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年岁末。省会长沙数家媒体先后报道了一条消息:中南大学的金展鹏教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而且是湖南省2003年唯一增选的中科院院士。报道说:金教授数十年献身于材料学和相图学,硕果累累,在学术界声名卓著;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他拖着重病之躯,以惊人的毅力,在病床上、在轮椅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带着崇敬的心情,记者来到岳麓山下,走近了这位新科院士。  相似文献   

2.
李代刚  周科际 《湘潮》2004,(5):43-46
2003年11月24日,一个喜讯从北京传到长沙:凭借顽强毅力已经在轮椅上坚持教学科研工作6年的中南大学金展鹏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当年度我国中科院新增院士中唯一的湖南院士。11月26日,湖南省副省长许云昭、甘霖等先后前往医院看望金展鹏教授,为他当选中科院院士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3.
2010年至2011年,中国首台太空望远镜将发射升空,与哈勃太空望远镜一起遨游宇宙。近日,在第19期院士专家讲坛上,中科院院士苏定  相似文献   

4.
4月13日,《人民日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纵深报道”了一个“论文迷局”。起因是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司履生致信中国科学院,公开举报中科院院士魏于全分别发表在国内、国际学术刊物的两篇论文涉嫌造假。人们之所以对“司魏之争”如此强烈地关注,恐怕是在关注在院士这个神圣领域内,还能不能保住“最后一方净土”。  相似文献   

5.
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中科院院士、哈工大教授、我国的激光专家马祖光,按他的造诣和学术水平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是理所当然、名正言顺的。但1997年,学校推荐时,他不让上报,1999年第二次推荐,他给中科院写信说“不够条件”,要求退回材料;2001年,第三次推荐,是在校党委书记做了工  相似文献   

6.
最近从一份杂志上读到这么一条消息:中科院院士、哈工大教授、激光专家马祖光,按他的理论功底和学术水平,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是名正言顺,理所当然的。但1997年学校推荐时,他不让上报;1999年第二次推荐时,他居然写信给中科院说自己“不够条件”,要求退回材料;2001年第三次推荐,校党委书记专门做他的思想工作,他才“听从党的安排”签字上报。学校分房子给他,他拒绝了。他说:“给我是锦上添花,给别人是雪中送炭。”他出席国际会议,大会发给500美元补助,他给实验室买了一套设备带回来,而他的儿子报考托福需要30美元,却四处去借。他的学生说:“知识…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网络上一张照片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上,低头念着发言稿。看起来胡子拉碴、黑衣、黑布鞋,且光脚没穿袜子。乍一看,还以为老人是来做脱贫报告的。这位老人叫李小文,中科院院士。李小文及其科研团队关于定量遥感研究的发展,国际领先。李小文老人,从新闻图片看上去,简直就是一位"乡下老伯",似乎一点不像中科院院士。一位堂堂中科院院士,居然光脚、布鞋作报告,  相似文献   

8.
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中科院院士、哈工大教授、我国激光专家马祖光,按他的造诣和学术水平选为中科院院士是理所当然,名正言顺的。但1997年学校推荐他是,他不让上报;1999年第二次推荐,他给中科院写信说“不够条件”,要求退回材料;2001年第三次推荐,是在校党委书记做了工作,他听从“党的安排”才签字同意上报的。  相似文献   

9.
刘维民,男,汉族,1962年9月生,1999年6月入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中国摩擦学最高成就奖”等荣誉. 1990年,刘维民以优异成绩获得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在那个“孔雀东南飞”的年代,他选择了留下来. “刘所长,你要帮我们.”2003年6月,时任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的刘维民接到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陈桂林院士的求助电话.在上海的实验室,陈桂林给刘维民看了风云二号卫星的核心探测器.这颗当时我国唯一的气象卫星出了故障,问题就出在润滑油上.这位62岁大院士对41岁研究员的求助,给刘维民很大触动,“航天中不仅需要固体润滑,液体润滑脂同样重要,而这正是我们忽视的短板.”  相似文献   

10.
《新长征》2005,(11)
汪尔康院士,1952年毕业于上海市沪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至今。1955年选派赴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学习,师从于诺贝尔奖获得者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院士海洛夫斯基并获得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先后任研究室主任、所长,国家电化学和光谱分析研究中心主任,长春应用化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3 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汪尔康院士一直致力于分析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的研究工作,并因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分别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内瓦)创新发明奖和第10届霍拉子米国际科学优秀奖(伊朗,德黑兰)。多年来先后获得了10多项国家和省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及科技大会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博贺雪枫照片上这位身体矍铄、面容慈祥的长者,便是名闻遐迩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家李博教授。从大学教师到中科院院士,李博教授走的是一条充满激情和毅力的人生之路。早年他就读于北京农业大学,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大任教,做著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王翔 《唯实》1998,(10)
江泽民同志在接见出席中科院第九次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部分院士与外籍院士时的讲话中提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世界各国都在抓紧制定面  相似文献   

13.
刘根生 《唯实》2011,(11):95-96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榜上无名。随后,饶毅发表博客称,早已预计到结果,且表示从今以后不再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不少网友称,选院士饶毅出局是学术"逆淘汰"。  相似文献   

14.
易林 《支部生活》2008,(8):26-27
2008年1月8日,在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92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征镒,因在植物学研究领域里的一系列重大自主创新成果,荣膺我国科技最高奖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5.
<正>李记在2009年12月21日的《梅州日报》上撰文指出:据报道,12月初,两院院士新增选名单相继公布。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八成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官员;中国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中,超过85%是现任官员;工程  相似文献   

16.
《求贤》2014,(6):56-57
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通过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修订稿,从院士遴选、增选机制、退出机制等方面对院士制度进行了改革完善。此次章程修订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有哪些具体举措?将对院士制度和我国科技创新产生哪些影响?记者专访了中科院院长白春礼。  相似文献   

17.
<正>施一公,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细胞凋亡及膜蛋白两个领域的研究,获得一系列国际奖项,是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2008年2月,他放弃了在国外的高薪与荣誉,全职回到祖国,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与巨大震动。"中国正处在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科学家理应去私心、敢担当、有作为,把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  相似文献   

18.
正2月20日上午8时12分,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谢家麟的生命停止在这一刻,享年96岁。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放疗已和手术、化疗一起,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这种对人体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深度肿瘤的放疗装置,正是由谢家麟1955年初在世界上第一个研制成功的。回顾谢家麟的科研人生: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中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  相似文献   

19.
李振声,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若干年前,他的一个科研成果,使得中国的小麦产量猛增了80亿斤。又因为他的一个非常合理的建议。使得曾出现的粮食减产势态得到了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生物学及生物技术领域里,有一位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研制及基因治疗研究,并以院士身份率先"下海",取得了巨大成功的著名生物化学家。他,就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研究员、中外合资上海华新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上海生物技术工业园区董事长刘新垣教授。多难不屈为其一生特点1927年11月7日,刘新垣出生于湖南省衡东县。他一来到这世上,就仿佛与"多难"结下了不解之缘:母亲早逝,年幼时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稍长后的求学路也很不顺利......但是,他没有被多难不幸的命运所主宰。几十年后,他在回顾自己人生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