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上海地区乳牛球虫感染的季节变化情况,对上海地区3个牧场乳牛抽样直肠采集粪便,检查了718头乳牛粪样。结果,查出球虫阳性牛269头,平均感染率为37.46%,其中1月龄以内牛的感染率为33.89%,1~12月龄牛的感染率为42.33%,12月龄以上牛的感染率为25.95%。平均感染率最高的4月份为44.44%,最低的8月份为28.57%。3个牧场球虫阳性牛的感染强度(OPG值)为0~169 000个,平均OPG值为9 477个,其中1月龄以内牛的OPG值为8 270个,1~12月龄牛的OPG值为4 318个,12月龄以上牛的OPG值为145个。调查发现了6种球虫,分别是牛艾美球虫(Eimeria bovis)、椭圆艾美球虫(E.ellipsoidalis)、邱氏艾美球虫(E.zurnii)、怀俄明艾美球虫(E.wyomingensis)、柱状艾美球虫(E.cylindri-ca)、亚球形艾美球虫(E.subspherica)。结果表明,2005年上海地区乳牛球虫感染率无明显季节差异,12月龄内乳牛的球虫感染率与感染强度均明显高于12月龄以上乳牛,乳牛球虫的优势虫种为牛艾美球虫、椭圆艾美球虫、邱氏艾美球虫。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 7~ 9月抽样调查了四川省 12个市、县 16个猪场的球虫病流行情况。结果 ,仔猪球虫阳性场占 93.75 % (15 / 16 ) ,仔猪球虫总感染率为 2 5 .36 % (10 7/ 4 2 2 ) ;猪等孢球虫阳性场占87.5 0 % (14 / 16 ) ,猪等孢球虫总感染率为 18.72 % (79/ 4 2 2 ) ;在球虫阳性的仔猪粪样中初步鉴定出5种球虫 ,即粗糙艾美球虫、蒂氏艾美球虫、猪艾美球虫、豚艾美球虫及猪等孢球虫。  相似文献   

3.
猪球虫很普遍,但是国内关于猪球虫种类、感染情况等尚未见有系统的调查报告。1985年4~10月,我们调查了云南省9个地、州、市17个县、市、区的猪共523头,检查出11种球虫卵囊,其中8种为艾美耳球虫(Eimeria);2种为等孢球虫(Isospora);1种为泰泽球虫(Tyzzeria)。猪球虫总的感染率为84.3%。 材料与方法 (一)取粪 6月龄以下的猪直肠采粪,分别盛入洁净的瓶内。  相似文献   

4.
国内左仰贤(1981)、殷佩云等(1982)和符敖齐等(1989)对家鸭球虫种类进行过调查和研究,1986年6~9月,我们调查了云南省12个地、州、市的17个县、市的505只家鸭,鉴定出3属7种球虫,其中泰泽属(Tyzzeria)1种;温扬属(Wenyonella)2种;艾美属(Eimeria)4种。云南省鸭球虫总的感染率为60.0%。有致病种寄生。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调查西藏部分地区牦牛球虫感染情况和流行现状,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从西藏林芝、山南和日喀则地区内放牧牦牛群随机采集的239份新鲜粪便样品进行球虫检测。结果显示:3个地区牦牛的艾美耳球虫总感染率为43.93%(105/239),共检测出11种艾美耳球虫,分别为邱氏艾美耳球虫25.94%(62/239)、椭圆艾美耳球虫15.48%(37/239)、柱状艾美耳球虫11.30%(27/239)、阿拉巴艾美耳球虫10.88%(26/239)、亚球形艾美耳球虫7.95%(19/239)、牛艾美耳球虫7.53%(18/239)、加拿大艾美耳球虫5.86%(14/239)、皮利他艾美耳球虫5.44%(13/239)、奥博艾美耳球虫3.35%(8/239)、拨克郎艾美耳球虫1.26%(3/239)和巴西艾美耳球虫1.26%(3/239),其中邱氏艾美耳球虫和椭圆艾美耳球虫为优势虫种。此外,牦牛球虫单感染率为18.41%(44/239),混合感染率为25.52%(61/239),其中以2种球虫的混合感染率最高,感染率为11.30%,混合感染3、4、5、6和7种球虫的感染率分别为9.21%、0、3.35%、0.84%和0.84%。调查结果表明:西藏部分地区牦牛球虫病流行较为严重,应加强本病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扬州市郊奶牛场共检查奶牛229头,其中成年牛164头,1~2岁的犊牛65头,查获艾美尔属Eimeria球虫12种:牛艾美尔球虫E.bovis,邱氏艾美尔球虫E.zuerni,加拿大艾美尔球虫E.canadensis,椭圆艾美尔球虫E.ellipsoidalis,阿拉巴艾美尔球虫E.alabamensis,皮利他艾美尔球虫E.pellita,亚球形艾美尔球虫E.sabspherica,柱状艾美尔球虫E.cylindrica,奥本艾美尔球虫E.auburnensis,怀俄明艾美尔球虫E.wyomigensis,拨克朗氏艾美尔球虫E.bukidnonensis,巴西艾美尔球虫E.brasiliensis。球虫总感染率37.16(87/229),成年牛感染率26.96%(48/164),犊牛感染率66.75%(39/65)。  相似文献   

