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亲切的沙尘     
胡玥 《人民公安》2013,(6):16-18
村口的那棵老榆树已经年。关于它的年龄,就像是这个村庄里的传晓。  相似文献   

2.
往事像阴雨天里的蘑菇,一簇簇的,又分不清,于是你觉得你是一棵老树了,老树与细雨也许就是人生一种境遇?电视上正在播广东省开平的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前年去广州,专程到开平去看过碉楼,那是上世纪初年,在海外发了财的华侨,回到故乡盖的洋房。  相似文献   

3.
陈芳 《北京观察》2020,(9):76-80
当年街心4棵老槐树只留下中间树围最粗壮的那棵,屹立在园区内理想国际大厦的西北侧,北四环路边上。树身佩有二级古树的绿牌。当年胡同的红底白字标志牌还挂在老树的围栏之上,无声诉说着历史的进程,岁月的脚步。大道行开阔,长路写辉煌。从古镇老胡同到样式雷宅院当年海淀镇胡同纵横交错,被称为街的胡同不过四五条,在海淀镇北部有一条槐树街,因为早年在这里栽了一排国槐,街以树命名。到上世纪90年代,此地还尚存古老国槐4棵,枝繁叶茂,浓荫铺地.  相似文献   

4.
上水村     
正上水村有一棵老树,根繁须茂,说不上准确的年轮,但老树下演绎着村庄的老故事是显而易见的。只是故事不是历史,说到村庄的历史,不是靠几棵老树可以承载的。文化包含历史,文化又有其独特的符码。完整地理解一个村庄,需要循着村庄的根须,理清枝叶的脉络,包括风物人情,也要涉及礼仪习俗。畲族兰姓先民于明崇祯九年(1636),从浙江泰顺沙丘田迁移而来。从当时的自然环境来看,选为村址的地方是一处山高林密,几无人迹的山坳。  相似文献   

5.
到胡同去     
到胡同去文晓路北京的胡同纵横交错变幻无穷,从一个入口进去,或许会从同一个入口转悠出来。如同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一样,胡同,也成了老北京的象征,胡同里的一个院门一棵老树一面影壁一块砖瓦都隐蕴着一部北京民俗史。比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年岁还大的北京胡同,历...  相似文献   

6.
教师托起未来的太阳王晓梅当她们8位相互挽着、拽着、坐到我面前的时候,她们那一张张笑意充盈的脸已经诠释出我要找的答案—一小学教师,是人梯,是绿叶,终日辛苦相伴,默默无闻,然而,一棵棵小树在她们的栽培下,茁壮成长,那种幸福感便油然而生在脸上了。这就是本文...  相似文献   

7.
今年8月7日,在离澳门回归祖国倒计时500天的日子里,专程从澳门赶到泉州陪同父亲梁披云一道参加闽澳各界宣传《澳门基本法》系列活动的梁仲虬先生心情格外激动。当他为泉州“认识澳门,共迎回归”大型图片展开幕式剪彩时,他觉得,作为全国政协的澳门委员、澳门归侨总会常务副会长,他个人的酸甜苦辣似乎同祖国的命运、同侨务工作的时运纠缠在一起,难分难解,就像故乡永春那棵老榕树的树根一样。梁先生说,澳门虽是弹丸之地,但与香港相比,受殖民统治的时间更久,长达440余年。长期以来,澳门侨胞背井离乡,寄人篱下,饱尝辛酸,犹如其父…  相似文献   

8.
归乡记     
我终于回到了一别四十年的故乡。我是从北京南下,在广州小住几天后,乘小型飞机到汕头的。当飞机徐徐向机场降落时,我从窗口看到了亚热带翠绿的林木、婉蜒的河流和那我在青少年时期经常嬉游的海滩,心里喜悦地想:这次可真的回到亲爱的故乡来了。  相似文献   

9.
△富强和陈伯林都对我们说,当一天忙完了,就会习惯地倚在窗前,看窗外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月亮,那一片嫩黄的故乡。他们还说,老华侨想家了,就到中国餐馆里喝老酒。那“美丽宫”三个方块字比酒更浓,只要看一眼就醉了……  相似文献   

10.
心灵之约     
心灵之约陈玉岭我笃信心灵是有约会的。那约会就像云恋山峦。泉思大海一般,最能拨动人心弦的情感。40年前的一个5月,当惊蛰的春雷一声炸响,伴随着故乡渐渐沥沥的春雨,我来到了人世间。自此,春天的那一片葱绿就一直缓缓地、柔柔地从我的心头流过,谱成了一支深情的...  相似文献   

11.
写给淮河     
写给淮河苏健和自幼生长在江南水乡,我却对遥远的北方的河流淮河,心驰神往,梦绕魂牵。当我吟诵着"长江之水清清如苔,行人但觉心眼开","淮光酿山色,先作旧意浓"这浓"这优美的诗句我仿佛看到故乡的母亲河长那那秀丽的身影;当我品尝着个大皮薄,粒粒如珍珠般玲珑...  相似文献   

