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刘彩兰  程杰 《先锋队》2012,(25):16-17
城乡低保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对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实行救助的制度。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地方却让低保变了味,成为基层政府解决疑难问题的"万金油"和换取人情的"联络员"。在审计中,我们发现,低保被"灵活运用"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被用于处理信访问题。一些上访老户的问题久拖不决,当地政府就许诺给当事人办低保,以换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13,(17):58-58
如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做到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了舞台艺术送农民、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活动,让群众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人民需要文化、创造文化,同时文化也造福了人民。  相似文献   

4.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让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元旦春节期间,晋江推出一系列生动活泼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龙腾盛世幸福晋江"文艺汇演,以城市建设为主题,九大组团指挥部自编自导自排演出节目,到乡镇、学校、企业进行5场慰  相似文献   

5.
熊光清 《学习论坛》2009,25(12):54-57
外来文化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选择性,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质量,拓宽了跨文化交流的空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消极影响方面看,外来文化会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挑战,其中不良因素的进入会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并可能压缩民族文化发展的空间,对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系产生强烈的,中击。我们一方面应当以积极健康、宽容大度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增强本民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外来文化中不良因素的政治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冰 《求是》2013,(2):53-55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党和人民对广大作家的新期待。近年来,文学事业呈现大发展大繁荣的喜人景象。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人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7.
马纯红 《学习导报》2013,(12):13-14
近年来,湖南坚持以文育民、以文惠民、以文乐民、以文富民的思路,全面推动文化建设,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由原来的生活"调味品",变为不可或缺的"一日三餐"。推出"大餐",让群众文化生活更美所谓"推",就是推出一盘盘符合群众口味的精神文化"大餐"。湖南相继开展的湖南艺术节、百万群众广场舞蹈、三湘读书月、"盛世丹青·湖湘风  相似文献   

8.
许又声 《党建》2013,(1):9-9
文化惠民当以民为本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是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立场。湖南省在建设文化强省过程中,坚持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群众建设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阵地、各种门类的文化创作演出团体,让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让老百姓生活得更有品位。文化建设的根基在基层群众。各级党委政府要为群众参与文化建设搭起更为广阔的舞台,让文化建设的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9.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科右中旗以"建设科尔沁文化旅游强旗、富裕文明科右中旗"为目标,以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为重要抓手,深入开展民俗文化、节庆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全旗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日益凸显了文化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崇尚文明健康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正在形成。民族文化阵地强文明创建基础牢  相似文献   

10.
刘丽伟  于婷 《世纪桥》2013,(13):46-48
对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受助对象的研究在当前是极具重要意义的,本文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最核心的问题——受助人资格认定的公平化问题为出发点,从当前社会现状中分析出可能导致低保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漏洞,提出多元化、系统化、人文化的审核、监督、管理机制,探索出建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让全体人民齐抓共管的阳光工程。为完善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患寡患不均的要求提出可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让人民群众点赞,是每一个执政党面临的课题,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根本问题。一个"历史性之问",关乎我们党和国家、民族的未来。"这些年,我们的发展成就显著,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不是党的凝聚力、群众的向心力就同步提高了?"这是一个历史性之问。回答的结论鲜明地写在党的代表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始于1995年。但是,农村低保在保障人数、保障水平、保障资金的筹集、保障管理及保障的认识上都远远落后于城市低保。目前,中国农村全面建立"低保"制度的条件已成熟。本文对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及完善对策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唐剑锋 《实践》2009,(8):55-55
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内涵之一.然而,活跃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似并不难,但要把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活跃起来,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什么是有尊严的生活,让什么人享受有尊严的生活,怎样才能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追求CDP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还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不仅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还要满足人们被尊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佟斐 《学习月刊》2013,(10):22-23
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现井喷之势,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成为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其中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就是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了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们精神文化需要更加旺盛,文化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30余年的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经济面貌的焕然一新,还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文化服务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从当前城乡文化发展情况看,在广大农村,仍普遍存在文化设施相对落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以及文化弱势群体文化生活匮乏等现象。解决这些问  相似文献   

17.
王庆嘉 《唯实》2014,(9):68-70
群众性文化活动是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灌云县委、县政府通过制定政策保障文化活动经费,建立机制确保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打造品牌提升文化活动质量等措施,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保障服务体系,有效推动了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北京支部生活》2007,(11):47-4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19.
"文化就是生活"体现了中国人健康的知识价值观。文化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文化化理念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优越和人性化的文化精神。唯有为了生活的知识才是健康而有益于人类幸福的知识,唯有充满文化的生活,才可能是高质量的"人的生活"。主张文化知识的发展和运用必须坚持生活导向原则。文化知识的价值目标从"力量"到"生活"的转变意味着共同体建设宗旨和人类发展模式的根本变化,并以此带动政治、经济、教育诸多方面的转变和文明跨越。"文化就是生活"的依据:作为文化强国的中国古代社会治国理念的民本取向、生活导向和文化至上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生活哲学,逐步摆脱人的异化,最终目标是"人的生活的确立",而真正的"人"的出现有赖于人类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致的共同体目标:生活共同体,并同样反对"战斗共同体",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于生活世界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科学精神有着求真、求实、求新、求变等特质,充分体现了科学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科学精神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在满足人们物质追求的同时能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作为引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动力,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