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江淮》2012,(9):50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部署下半年财政工作重点时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谢旭人还指出,下半年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税收政策,加强交易环节和持有环节相关税收征管,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在当日举行的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谢旭人表示,下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稳定  相似文献   

2.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于财政货币双政策基调的基本稳定,分析人士认为,政策基调不变之中有变化,2012年财政货币双政策将协同发力,推动中国经济“稳中求进”。  相似文献   

3.
建立稳固、平衡的国家财政,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财政工作总目标,也是振兴财政、保证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决策。从中长期来看,国家财政宏观调控的重点,必须放在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上,把增收节支作为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但是,在目前出口受阻、内需萎缩、经济低谷运行,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又难以在近期内奏效的情况下,短期内实行增加投入、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加快各项改革步伐等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反周期调节,这一应对措施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2005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部署了八项经济工作重点。那么,对于老百姓来说,本次会议传递出了什么信息?有哪几个关键词值得解读?财政政策走向稳健自1998年起,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央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1998年到2004年,七年间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多年来的积极财政政策导致今年经济出现局部过热。如果继续实施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极有可能引发财政风险。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中央提出了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正确主张,突出了宏观调控的稳健特征:财政…  相似文献   

5.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极其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审时度势,及时果断决策,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经济工作的要求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地处西部贵州正在大步赶上来,在"十二五"开局之年,  相似文献   

7.
李永良 《学习论坛》2005,21(1):47-49
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自 1 998年实施以来 ,为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带来一些诸如赤字率上升较快、财政风险加大等负面影响。当前应根据宏观经济的变化 ,适时地对它进行力度和方式的调整 ,逐步向稳健财政政策转变。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09,(12):62-63
管理通胀预期成工作重点 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未来一段时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和惠民生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信息之窗     
中央提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六大任务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1.
视野     
《党的建设》2010,(1):62-6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0年主题回顾2000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1年扩大内需2002年实施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2003年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2004年巩固宏观调控成果2005年继续搞好宏观调控2006年继续稳健财政政策2007年实施从紧货币政策2008年保增长促发展2009年调结构促转变(摘自《文摘报》)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全面进入买方市场,新的消费热点短期内尚难形成的时候,由于消费启动和扩展的难度加大,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制定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了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体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本文试就积极财政政策的投入空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操作力度、切实提高财政资源使用效率应注意几个问题等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9年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 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提出了2010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 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09,(12):63-64
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5.
实践文摘     
《实践》2010,(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五大信号信号一:重点转变发展方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信号二:双政策不变背后有深意:在经济实现企稳回升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否有所调整,成为近期人们关注焦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  相似文献   

16.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宏观政策确定了基调,即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强调政策针对性、灵活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分为扩张(或积极)、稳健(或中性)、紧缩三类,是政府追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我国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曾经进行过两次财政宏观调控。其中,尤以1998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让人记忆犹新。从1998年起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及调整税收政策,更直接、更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它是针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调节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以具体的时间界限来确定,只能是根据国际国内政…  相似文献   

18.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及调整税收政策,直接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内需不足的矛盾,为确保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1998年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如增发了1000亿元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支持外贸出口,清理涉及企业的政府性基金和收费以减轻企业负担等,这些积极的财政措施对刺激国内需求,调整经济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1999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初步测算,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持约在2个百分点左右。1.实施积极…  相似文献   

19.
1998年我国财政政策作如此大的动作,在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间是极其罕见的。除较大幅度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关税率和扩大财政赤字外,还较大规模的增发国债。这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从各方面的情况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199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正在逐步减弱,财政投资的扩大难以弥补非国有经济投资和最终消费增量下降所减少的内需,以及净出口变化所减少的外需。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矛盾可能会越来越突出,1998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回升的好势头就有可能难以继续保持下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去年中央作出进一步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重大决定。  相似文献   

20.
国债发行规模政策研究是财政理论的重要课题,国债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债是政府调节经济,筹集建设资金,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之一。1998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一方面使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整更为强有力,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国家财政工作的压力,积极的财政政策势必涉及增发国债的问题。这些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