12.
游子吟     
当母亲熟稔牵挂的日子,游子在天涯猎梦. 游子宛若风筝,在母亲那浑浊的视线里愈飘愈远.母亲紧紧拽住那条长长的牵持着游子的线,久久不肯松开,后来她索性就在土屋前的那棵老梧桐树下将线头牢牢地系在了心里,从此游子走出了母亲的视线,却怎么也走不出母亲那系着线头的心.  相似文献   

13.
吴丽雯 《台声》2014,(10):91-91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物产丰沛、山清水秀。但对我来说,台湾不仅是祖国的宝岛,却也是一种独特的乡愁,因为那是我的姥爷高天生魂牵梦萦了几十年的故乡。 8月8日,当我搭乘的航班在台北桃园机场缓缓降落,从空中鸟瞰这座城市的楼宇林立、田野阡陌,泪水止不住地夺眶而出。这是我第一次回到姥爷口中常常提及的故乡,那个对我而言饱含着独特乡愁的地方。然而就在踏上故乡土地的14天前,姥爷却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而这次返乡之行于我也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柿树的风采     
杨润身 《传承》2010,(34):64-64
<正>我的故乡坐落在太行山深山沟里,而她甚美,美在于古老的柿树为她增光添彩。故乡的每一块地头、每一条路旁、每一道河畔、每一块场边,都有一棵或两棵柿树。柿树年老的已达千年,年少的也不下四五百年。每一棵柿树都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雨的磨难,不知遭受了多少电闪雷鸣的折磨,又尝足了凶恶的民族敌人的摧残。而每一棵柿树都不示弱,身不弯曲,皮不脱落,枝  相似文献   

15.
清爽人生     
年过半百,许多记忆渐渐远我而去了。可那给我的童年增添过快乐的“榆树雀儿”,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还是那么新奇。那么清晰。在我的人生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植物,分明就是一串串只属于童年的甜美故事。  相似文献   

16.
木榨     
《世纪行》2016,(7)
正算起来离家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回望故乡,难以忘怀几个老物件:一座榨屋、一盘石碾、一棵皂角树和它身上挂的无数个月牙形的皂角。这些故乡的标识,对游子来说,古与今所蕴含的意义大不相同。因为不同,所以牵挂。但最让我魂牵梦绕的要数榨屋了,所以写信问候。记得每年冬季回家,总少不了到榨屋里去看看,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木榨、撞杆、木碾、炒锅被拆除,留下的榨屋仍然是我必去的地方,因为那里有炒棉籽、芝麻的炒锅和  相似文献   

17.
仰望老樟树     
张先强 《政协天地》2008,(Z1):85-85
我的母校坐落在故乡弯岭下。学校大门头有一棵饱经沧桑的老樟树,守望校园足足100年了,而它的树龄要比校龄大许多。母校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听长辈说,学堂择此颇有讲究:背倚魁星阁,远望大石溪——入学读书人必定会有出息。在青砖褐瓦的房群中,最为难得是大门头凛然独立  相似文献   

18.
回归感言     
在鲜花盛开的时节,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望着那葱茏玉翠的田野,闻着那泥土的芬芳,心潮涌动,思绪万千。故乡啊!少小高去的游子又回到你的怀抱。尽管我没有显赫的功名,尽管我不是腰缠万贯,然而,我带给您的礼物,是一颗从军男儿滚烫的心,一个庄严的军礼,托给您的是万般亲情,不尽的眷恋。山还是这里的山,水还是这里的水,天空还是那湛蓝色的天空,土地还是这里的土地,热河果清清细语,磬锤峰傲然而立……一切都里那么亲切,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故乡啊,我曾在你那宽厚的胸怀中长大,17年前的那个宁静之夜,为了一个神圣的使命,为…  相似文献   

19.
乡愁     
<正>当我双脚踏上故乡这片温暖湿润的大地时,居住过的村庄离我越来越近了,乡愁也一点点在心头慢慢释放、浸润。也许是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农村老家,进城生活,我们就变得非常深切地思乡;也许吵闹的城市中,人更需要一片寄情的山水,在闲暇的时光中,故乡隐约的召唤牵动灵魂,化作乡愁入梦。石板街,老土路,不知承载过祖辈几代人的亲情,历过多少风雨,才轮到我辈踏过。儿时曾经欢快的脚步,如今已慢慢变得沉重了。扑进故乡的怀抱,看看路边的老屋、村头的老  相似文献   

20.
也许是为了感念女儿来到人间,在我出生那年父亲在庭院中种了一棵家乡特有的被称作“沙果”的树苗,斗转星移,当我上小学的时候,它已是硕果累累。每到8、9月间,是我最快乐的季节,暑假来临,每日里坐在绿阴阴的树下读书,伸手就可以摘下那红红的果实,心中十分惬意。在那食品匮乏的年代,酸中有涩的果实滋润了我童年对零食的渴望。 待我上大学的时候,身为果树专家的姨父将我家的沙果树与苹果树嫁接,满树小小的酸果,梦一般地变大变甜。暑假过后归校,我那一兜鲜红鲜红的被当地称作“123”的礼物,让生于南国的女友好生惊叹:“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