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985年,年仅33岁的吴学银放弃石首市东升镇民政助理工作.担任镇福利院院长。20多年来.吴学银不断探索福利事业发展的新路子,先后开辟了40亩蔬菜基地.建起了50头生猪养殖基地,开垦了60亩养鱼基地,并在全市第一个办起福利批发公司和福利加工厂,建起全市第一栋福利院宿舍大楼。全镇292位“五保”老人,已有256人分别入住东升中心福利院、滑家当分院和焦山河分院。  相似文献   

2.
今年“七一”前夕,恩施市白杨坪乡有两位老党员为党的90岁生日献礼:各自出钱出力修通了一条公路,兑现了他们刨先争优的承诺。两住老人一位叫王新华,一位叫谭儒习。都是白杨坪乡朝阳坡村村民,都已年满60。2010年10月,村里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王新华当众宣布:“明年6月,我就满60岁了,在此之前,我承诺将硝洞湾组至318国道的4公里断头路修通。”  相似文献   

3.
图片要闻     
最近,松滋市市长张静,被上级党组织任命为该市市委书记,这是建国以来松滋市第一位县市级女书记。张静在奎市干部大会上表示:“我一定做到一身正气做人,一尘不染做官,一丝不苟做事,一心一意为民……”她的发言博得了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左图:鼠年大年初一清晨,张静到市福利院给孤寡老人拜年并送慰问金1万元,她拉着84岁老人张明德的手嘘寒问暖,祝他健康长寿。右图:春节刚过,她主持召开全市三级干部会,为2007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颁奖颁证。  相似文献   

4.
千桥村离到河集镇较远,群众办事不方便。我每次到到河,事先都会在笔记本上记好要帮农户办的事情。我村朱德英老人,真实出生年月是1950年10月。但身份证上写的是1956年10月。去年.在外打工的儿女为她交了社保,按政策.去年11月起,老人就应该按月领取农村老人每月50元的养老金。  相似文献   

5.
回归前夕话香港亓成章王坚红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这可庆可贺的大喜日子里,普天下的炎黄子孙,无不为香港的回归而拍手叫好,无不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现,而更加由衷地缅怀敬爱的邓小平同志。香港问题究竟是怎样形成的?现...  相似文献   

6.
第22个全国助残日到来前夕,宜都市特殊教育学校来了两位老人,一位是77岁的曾昭桂奶奶,另一位是80岁的江德科爷爷,他们都是从教育部门退休的老干部、老共产党员。8年来.老两口一直关注着特校里的残疾孩子,用爱心向他们奉献着一份深深的挚爱。  相似文献   

7.
刘嘉老人70岁开始创业.成功后将百万余元资产全部无偿捐献;83岁当选全国劳模,成为全国年龄最大的劳模。如今,99岁的他依然热心帮助乡邻、捐资助学。老人的家在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一个叫五虎刘的小村庄。1998年4月,刘老的大儿子不幸患上癌症,由于此时老人已经捐献出了全部家产,没钱给儿子治病。  相似文献   

8.
2006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澳大利亚,有一件事情令我这个81岁的老人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9.
我叫张裕华,今年57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早年曾担任过生产队长、党支部副书记.乡农经站站长,小茶场场长,公同董事长,区人大代表,合作社理事长,村支部书记等职务。记得78年担任村支部副书记的时候我才24岁,正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年代,如今30多年过去了,中国已从一个缺衣少食的穷国变成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自己也从一个热血青年变成了年近花甲的老人。  相似文献   

10.
荣东社区地处武汉市硚口区东端,辖区内有两个敬老院(父母村敬老院、明卉养老院),常住人口4454人,65岁以上老人449人。其中85岁以上老人40人,90岁以上老人24人,空巢老人31人,残疾老人2人,困难高龄老人2人。  相似文献   

11.
1992年金秋,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建院历史上,留下了一笔浓重的色彩而使人难以忘怀。因为它不仅是中央社院新校舍的落成庆典暨纪念建院36周年和复校10周年的大喜日子,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学院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事情”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情怀     
巍巍大别山,屹立鄂豫皖。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革命的摇篮。 在建党90周年之际。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陪伴87岁的老父亲。走进大别山革命老区。从大悟至红安、再到麻城,我们重走革命道路,一路踏寻辉煌的革命历史和动人的红军传奇。  相似文献   

13.
最早接触《党员生活》,是在2001年秋。那时。我作为异地分配存湖北省最偏远的竹溪县选调生,还在怀念大学生活的日子里成长着。是《党员生活》使我在日常工作中受到启发,在推进工作中有所遵循,帮助我很快适应了角色。10年来,结合自己的思想、工作实际.我采取摘录要点、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青春坊小区生活着一位传奇老人。她今年104岁,党龄85年,叫黄慕兰。 黄慕兰1907年生于湖南浏阳一个书香门第。1926年,黄慕兰加人中国共青团.同年入党。1929年1月。黄慕兰接到党中央命令.去上海党中央书记处工作.兼任中央的机要交通员,她的直接领导人是周恩来。  相似文献   

15.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是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45周年华诞,在这大喜日子里,请允许我代表民革广东省委会、民盟广东省委会、民建广东省委会、民进广东省委会、农工党广东省委会、致公党广东省委会、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台盟广东省委会以及省工商联,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社院全体教职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6.
1992年金秋,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建院历史上,留下了一笔浓重的色彩而使人难以忘怀。因为它不仅是中央社院新校舍的落成庆典暨纪念建院36周年和复校10周年的大喜日子,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学院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事情”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和赞  相似文献   

17.
腰病复发,我去看中医。排队等待时,身边两位年约八旬的老人一直在聊天。两位老人淡淡地聊着,语气舒缓平静。我在一旁听着,倒是很感慨。  相似文献   

18.
金秋,1999年的金秋,振奋人心的喜事接踵而至,祖国各项建设事业硕果累累,令人目不暇接。在举国上下迎接新中国建国 50周年、迎接澳门回归的大喜日子里,与新中国同龄的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也迎来了50华诞。 回首漫漫历程,1949年,我校在解放大上海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1917年。卢桂秀出生在四川广元苍溪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她的长征.始于参军的第一天。卢桂秀老人还清晰记得,那是1933年3月1日。她才14岁。报名时。就穿家里随身的衣服,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25日.是我今生最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我以一名选调生的身份来到建始县三里乡政府报到.正式成为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弹指一挥间。7年的光阴过去了。回想自己的成长之路,有踏上工作岗位的新鲜.有实现理想的激动,有组织上给予诸多的关爱和基层群众的信任.但感受最深的还是,不论职务高低、“官”位大小,首先要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