7.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是白细胞中有免疫活性的T一淋巴细胞所释放的一种免疫效应因子之一,由低聚核苷酸和多肽组成,分子量低于10000道尔顿、能够通过半透膜而被透析。该物质能将供体的某一特定细胞免疫功能特导地传递给受体,从而激发和增强受体的细胞免疫功能。Klesius等(1977)用球虫特异性TF注射牛,球虫排卵量比对照组减少了40%,1978年他又用牛卵形球虫特异性TF给10只小白鼠腹腔注射,结果可保护该鼠对卵形球虫的临床感染,Ross(1981)等证明了免疫羊的TF能把对艾氏毛圆成虫感染的抵抗力成功地转移给易感羊,使其对毛圆成虫的寄生减少了30~70%。但目前尚未见到有关TF在弓形虫病的免疫反应及免疫保护性方面的报道。本试验对TF转移弓形虫特异性免疫反应及其对弓形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无锡地区鹅感染球虫的种类及感染率等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从无锡地区17个不同鹅群的粪样中共获得8种球虫,其中艾美属球虫有6种,分别是有害艾美球虫、棕黄艾美球虫、赫氏艾美球虫、鹅艾美球虫、法氏艾美球虫、条纹艾美球虫;等孢属球虫1种,即鹅等孢球虫;泰泽属球虫1种,即稍小泰泽球虫。  相似文献   

9.
牛螨病调查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粮油食品出口公司肉牛基地饲养的牛群,近年来,发生螨病,发病率达30.37%,最高可达80%。严重影响着肉牛养殖业发展。为有效地防治该病,我们在1985~1986年对本区11个县的肉牛育肥场的牛螨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寄生于牛的艾美耳球虫,在国内仅有少数病例报告。关于牦牛艾美耳球虫的报告更为少见。1982年7月,我们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红原县,对牦牛的球虫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工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仔猪白肌病广泛发生,东北地区较为严重。1979年我们在微量元素病普查中发现该地区猪肝含硒量普遍偏低,北安县屠宰猪肝含硒量仅为0.11±0.026ppm(干重)。1980年我们在德都县的几个农场对该病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观察了仔猪的临床症状,进行了心电图描记、血液学检查和硒含量的分析。并对病猪的肝脏和骨骼肌进行了初步的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对从日本北海道地区引进的黑白花奶牛群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牛群感染线虫5个属、绦虫1个属、吸虫3个属、艾美耳球虫8个种和2种螨。 材料和方法 (一)调查动物 为1986年12月从日本进口的黑白花奶牛54头,其年龄为12~16月龄。 (二)调查方法 内寄生虫检查采用“三粪六检”制,奶牛到达口岸,即在隔离场把牛随机分成4个隔离群,每群10~15头,采集新鲜粪便,并间隔1周、3周又采粪样,每次粪  相似文献   

13.
1987~1991年对全省9个地(市)39个县(市)和34个国营种畜(农、牧)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进行了检疫,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 1.被检牛血清:来源于全省9地(市)39个县(市)的养牛户和34个国营种畜(农、牧)场。 2.抗原、标准阳性血清:由农业部动物检疫所提供。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学者对家兔球虫的形态学,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据文献报道,目前世界各国在家兔体内发现的球虫有17个种,其中艾美尔属(Eimeria)15个种,等孢子属(Isospora)和隐孢子属(Cryptosporidium)各1个种,即斯氏艾美尔球虫E.stiedai、穿孔艾美尔球虫E.perforans、大型艾美尔球虫E.magna、中型艾美尔球虫E.media、无残艾美尔球虫E.irresidua、小型艾美尔球虫E.exigua、梨型艾美尔球虫E.piriformis,雕斑艾美尔球虫(仅据字义及卵囊特征试译名)E.scutpta、长型艾美尔球虫E.elongata、黄色艾美尔球虫  相似文献   

