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总部设在德国柏林的“国际透明组织”(简称“透明国际”)是一个专门监控各国政府清廉和腐败状况的国际非政府机构,它每年发布一交各国清廉指数排名。  相似文献   

2.
将“犹太人”、“纳粹”、“集中营”这几个名词放在一起,你应该会立刻想到发生在1941年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在公众的意识中,那一场大屠杀业已成为一个民族的灾难、文明的损伤.如果有人说,“大屠杀是现代文明的必然产物,即使是在现在,再次发生大屠杀的可能性也没有消失”,你会相信吗?还是会觉得荒谬?  相似文献   

3.
案情简介 黄女士是一名德裔华人,曾经长期居住在德国柏林。她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并育有一子。苏先生是国内某高校的一-名教授,也曾有过一段婚姻,并育有一子。1998年,前往柏林讲学的苏先生结识了黄女士。2003年,黄女士被一直向她示爱的苏先生所打动,于2004年年初,放弃了在德国优渥的工作,与苏先生回到国内。同年5月,两人在北京领取了结婚证,并选择在北京定居。不想,由于双方性格不合,他们于婚后争吵不断。2006年12月,苏先生搬离了他与黄女士的居所。  相似文献   

4.
恐怕没有人会相信,一朵花竟然能拯救一个国家! 这是德国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内战.在这次内战中,由于德王室危在旦夕,迫使王后路易斯不得不带着两个王子逃离柏林.屋漏偏逢连阴雨,谁也没有料到,在逃离途中,他们的车子竟然坏了.  相似文献   

5.
德国检察制度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笔者跟随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组织的政工干部研修团赴柏林进行了10天的学习。在这十天里,通过听取司法官员、检察官、法官、警察局官员的讲座,进行交流,参观柏林市检察院、总检察院、柏林市警察局刑事犯罪部、看守所、青年监狱,旁听区法院审理案件等,对德国的司法制度特别是检察制度、德国检察官的权利义务和选拔任免制度等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一、德国司法制度概况德国的司法制度是构建在联邦宪政的基础上的。德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和各州均有自己的立法机构、行政和司法机构,他们依据基本法即宪法确定的权力分别履行自己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正> (一) 马克思在分析古代民族的形成时说过:“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希腊人走的是与古代东方截然不同的道路,他们用一种革命精神同旧制度决裂,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给人类精神花朵的开放准备了必要而优厚的条件。希腊哲学以米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在看了《逃过死刑后的“微笑”》一文后,真的感到心里在滴血。四个均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按照正常人的生活轨迹,他们应当在父母亲的呵护下,在家庭和学校里过着阳光般的生活。而现实呢,他们过的是“上网、睡觉、弄钱”的阴暗生活。他们的所作所为仿佛经历过黑社会人物的多年熏陶:谋划绑票时精心设计,残杀同学时下手凶狠,埋了同学后“像什么事都没发生”,即使是职业杀手恐怕也不容易做到。更可怕的是,当法庭上受害者母亲因悲痛欲绝几次昏死,自己的亲人因难以想像而掩面痛哭时,这四个凶手竟没有一丝一毫“自责和悔意”还…  相似文献   

8.
郭洋 《政府法制》2012,(29):32-32
在德国,居民从未听过“地沟油”这一叫法。 德国的废油回收受到严格把关,相关回收工作须由经认证的专业公司完成。政府明令禁止食用废油重新回到餐桌,违法者将被处以罚款。经回收提纯的食用废油通常用于工业用途。比如.“废油轻松处理”公司以每公斤0.25欧元的价格回收柏林及其周边地区的食用废油。经加工后的油脂会用作能源,通常加工成汽车使用的汽油。  相似文献   

9.
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集团,政治上的反动,必然导致理论上的荒谬。反对“写真人真事”论,就是王张江姚“四人帮”在文艺问题上制造出来的一种荒谬的理论。这种谬论,正如当年恩格斯批判杜林时说过的那样,是“一种肤浅的胡说,从没有人写出过”,但“四人帮”却把这一谬论当作文艺理论上的“新发现”而到处宣扬。“四人帮”的这个谬论,在他们炮制出来的帮派文艺理论体系中,在扼杀革命文艺方面,起着特別恶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最近读到一篇短文.是嘲笑循规蹈矩的德国人的: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就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1.
2002年4月到7月,笔者在德国对中国留学生进行了3个月的调查采访,曾经采访的城市包括柏林、慕尼黑、汉堡、科隆,还有一些小城市。之后,笔者又在日本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查采访。通过对世界将近20个国家的驻华签证官和教育官的采访及其他场合进行的各种采访,获得了大量触目惊心的“留学垃圾”的事实。“留学垃圾”,这是一个非常刺耳的用词,但是,在众多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尤其是在国内仅上到高中的留学生,笔者在对他们进行采访后发现,他们当中的一大批人,除了“留学垃圾”,再也没有更好的词去形容了。即便没有笔者的亲自采访,仅从充斥在媒体的各种…  相似文献   

