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帝王政治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对象。帝王政治文化传统可以从帝王与天道、帝王与臣属以及帝王与民众等三个方面加以剖析。上述三种关系中,既有皇权专断、专制的一面,又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要实现中国传统帝王政治文化的现代化,重要的就是要发扬和改造其中的优秀文化要素,使之适应现代政治和社会。传统的专制制度对帝王政治文化具有重要影响,要想实现帝王文化的现代化,政治制度的转变是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古代的避讳     
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种习俗,也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讳,又称名讳,即古代帝王或尊长者之名。"讳,忌也。"古时,对帝王或尊长,即使是已故的帝王或尊长,都不能直呼其名,以此表示对其敬重。  相似文献   

3.
儒家的变异     
《白虎通》是中国近两千年社会中,把儒家思想贯彻得最彻底的儒家经典之一。儒家思想源于六书,特别是发端于《尚书》。《尚书》里记载的周公思想是中国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发端,也是儒家思想的真正开端,对孔子的思想影响非常大。孔子把儒家思想发展为一个思想体系,而且对儒家思想有巨大贡献,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从周公开始,然后孔子、子思、孟子、荀子,都对先秦儒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儒家一直传到现在,有很多变异,最大的变异,就是从"为帝王师"的学问变成"为帝王之学"。董仲舒对儒家的改造是"君权天授,天人合一";班固整理出了《白虎通》这本书,其内容就是儒家的行为规范,即三纲五常六纪。儒家变异后就形成了规范、教条,这与先秦儒家是不同的,孔孟思想本来的面目很多人已经不大清楚了。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32)
"意识形态"用来界定文学,只能表现出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一般特征,"审美"作为人类主观的、情感的、想象的创造性活动,才是文学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意识形态的文学,往往成为对于社会存在的机械反映,成为庸俗社会学的试验场;纯粹审美的文学可能沦为个人情感无节制的宣泄,而缺乏现实关怀、人文精神的文学,它的价值总是有限的。只有在"意识形态"和"审美"之间,在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和主体的自我生成之间寻求到平衡的文学,才能更好地去实现它"历史—人文"的价值追求。"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依据就在于此,理论价值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5.
李映冰 《理论导刊》2015,(3):108-112
文章对1990年代国内文艺学界就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展开论争的几种代表性意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意识形式""意识形态形式"作为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的补充性、修正性说明,用来定义文学并不合理。从马克思主义文论形态本身、历史沿革以及出于现实的考量,用"意识形态"定义文学都是一种必然。文学在反映社会存在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这种超越于意识形态的、能动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可以"审美反映"命名。"意识形态"的文学观和"审美反映"的文学观两相结合,奠基并建构了新时期以来渐次形成的"审美意识形态"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6.
在革命运动中萌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之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全世界有了名副其实的左翼文学。这种不可抗拒的革命文学国际思潮,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进而有了早期共产党人"革命文学"的倡导运动。由于没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没有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计划,在中国倡导普罗文学,引起论争是必然的、正常的。革命文学论争的积极性和它的消极影响都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帝王家训不但可以对储君及皇属进行励志、劝勤、勉学、诲戒、明德,还可以示范榜样,教化世人,倍受历代帝王的重视。本文从考查文献入手,对帝王家训的发展、内容、方法及作用作了全面论述,以期对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汉代崔氏家族文学昌盛两汉,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因为"重南轻北,重末清初"等多种因素导致汉代家族文学研究相对冷淡,从崔氏家族文学的研究现状来说,曾更加显得单薄。然而崔氏家族成员在《汉书》《后汉书》中多次出现,并被范晔赞为:"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由此可见崔氏家族的影响及其成就绝非一般,所以对于崔氏家族的研究便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公安工作中"一流的故事"为"一流的表达"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一流的表达"也充分展现了"一流的故事"的内涵和价值。新时期公安文学的繁荣发展应当思考和借鉴海岩作品的成功之处,针对公安文学发展的现状在创作精品力作、强化精神内核、创新传播载体等方面提升完善,从而使公安文学更加全面、准确地表达现实、法治、人性、价值,力求达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0.
在汉代,文学成为一门显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上至帝王,下到平民百姓,都通过文学作品的写作来呈现生活,表达自己的生命感受。汉代文学主要的文体形式有:赋、散文、诗歌。从总体上来看,汉代文学作品既关注现实人生,又充满了激情洋溢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出一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征。于是,我们在汉代文学作品中便看到了了一个姿态万千、衣食住行并陈的众生社会。主要是分析汉文学作品中的服饰形象,从而体会汉代人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1.
肖红玮  屈常睿 《学理论》2012,(30):47-48
1923年匈牙利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卢卡奇用德文发表了被公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圣经"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形成及其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卢卡奇提出了著名的"物化"理论,引起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界广泛而又激烈的争议。从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物化"、"总体性"理论入手,从而浅析其重要意义和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程青 《瞭望》2000,(37)
电视直播、报刊追踪报道把北京老山汉墓的发掘炒成了热点新闻,引起了公众对揭开帝王陵墓之谜的兴趣。不少人对开陵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和兴奋,有人重提发掘秦治皇陵、乾陵等大型知名陵墓,甚至一些地方上的领导也从发展旅游、培育地区经济新增长点的角度,纷纷打报告表示自己有能力发掘所在地的帝王陵墓。帝王陵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挖?由谁来挖?出土的文物归谁所有?公众何时可以与代表考古成就的最新文物见面?记者为此走访了国家文物局  相似文献   

