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有人提出一种新的消费观念,叫“新节俭主义”。一开始,只是在网上流传。到后来,《人民日报》也刊发了一篇署名评论,说“新节俭主义”好似一股春风,可以吹走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流”。“新节俭主义”是近年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生活方式。其核心观点是,收入虽然不菲,支出却要精打细算。该奢侈时奢侈,该节省时节省。既要将日子过得五彩缤纷,又要摒弃过度的奢华。简言之,就是理性消费、简约生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进行全面批判,从而发展出他自己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他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同时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马克思承认由政治经济学提出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的相对有效性,但又指出其局限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发展了阶级关系和价值关系借以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再生产中表现的中介,从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第二卷中,阐述了资本的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三个理论,这三个理论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和资本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实现条件,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灭亡的规律。但是,单就这三大理论本身来说,如果去除资本主义这一特殊性质,从普遍意义上看,为促进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向前发展,它们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活动,仍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资本论》,本文就社会资本再生产这一理论,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优化间题谈点粗浅认识。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从简单再生产入手,通过对社会总资本  相似文献   

4.
外论摘译     
《前线》1998,(8)
外论摘译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外论摘译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美籍奥地利人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中提出了对后人影响极大的“创新理论”。什么是创新呢?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将一种...  相似文献   

5.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张闻天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科学分析和总结概括,形成自身独特的资本主义经济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闻天基于私人资本区别于官僚资本的认识提出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重要性;抗日战争时期,张闻天基于民族统一条件下根据地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发展新式资本主义的论断;解放战争时期,张闻天结合东北解放区的经济发展,提出资本主义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经济重要经济成分的观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张闻天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理论分析,提出资本主义经济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中间环节的理论观点。当前,社会主义主义条件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格局再次雄辩地证明张闻天的资本主义经济观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戒奢节俭     
大约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了贵俭的思想。《周易》的《节卦六十》把当时人们对于节俭的态度分为三种:最好的是“甘节”,即甘于节俭,乐于节俭,把节俭当作“甘之如饴”的乐事;其次是“安节”,即虽然不能“甘节”,但能安于节俭,不追求豪华奢侈;最坏的是“苦节”,即不能“甘节”、“安节”,而把节俭当作一种苦事。这三种态度,必然产生三种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江淮》2007,(10)
十月三十一日是世界勤俭日。节俭成为世界性话题,这是件好事。我国自古就有节俭的优良传统,把节俭视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经史子集倡导节俭的论述比比皆是。"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篇把节俭视为善行中的大德,把奢侈视为邪恶中的大恶。"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中均有关于异化问题的论述,但学界对异化观点分歧巨大: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在《手稿》中的异化思想并不成熟,甚至在后期理论成熟后便弃用了"异化"概念;另一观点则认为异化理论发展已达"巅峰",但后期逐渐衰退故而不可作为该理论的有效依据。事实上马克思从未放弃对异化问题的探讨,其异化理论不仅没有发生退化,而且"异化"概念恰恰作为研究资本主义发展内在规律的核心线索贯穿马克思研究的始终。这一线索可最终指向一个事实:作为历史性的产物,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异化。  相似文献   

9.
文史知识     
正戒奢宁俭语出《论语·八佾》,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林放是鲁国人,他问孔子"礼之本"。孔子说:"这个问题十分重大!礼仪,与其隆重,不如节俭;丧事,与其周备,不如悲戚。"寻章摘句语出《三国志》,旧指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现指写作时套用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寻,寻找;章,篇章;摘,摘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晚年对俄国的村社制度发生过强烈的兴趣,他花了不少时间对其进行研究。在这一时期他提出了东方社会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大胆设想。这一设想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过影响。时至今日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俄国、中国等东方国家从封建社会进入一个新的社会阶段,就意味着马克思的这一理论设想业已成为现实。康夏在《哲学研究》1988年第9期发表文章,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文章认为,马克思早年认为一般国家包括东方国家都要经过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与他早年的理论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冲突,而马克思早年关于东方社会未来道路的思考是极为审慎的,其论证是建立在对东方现实的深邃的洞察之上  相似文献   

