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20,(3)
新时代中国正在进行全方位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面临极大的挑战。生态伦理学是讲述人和生态的哲学。新时代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就要有新的生态理论体系。我国古代生态伦理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但各学派的侧重点不同,比如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强调以仁爱为主的人与自然关系;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突出人是自然的一员并与世间万物有平等关系等。我国古代各学派伦理思想对当代生态建设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2.
祁飞飞 《学理论》2013,(12):187-188
生态环境问题关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而在各方面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带来的不仅是一场生态危机,更是一次伦理危机。通过对《古兰经》中的生态伦理理论的梳理,挖掘其生态伦理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新疆实际,论述了《古兰经》中生态伦理思想对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彭青霞  唐伟 《学理论》2010,(7):53-55
先秦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情怀、取物有时有节的生态伦理实践精神以及制用天命的生态保护原则,在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中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深入挖掘和梳理阐释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对于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境道德自觉意识、构建节约型社会及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以"两山"论为核心表述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哲学与人本二重向度,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两山"论在哲学上表现为自然优先的唯物论、保护与发展相统一的辩证法、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性思维。人本向度表现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维护人民的生态权益,保障人民的生态安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以绿色发展为路径,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的严密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旨在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达成和谐共荣的生态局面.生态伦理学的兴发与前者有着共同的愿景,意在从伦理的视角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环境保护寻找道德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伦理向度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生态伦理的承担者是不断觉悟的人,生态伦理的关怀对象是与人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多种生命形态,人需要时时提醒自己莫把"能为"当"应为",以整体性的眼光关照自然,在美好的生态环境中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整体生态观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认识为基础,要求在实践中改造自然并"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解";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以"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为基础,以"制天命而用之"的实践态度追求"乐山乐水"的美学境界。这两种理论形态都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意蕴,将二者相结合能够完善我国生态伦理制度的建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高宁宁  任凤琴 《学理论》2014,(31):23-24
中西方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有着不同的轨迹,中国生态伦理思想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浓厚;西方生态伦理学起步较早,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完整的生态伦理体系。中西方生态伦理学的发展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对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现实价值。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确证了自然界永续存在的权利和价值,为当代生态伦理建设确立了基本价值原则,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最终解决当代生态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目标向度在于公正是其内蕴价值和现实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发展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公正的实践向度在于以科学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彰显公正价值;以清理完善不公正的制度体系实现对生态领域公正缺失现象和问题的矫正。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关系历来是生态伦理观照的核心问题。"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作为生态伦理视角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认知,不仅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性追求,同时也是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中国方案。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生态伦理,从更具基始性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和大力提升生态伦理的理论力量与实践力量,积极应对我国生态伦理当前存在的"遗忘""虚无""缺位""乏力"等问题,跳出西方"资本逻辑"窠臼,挖掘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构建符合中国实际、中国智慧、中国精神的生态伦理,不断增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命力与震撼力。  相似文献   

11.
王立云  杨萍  连永新 《学理论》2011,(13):52-53,70
拟从早期生态伦理思想萌芽中的"万物平等"、"惜生爱生"、"天人合一"三个方面阐述后世主要生态伦理思想对这三种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完善,以论证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思想萌芽奠定了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走向,它在整个中国生态伦理思想史上起到源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冯丹  刘经纬 《学理论》2012,(13):64-65
马克思主义是庞大的科学理论体系,生态文明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良性体系;其次,保护自然是人类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最后,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具有明显的实践向度和历史唯物主义向度。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开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成为了十八大的最强音之一,十八大指出了未来生态文明将要做好十大制度建设,即:生态文明的评价及奖惩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制度,这十大制度建设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美丽中国,需要有良好的生态.围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生态补偿、生态赔偿、生态保护、生态宣传、生态治理和生态危机等,将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张乐民 《理论视野》2010,(10):28-30
福斯特对"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以及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进行了深刻批判,提出建构一种以"和谐一致"为核心原则的新的生态伦理。福斯特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生态伦理建设有着一定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曾鹰 《理论导刊》2014,(3):38-40,43
生态文明直接关涉人与自然的伦理道德问题,应置身于人的生存境域,对人的世界性存在予以心灵化探询;合理分析人类所面临的生态风险,反思人类启蒙的局限性,诉诸于生态启蒙,构序新的责任伦理。只有用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确立生态本位,才可能走出生态想象的迷区,实现真正的生态文明景观。  相似文献   

16.
张萤 《学理论》2011,(20):31-32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博大精深,"物我为一"的整体观念、"知止知足"的开发原则、热爱自然的伦理情趣,这些都显现出道家生态伦理所特有的东方神韵。道使生态系统趋向平衡,当今世界提倡低碳经济建设,以道家生态伦理指导城市低碳经济建设,有助于我们掌握低碳经济建设的原则,把握低碳经济建设契机,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当代生态文化,必须发掘、转化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思想资源。由此出发,本文从自然本体思想、生态伦理思想、生态保护思想和环境管理思想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主要内容,论述这些思想为生态文化建设所提供的宝贵而深刻的启示。最后,本文指出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当代价值,作为古典形态的理论,其当代运用还需要结合现实进行必要的改造。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
鄂伦春族是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从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出发,时刻注意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生态伦理文化,包括渔猎文化、居住文化、图腾文化、宗教信仰文化等,这些传统的伦理文化为建设现代生态文明提供了宝贵的传统文化精神和生态智慧,鄂伦春族的"适度原则"及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当今生态文明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4)
生态理性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现代理性导致生态异化,经济理性与科技理性具有反生态性。生态理性尊重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价值性、和谐性,这是生态理性基本原则。只有使经济理性和科技理性上升和转换成为生态经济理性和生态科技理性,培养和造就生态人,才能实现美丽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环境冲突的伦理治理机制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冲突既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团结,也直接考量中国的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因此,环境冲突的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文章在梳理环境冲突及其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治理与伦理治理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环境冲突的伦理治理的内涵和意义,并从社会反思、伦理学习和责任承担三个方面,阐明环境冲突伦理治理的运行机制。最后分析了环境冲突的伦理治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