15.
对铜仁地区5 个县( 印江、江口、松桃、沿河、思南) 的182 头役牛采用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法检查各类寄生虫,另采5 个县、35 个乡( 镇) 、87 个村的1537 头役牛粪便进行虫卵检查。检获的寄生虫经鉴定共计69 种,隶属于7 纲13 目25科37 属,其中吸虫32 种,绦虫3 种,线虫20 种,原虫8 种,蜘蛛昆虫6 种;粪便虫卵检查中共检出各类虫卵12 种。调查确定,肝片形吸虫等10 种寄生虫为本地区役牛寄生虫优势种;殖盘殖盘吸虫等8 种寄生虫为贵州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关科学家证实,球虫不仅与其他寄生虫之间相互影响,而且与细菌、病毒同时感染也发生相互影响。本文仅就此问题作一概述。 (一)球虫与其他寄生虫之间相互影响 1.与线虫同时感染相互影响:Davis等(1959)首先报道了改良杂交乳牛艾美耳属(Eimeria spp.)6种球虫与斑点古柏线虫(Cooperia punctals)混合感染时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其实验中,球虫、线虫混合感染牛比单一感染牛出现更明显的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及  相似文献   

17.
(一)流行情况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1985年11月至1986年3月调查,全国29个县(都、道、府)均有发生。其中鹿儿岛、熊本、大分、宫崎及岩手等县发病严重;鹿儿岛发病1644头(其中乳用牛11头,肉用牛1633头),熊本发病109头(其中乳用牛15头,肉用牛94头),大分发病150头(其中乳用牛17头,肉用牛133头),宫崎发病222头(其中乳用牛15头,肉用牛207头)。本病严重影响着养牛业的发展。 (二)病原调查 自1985年以来,日本家畜卫生试验场九州分场用HmLu细胞从病牛血液中分离到19株病毒,从牛库蠓中分离到2株病毒,从鸡库蠓中分离到4株病毒。以其中从犊牛分离到的2株病毒及从牛舍捕获的牛库蠓、鸡库蠓分离到的3株病毒进行了中和试验测定。结果:从犊牛分离到的2株病毒及从牛库蠓分离到的2株病毒,中和了未摄取初乳病犊体内的血清抗体(24例),其血清中和抗体价在8~256倍  相似文献   

18.
1981年起,安徽省淮河以北24个县市及河南省部分地区的黄犊牛,普遍发生了以排出白色、灰白色、黄白色水样或粥状软粪为主症的腹泻症,发病率高达77.12~87.50%。1985~1987年,对该病流行病学、临床学、病理学及病因学等进行了调查和试验研究。据研究初步结果认为,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因,饲料缺硒是重要触发因素。对70例犊牛用牛丙种球蛋白  相似文献   

19.
1974年2月,崇信县黄花公社崾岘生产队的马骡突然先后发病,半月左右连续死亡3匹。我队立即派人配合县畜牧站进行调查和防治,使疾病未再扩展,病畜亦皆治愈。现将对此病的初步调查和防治情况报告于后,供参考。 一、发病和防治 (一)饲养情况;该生产队位于山区。共有马6匹、骡8匹、驴8头及牛47头。马类牲畜分别喂养在六个窑洞中,室内的温度、通风和卫生情况尚好。近两年,该队未从外地购入牲  相似文献   

20.
隐孢子虫是一种类球虫的原虫,本世纪初由Tyzzer(1907)首先在小鼠胃腺内发现并定名。此后发现隐孢子虫可感染多种脊椎动物,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病原之一。Panciera等(1971)首次报道了犊牛隐孢子虫病。嗣后,Meuten等(1974)描述了该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Pohlenz等(1978)应用病牛肠粘膜刮取物饲喂健康犊牛感染成功;Tzipori等(1980)使用患隐孢子虫病犊牛的粪便饲喂健康犊牛发生感染;Lanksverk等(1984)在挪威调查9个牧场,发现其中6个受到隐孢子虫侵袭;Vitovec(1984)研究隐孢子虫在牛肠道中的寄生部位。隐孢子虫是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因之一,对养牛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