11.
对于资本主义劳动和劳动关系的论述,是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石。其巨著《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发展、灭亡的规律,就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劳动和劳动关系本质剖析的基础上的。一方面,阐述了劳动和劳动关系的特殊———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特征,另一方面揭示了劳动和劳动关系一般的理论。正确把握和领会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关系一般的理论,对于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及劳动关系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在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和其他重要著作中,他对劳动和劳动关系一般的论述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1.…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与加强我国的信用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晓红 《唯实》2004,3(11):17-20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论》中 ,马克思利用 1 9世纪英国有关信用制度的丰富历史记述探讨了信用问题 ,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用理论。虽然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国家信用的研究 ,但其中的一些观点对于我国的信用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马克思的信用理论马克思论述了信用的本质。他认为信用是一种经济上的借贷行为 ,这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的让渡。“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说就是贷和借的运动 ,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的让…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21,(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青年马克思在创立新哲学历程中的一部带有过渡性质的创造性著作,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异化劳动的阐述,以及在此基础上指出的共产主义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扬弃异化劳动、实现人的彻底解放的必然选择,这些观点与理论使得此手稿成为经久不衰的理论著作。本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文本解读,简要阐释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异化劳动、私有财产与共产主义这两大理论,由此揭示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以及其现实指导性,以期为丰富和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玉 《世纪桥》2013,(3):77-78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部经典巨著,其中虽然并没有直接提到社会主义能否实行市场经济这一问题,但是它间接地阐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能决定社会制度。本文从《资本论》第一卷所阐述的三个理论,即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理论来分析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区别,从而得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系统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社会生产力为主线,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制度竞争最终取胜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恩格斯这一理论是开放的,开放地面对外部的各种批评而接受变革,开放地面对外部世界的种种变化而容纳多样性。它因开放而更具生命力,其相关观点有些在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中已经得到证实,还有的在21世纪新经济革命中得到验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的重要思想资源,并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得以发展,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也可通过深入学习这一理论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6.
陈莹莹 《世纪桥》2009,(23):61-6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手稿》)中主要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社会现实,但在批判的过程中,也蕴含着许多他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看法,并提出“实践是人的本质”这一科学命题。《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丰富论述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酝酿着即将诞生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七十年代初,意大利社会学教授翁贝托·梅洛蒂写了一本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专著,书名叫《马克思与第三世界》。梅洛蒂在这本书中,一方面大肆批判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则竭力宣扬资本主义、殖民主义。本文着重剖析与揭示梅洛蒂所谓的殖民主义两重作用、尤其是大肆宣染其进步性的真相。一、怎样正确认识殖民主义作用的两重性梅洛蒂在书中写道:“马克思由于借用了黑格尔的概念结构,才有可能区分历史事件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尤其是,适当‘树立’‘理性的狡诈’的概念,使他能够从遭受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苦难的人们的观点去谴责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同时又从客观的历史运动这一观点出发,认为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是重要的进步力量。这种善于同时  相似文献   

18.
陈莹莹 《世纪桥》2009,(21):61-6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手稿》)中主要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社会现实,但在批判的过程中,也蕴含着许多他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看法,并提出“实践是人的本质”这一科学命题。《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丰富论述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酝酿着即将诞生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两缺口”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经济学的普遍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主要是因为国内存在“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吸引外资可以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从而有效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而在今天的中国,“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已逐步消失,甚至出现盈余,这说明一度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已得到基本的缓解。“两缺口”理论是否还适用于我国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两缺口”理论对中国经济的适用性问题作一简要分析。一、“两缺口”理论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一国要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以较高的投资水平为前提,而要实现较高的投资水平就要…  相似文献   

20.
在对股份制经济性质的探讨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的股份制经济,即使按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已经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严重误解。第一,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引用《资本论》中的一段话为依据。这段话是:“那种和旧形式相反的性质,在股份制度内已经存在;不过,这个转向股份形式的转化,还是局限在资本主义限界之内”(《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506页)。只要查阅一下《资本论》,就会发现这些同志的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马克思这段话的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