12.
张港 《政府法制》2014,(12):49-49
日前到德国柏林旅游,参观完著名的海神喷泉、柏林大教堂,已是饥肠辘辘。同事“胖子李”率先提议,找家餐馆用餐。  相似文献   

13.
“名”辨     
在极“左”思潮甚嚣尘上的年代,“名”与“利”二者双双被“打入冷宫”,同时也“涌现”或“塑造”或“树立”了许许多多不为名、不为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这些“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的光辉业绩,深深打动了我这样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的心——我立下志愿: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做一个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由此,对于“名”与“利”的一种超然而不屑的心态在我的灵魂深处萌生开来——这或许就是当时所说的“灵魂深处爆发革命”。这种革命至少在一个时期内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其主要标志是我在后来  相似文献   

14.
一康德成为自然法学派的反动而起的,是德国玄学派的法理学,其最大的代表者,是康德与黑格尔。前章所述自然法学的派学说,都是一种主观的虚构,所谓“人类的自然状态”只是他们头脑中的空中楼阁,并不是历史的事实,也没有科学的根据。这种学说,只不过代表了当时急进的市民阶级政治的要求,指示了革命建国的一些方略。虽然法国革命,如实的实现了卢梭的理想,而其理论本身,是不能为那时学者所接受的。这是德国玄学派法理学所以代替自然法学而起的原因。德国玄学派的法理学,是十八世纪末叶到十九世纪初叶的德国市民阶级二重性的反映,当时半封建的德国开始抬头的市民阶级,一面欢迎法国革命的理论,一面又害怕革命的巩怖  相似文献   

15.
《检察纵横》2003,(3):61-61
最近。德国首都柏林开办了一家名为“柏林葬礼之家”的新监狱。监狱里面关押着一些特殊的“囚犯”——小狗。这个欧洲第一家狗监狱的宗旨就是将那些惹是生非、对公众构成威胁的小狗改造成品行良好的“乖乖狗”。  相似文献   

16.
林海 《检察风云》2013,(19):50-51
7月23日,数以千计“通缉纳粹战犯”的海报在德国柏林、汉堡等几大城市张贴。海报以纳粹集中营的黑白照片为背景。上面用德文写着“迟了,但还不算太迟”——这是战后60多年来的惯常一幕。德国对于纳粹的罪行,直至今天仍然在反省和清算。  相似文献   

17.
刘锴 《政府法制》2012,(23):29-29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是到过德国的人,对这个国家的共同印象。在德国,读书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民日常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一种生活习惯或日内容,整个国家都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因此,有人评价说:“德国,是一个阅读的民族!”  相似文献   

18.
德国劳动、社会保障制度及有关争议案件的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贤奇 《中外法学》1998,(4):108-117
<正> 一、德国劳动、社会保障法制概况 德国是世界上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立得比较早和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德国学者和法官认为,他们现行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是根据1949年5月生效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即德国宪法的规定建立的。德国是一个法制国家,一切行为均由法律规范和调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国家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实现。《基本法》明确规定,人人享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选择职业的自由”等项基本权利。还针对劳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特别作出规定:“每一个人和所有行业、职业及专门职业为维护和改善工作及经济条件而结社的权利受到保护。”“每一个人都享有生存、身体不受伤害和不受妨碍地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9.
1990年10月3日零时整,一面崭新的德国国旗在柏林帝国议会大厦前的广场上徐徐升起,分裂了40多年的德国重新实现了统一。作为前联邦德国总理的赫尔穆特·科尔,因为抓住了东欧巨变机会,纵横捭阖,完成了德国人半个世纪以来梦寐以求的国家统一,当之无愧地登上了统一后德国总理的宝座。4年后,64岁的科尔以微弱的优势击败了对手,第四次登上德国总理的宝座。这位身高1.93米,体重达118公斤,举止潇洒的政界传奇人物,是怎样从二战后期的一个“童子军”一步一步走上德国政坛的呢?  相似文献   

20.
这真是一次苦涩的采访。 浦东新区检察院的朱科长打电话来,说他们最近集中起诉了几个“老三届”的经济犯罪的被告人,让我去采访。我一听“老三届”这三个字,拿话筒的手就微微颤抖起来……真的,在我心目中,“老三届”人人都是一部精彩的小说:一个人到中年的母亲,会噙着眼泪对孩子说,妈妈当年无法好好念书,如今常常梦到和你一起上学堂;一个风度翩翩的电台台长,逢人便说他养过猪、赶过马车、蒸过酒、压过豆腐。掏过大粪、挖过防空洞……然而,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