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天的期盼     
60年前的春天,《共产党员》作为一株幼苗破土而出;60年后的春天,她已枝繁叶茂,硕果飘香。如今,她已经真正成为了"党组织缺不了,党员离不开,入党积极分子都喜爱"的好参谋。她把党性、指导性、实用性、可读性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我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2.
在庆祝八一建军69周年的时候,我拜访了91岁高龄的老红军干部、张闻天夫人刘英同志。她知道我要请她谈长征,没等我发问,就说:“长征是我们新中国一个说不尽的话题。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到现在已经60年了。中国人算年龄,60年叫一个花甲,是要隆重庆祝和纪念的。今年以来,许多人来采访,要我谈长征,我很高兴,说明大家决心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所以,只要有人来,我都有说不完的话。 刘英同志是1925年入党的老党员,经历过大革命血与火的洗礼。遵义会议后,她在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同志身边工作。我想她一定能够从长征的历程中,谈出一些生动而又深刻的东西来。于是,我提出,最近半年多来,江泽民同志反复讲领导干部要讲政治,纪念七一建党75周年时,又向全党提出了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重大任务,是不是可以从领导的角度来谈谈长征。  相似文献   

3.
李讷看上去比过去随和开朗了许多。我第一次同她接触,是1993年初秋,听说她对我写的关于她父亲的书印象颇好,我便打电话求见她,可她说:“你搞错了,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没什么可看的。你看了一定失望。” 我说:“不,我没搞错,我一定要去看看你。” 第二天,我在万寿路她的家中见到了她。李讷的家朴素而简洁,李讷本人的打扮也同样朴素简洁,她梳一根马尾辫,衣着完全是60年代的样式。她自嘲地说买10块钱以上的衣服她就要心疼了。我细细端详了她一会儿一一这也许有点不礼貌。我发现她的鼻子和服睛酷似她的母亲,但脸型、额头和嘴却极像她的父亲,她的肤色微黄,像她的父亲,她的身材较胖,也像她的父亲。她说话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共产党员》杂志创刊60周年,60一甲子,值得庆贺!回想起来,我已与她结缘35年,而知道她的时间还要早一些。说到与《共产党员》结缘,我永志不忘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983年。1983年春,按照中央关于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为抓好领导班子第三梯队建设,省委研究决定,从省直机关挑选一批中青年知  相似文献   

5.
正60年前,我是沈阳军区八一学校的一名小学生。1958年9月20日,正值星期六的下午,我们学校沸腾起来了!威震天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我们父辈在朝鲜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官彭德怀元帅,就要来看望我们了!大队辅导员刘喜坤老师,把方荣(大队主席)、我(大队副主席)以及邹丽丽等几个大队委员叫到了她的办公室。她高兴地对我说: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母亲缪敏于1977年7月9日逝世,离开我们已整整40年,但她的音容笑貌仍在眼前,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间,难以忘怀。60年前,一个生活在穷乡僻壤,与寡母艰难度日的年轻人,被国家公安部组织的调查组找到,由生母确认是方志敏烈士在战争年代丢失的小儿子方兰。我,就是那个60年前的年轻人,从此结束了游子的生活,幸福地与自己的生母团聚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市政一公司西外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我介绍入党的黄淑芳今年10月就要转正了。提起小黄,大家公认:她进步太快了!小黄是2003年3月来我们项目部办公室工作的。当时我们正在干朝阳北大街工程。小黄家住首都机场,离工地60多里。她每天  相似文献   

8.
知道玉兰同志病魔缠身,去年春天我因公到石家庄,赶忙去看望她,见她虽未康复,但精神尚好,也就放心了许多。谁知病魔无情,当我从北方回到福州不久就传来她病逝的噩耗。我为玉兰同志英年早逝,而感到深切的悲痛。早在60年代,玉兰同志就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她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激励了当时的一代青年人。  相似文献   

9.
一天,我在整理村中6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银行卡使用情况时发现,第六村民小组的一位老人一直没来登记。下班后,我一路打听着找到老人的家老人家中只有一个小女孩,我问她"奶奶去哪里了",她羞涩地回答:"去山上背柴火还没回来。"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我估摸着老人应该很快就回来了,便决定等等她。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前夕,我有幸在我军诞生地南昌接待了一位老太太。这位老人虽年愈耄耋,却是鹤发童颜,容光焕发。瘦高的个头,稍显前弓的腰板,走起路来仍有一阵劲风。瓜子型的脸上,泛着微微的红光,双目虽已凹陷,却仍显得炯炯有神。她便是当年红军中赫赫有名的西路军妇女先锋团团长——王泉媛。 王老此次远离她的故乡泰和,路经南昌,是应中央电视台之邀,前往甘肃祁连山区,参加妇女先锋团幸存女战士的聚会。 “王老,您这么大年纪,去得了吗?”我对她不无担忧。 “怎么去不了?别看我今年83岁了.可身板还结实得很呢!”王老提高嗓门,中气十足地说。继而叹一口气,不无感慨地自语道,“60多年啦,做梦都想见见我那些患难姐妹啊!”  相似文献   

