新,以更好借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形成最大合力。中国学术话语创新应以中国问题为中心,在回答好中国之问的前提下回答好时代之问;应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视域融合";应转变文风,书写好彻底抓住大众的话语;应破除西方中心主义思维藩篱,提升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自信;应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望辉煌历史、擘画光明未来,是一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刻领会"七一"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始终将讲话精神作为根本指导;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领会党百年奋斗的鲜明主题,切实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深入领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在构建"三大体系"中时刻遵循其根本要求;深入领会"一国两制"基本国策,为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贡献学术智慧;深入领会对青年的殷切期望,积极调动和发挥青年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力量。切实将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当中,不断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对时代发展要求的回应,是为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供助推力,是中国和平崛起走向世界的重要标识。目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存有忽视意识形态、学术话语对实践的指导乏力、存有"教条主义"与"复古主义"倾向以及在国际学术界存在"失语"现象等问题。为此,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强调意识形态问题,实现学术话语的转化以扩大理论影响力,以借鉴融通思维汲取古今中外的人类思想精华,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国际交流争取学术话语权,以助益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科学构建。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科学在向西方"取经"到本土化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本土化研究成果的供需矛盾,也经历了本土化与国际化的世纪争辩。本文在系统归纳、阐述并回答社会科学研究中"何为本土化""为何本土化""如何本土化"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上,联系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辨析研究对象或议题本土化、研究方法本土化、研究目的本土化、研究价值本土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认为本土化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路径,但并非唯一路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体系,促进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善和进步,应摒弃西方中心取向,建构中国特色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并实现中国政治学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10)
在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的号召下,本文提出加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达方式。本文利用数据分析从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及发展马克思主义三方面进行论证,通过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经济周期、财富集中度、失业率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中国需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目前正处于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时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面向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真问题"、"大问题"和"深问题"中获得自身的内在规定性,是在对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以及我国社会整体发展历史进程的批判性反思中达成的理论自觉,展现了高度的实践智慧。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视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洞悉新时代社会矛盾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基于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以形成成熟的中国理论话语。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问题。就如何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明确旗帜,确定"剧作者""剧中人",调控大锅炉,把握过程论,以强烈的问题意识、自觉意识、担当意识,贯彻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的原则,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协同推进构建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8.
<正>一、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逻辑要义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之后,建构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开始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讨热点。相应地,如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也成为了政治学研究者思考的重点。笔者认为,在实践的层面上,这三种体系的建构同等重要,应该予以同等的重视。但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31)
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化的长期过程,要在国际学术领域增强话语权就必须坚持自身独特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底蕴。湖北哲学社会科学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坚持"三个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重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新变化带来的国际学术话语权的新变化;突出湖北哲学社会科学地域、民族特色,主动掌握国际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李杰教授所著的《原始历史意识》利用云南13个少数民族的创世史诗、创世神话,从原始历史意识的内涵、认知方式、形成机制与表现、内容构成、认知价值等方面,尝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始历史哲学。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建构了原始历史意识理论体系,有益于历史意识研究的深入;二是从原始文明的角度关注了认同问题,有助于认同理论研究领域的扩展,从而为认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创新和学科建设的工作现状和不足,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需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研究和创新的理论指南;正确理解对待西方的现代社会科学;努力创立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理论、观点和语法体系;坚持总结、继承、开掘和提升中华文化事业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2.
杨琳  孙进 《理论导刊》2024,(1):4-10
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是围绕坚定历史自信核心概念构建的旨在传播这一思想理论的言语符号。从内在要素来看,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主要从话语语境适配、话语主体筛选、话语受众扩充、话语内容设计、话语方式选择铺展开来。从基本功能来看,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指向以话语描述功能凝聚坚定历史自信共识、以话语批判功能廓清历史虚无主义迷雾、以话语辩护功能塑造自信大党大国形象。从发展方向来看,要坚持话语中国化方向以推动话语自主、坚持话语科学化方向以完善话语体系、坚持话语大众化方向以提升话语认同、坚持话语国际化方向以实现话语赋权。  相似文献   

13.
应充分认识加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政府各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机构要统一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围和学科分类,各高等学校要切合学校实际解决好科研管理机构的归口和分口设置问题,以科研管理的行政诚信带动学术诚信建设,以规范的科研管理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中国话语的阐释逻辑,是"时代任务论""基本立场论""精神动力论""支撑基础论""传播路径论""国际场域论"综合性建构的阐释体系,是立场、思想、主体、媒介与内容协同作用的逻辑体系。推动中国话语阐释与时俱进,需要阐释者遵循公共阐释基本原则。因此,中国话语阐释的理论与实践必须明确阐释的总体框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是时代任务论的核心要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明晰阐释的人民性,是基本立场论的价值前提;充分发掘话语阐释能动性与受动性协调统一的现实作用,推动中国话语阐释的良性发展,是精神动力论的内在要求;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支撑基础论的实践依据;在特定话语解释的基础上,拓展话语外在空间性,提炼话语内在共通性,是传播路径论的实现条件;推动中国话语的内容优化与形式革新,是国际场域论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5.
正当下,在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日趋成为中国学界"公共议题"的前提下,解读中国实践,阐释中国方案,让哲学社会科学讲"中国话",正成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关键。如何把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建设面临的现实症候?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建设的语境难题何在?如何展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实践?这些问题,需要展开新的思考。本文从形态学视角出发,梳理中国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对外政治话语体系,有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所带来的难得历史契机,也同样面临着如国际话语权竞争日趋激烈,国家话语安全问题日渐凸显,国外话语环境和受众思潮复杂多样,以及话语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构建中国特色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必须以坚持国家站位,明确道义定位,善于事实说话,努力融通中外,体现兼容并包为原则,必须以构建中国话语内容,深化话语翻译工作,优化话语传播格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中宣部在京召开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暨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重要指示,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  相似文献   

18.
当前西方一些国家依然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各种各样的攻击,这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其主导地位,因此亟待牢牢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主动权。对此,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一是在筑牢根基上,精准把握话语体系着力点,生动展现中国故事的共鸣性,着力彰显中国声音的担当性,科学阐释中国特色的优越性;二是在强基固本上,高效提升话语体系掌控力,牢牢坚守话语主体的政治立场,循序建构话语载体的传播能力,高度契合话语受众的利益诉求,全面提升话语环境的服务能力;三是在守正创新上,不断强化话语体系引领力,增强具有时代进步特征的话语认同,优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话语理论,丰富具有中华文化符号的话语内容,创新具有学科优势的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阐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以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方针、目标、措施。《意见》强调,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提倡不同学术观点、学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问题时,提出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具有的三个特性:第一,体现继承性、民族性;第二,体现原创性、时代性;第三,体现系统性、专业性。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是要求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实现学术独立,形成学术优势。为这个目标而奋斗,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大历史使命。一、创造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高清海先生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自己的哲学理论》。他认为,一个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