13.
曾羽霞  童圆 《学理论》2013,(15):169-171
大众文学与精英文学作为不同的价值类型,两者本无明确划分,力图将两者区分开来的行为其实是拥有权力话语的阶层站在一定的文化立场的发言。从表面来说,精英文学似乎总是引领和规范大众文学的,但究其实质,精英文学的目的始终是维护其话语权,对其他话语往往采取"遏制"和"修正"两种途径。大众文学尽管不以话语权为目的,但在传媒时代下,大众传媒加速了精英权力话语的消解,大众文学的兴盛和发展从本质上颠覆了精英文学的话语权威。  相似文献   

14.
辛颖 《学理论》2009,(14):113-114
奏议是我国古代臣僚向帝王进呈进言的文书的统称。我国古代奏议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公文体制的确立期,秦汉奏议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工具性色彩,在社会管理和公务活动中具有谋政、诤谏、陈情、信息、档案等五大功能。通过研究秦汉奏议,我们可以概括总结出古代奏议类文体的功能和作用,这对于我国公文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宝玲 《理论导刊》2008,42(5):124-126
网络技术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网络空间使文学创作者挣脱了传统文学发行体制的束缚,获得了自由传播与言说的权利,但网络的自由是"有限性"的,网络文学创作的自由同样也受到外部环境与个人素质的制约,网络的自由性也不能保证网络文学创作具有无功利特征,忽视创作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命体验和文学修养的提高,则不利于网络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明清帝王多次到九嶷山祭祀舜陵,主要目的是向世人表明自己继承皇位的正统性,同时也是为了宣传继承大舜仁政、平定战乱、勤政安民的愿望和业绩,表现出了明清社会封建皇权专制体制的强化。明清帝王的祭陵,向人们确立了大舜的安葬地为湖南九嶷山,同时扩大了九嶷山舜陵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8,(Z2)
正文学经典是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媒介,蕴含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成就。经典文本历经人类历史的考验不断被阅读,是人类关于自身生命的认知和考量。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和极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高尔基曾说:"西方任何一国的文学在生活中出现的时候,都不曾具有  相似文献   

18.
刘玉倩 《学理论》2011,(29):39-40
素有"美国的孔子"、"美国精神的先知"之称的爱默生,对美国的文化、文学、哲学的影响都非同一般,尤其是他的个人主义思想更是对美国的个人主义的进程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一种以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个人主义有其独特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对个人主义的解读无疑应该放在美国文化这个大背景中进行,并对其核心内容作历史性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外来文化的影响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印度佛教的输入作为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外文化融汇,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佛教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前辈学者已经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由于  相似文献   

20.
李彦铮 《学理论》2012,(6):86-88
《文心雕龙.通变》篇阐述文学发展的继承与创新关系,就古、今关系,论文学的历史发展;就雅、俗关系,论文学风格的演变;就情、辞关系,论文学创作的准则。形成了以文体规则为基准,以宗经思想为主导的文学发展论。刘勰阐述了"通变"的原则,同时提出了如何处理二者关系的方法,这对于指导作家的创作实践和当时的文学理论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