11.
伊藤的传奇     
“我爱生我养我的母亲,我爱樱花烂漫的日本,我更爱社会主义中国!我的心永远在中国!”60年前,一位年仅20岁的日本少女,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的裹挟下,来到了在铁蹄蹂躏下哀鸿遍野的中国。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海桑田后,如今的她已成了一位地道的中国老人。她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一部离奇曲折,感人至深的——伊藤郁子,今年已经整整80岁了,在如城这座古老的小镇已经生活50个春秋了。现在,她是江苏省如皋市政协委员,享受县处级干部待遇的离休干部。熟悉她的当地人都爱亲切地叫她“伊藤”。这位二战时从日本来到中国的传奇妇女,如今虽…  相似文献   

12.
光彩人生     
人生,怎样书写?人生的路,怎样走?胡小粉的追求,把成功告诉了我们;胡小粉的拼搏,把风采展示给了世人。20年前,盘县断江镇大白岩村的妇女胡小粉不甘于生活清苦,借来60块钱在老屋基街上摆起地摊,而今她成了拥有百万元资产的个体工商户。20年的追求和拼搏,她在个体工商领域创造了一项项业绩,为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1995年,她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最近又被省工商局、省个协授予2000年度“光彩之星”称号。胡小粉高兴地说:“要不是党的政策好,我怎么也不会有今天。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就应带头为社会多作些贡献。”的确,她打1981年摆…  相似文献   

13.
1985年6月初,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在南充市召开邓小平思想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一位年近80岁的老大姐雷晓晖,她知道我当时是重庆市北碚区党史研究室主任,很亲切地与我交谈。她说,1936年她曾在北碚小学教书,认识卢作孚、卢子英、张博和等,对北碚很有感情。她的话引起我很大兴趣,我请她给我讲讲那些历史。以后我们谈了几次。我这才得知,原来她有过十分不平凡的经历。  相似文献   

14.
200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日来临之际,家住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的日本老兵伊藤郁子,通过电话向远在大洋彼岸的日本家人捎去问候。她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我爱樱花烂漫的日本,更爱社会主义中国,我的心永远在中国!”伊藤郁子,今年79岁,系江苏省如皋市政协委员,享受县处级干部待遇的离休干部。她已在该市如城镇这座古老的小镇生活了50个春秋。熟悉她的当地人都爱亲切地称她为伊藤。伊藤,这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从日本来到中国的传奇式人物,近日接受了笔者的独家采访。面前的她,身高约1.6米,穿着朴素大方,说话…  相似文献   

15.
笑对人生…     
她曾经饱尝生活的艰辛———短短6年间,她的二哥和母亲先后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她又被确诊为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她的工作岗位因此受到限制。她周围的人包括曾经与她要好的朋友像躲瘟神一样躲着她,一时间,她的生活被一层浓浓的阴霾笼罩。她的父亲因过度悲伤,双眼曾出现过短暂的失明。小袁明白,60多岁的可怜的父亲再也经受不住任何打击了。“世界上还有比我家更不幸的呢!”对父亲深深的爱,唤醒了小袁。她要笑,她要让父亲看到一个天天开心的女儿。1993年病情稳定下来的小袁报名参加了会计专业的自学考试。3年的课程,她两年半就…  相似文献   

16.
在我退休前的几年里,认识了许多文艺界名家和政界要人。其中老舍夫人胡絮青便是其中的一位。蒙老人晚年厚爱,把我当成她的忘年挚交。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我每次赴京,总喜欢买上一束黄色康乃馨送到安定门外东河沿她的家中。而胡老对于我也总是有约必见。她老人家跟我谈得最多的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04年《当代贵州》创刊起,我就一直是她的忠实读者。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曾在锦屏县林业部门工作,如今退休在家,我仍然阅读《当代贵州》。十多年来,我感觉《当代贵州》越办越好,尤其是封面专题非常有看头。比如,今年7月23日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纪念日,《当代贵州》在纪念日到来之际及时策划报道了"恋上黔东南"这一封面专题(2016年第28  相似文献   

18.
那天,是在《聂荣臻传》出版座谈会上,我见到了军事科学院战史部部长贺捷生。因为以前曾在电话里谈过,所以这次我就直截了当,说有人约我写一篇关于她的传记,已经拖了好长时间了。 这是她已经答应的事情。 我说我老找不到你。 她说会找到的。递给我一张她的名片,还专门写上了她家的电话。 在准备采访她之前,我读了一些有关她的材料。 1992年7月20日,由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批准贺捷生晋升为少将军衔。 贺捷生,在女将军中也是很有传奇的一位。她的奇不是奇在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贺龙的大女儿,而  相似文献   

19.
母爱深深     
母亲过世已经七年了,每当想起她的时候,我会忍不住长长地叹口气,她那熟悉的身影时常萦绕在我的梦里。母亲干起活儿来总是风风火火,发起脾气来总是如暴风骤雨。我以前一直都觉得她对我太过于严厉,太苛刻了,时常因为对我做的一点小事情不满意而严厉地训斥我。小时候我很爱照镜子,喜欢打扮,可是她连这点权利都给剥夺了,总是把所有的镜子都藏起来,害得我们每天早上对着窗户玻璃梳头。在我上高三那一年,她脑出血,半身不遂了,家里倒下了"半  相似文献   

20.
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从日本来到中国的日本少女,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后成了一位年逾古稀的中国老人。她的故事离奇曲折,催人泪下——200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日来临之际,家住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的日本老兵伊藤郁子,通过电话向远在大洋彼岸的日本家人捎去问候。她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我爱樱花烂漫的日本,更爱社会主义中国!我的心永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