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学术研究要有“问题意识”.调查研究更要有“问题意识”。借用康德的一个说法,调查研究没有问题意识则空,问题意识离开调查研究则盲。“问题意识”不仅指向思想理论本身.更是面向现实生活与时代问题的。一是要带着问题下去。在社会加速转型、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2.
“问题意识”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敏锐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要充分认识增强“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充分把握“问题意识”中“问题”的内涵,提升破解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4,(15):34-35
直面问题,指出问题。直面问题是一种清醒意识和大智慧,指出问题则是直面问题的逻辑必然。在“文革”结束前的一年的时间内,邓小平在各种公开场合的讲话和报告中,无一例外不是在谈论“问题”,充分体现了这位伟大领袖的政治视野和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4.
问题意识是主体对客体发出的一种意识能动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有着深层的问题意识和价值关怀。坚持何种发展形式、价值理念、文明类型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解答的主要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意识既有主体性也有客体性,是实践性、时代性、批判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要树立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4,(15):36-36
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爱动脑筋、想问题的,但也有些人看这个社会到处都是“问题”,患上了“焦虑症”,悲观厌世、心灰意冷,不思进取、浑浑噩噩;有的同志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不负责任、无所作为;有的同志刻意放大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以存在的问题去否定取得的成绩……这些都不是正确的“问题意识”,而是意识上出了问题,必须坚决摒弃。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8):20-2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历史无非是问题的消亡和解决,现实也无非是问题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3,(19):5-5
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关键是坚持“一把手”作表率,推动领导干部树立问题意识,带着问题把自己摆进去。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四风”问题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多和少、重和轻、深和浅的问题。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都要带好头,深入具体地查摆问题。不能用笼统的抽象问题代替具体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的勃兴、网络交往的盛行、全球性问题的凸显、全球主义的流行,赋予了全球化以新的内涵。全球化的新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意识。以强烈的前沿“问题”意识和宏大的全球视野来审视全球化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不仅可以使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哲学,而且可以从中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
“一案到底”教学法因其时代性、生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和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活跃课堂氛围、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等显著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一案”的选取、改编呈现作为“一案到底”教学法的重要一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存在教师选取“一案”的途径有限、教师改编“一案”的能力不足、教师呈现“一案”的方式单一等问题。本文将从拓宽教师选取“一案”的途径、提高教师改编“一案”的能力、优化教师呈现“一案”的方式三个方面,以期能够为“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案例选编和呈现环节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问题意识     
《天津支部生活》2013,(2):47-47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讲话中强调,要树立“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要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抓好官德是重心。官德修养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它关乎党风、民风和国计民生。目前,总的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官德主流是好的,但仍然存在自律性差、表率作用差、道德品质差、政策水平差等问题。因此,必须强化官德教育,强化爱岗敬业意识,强化自律意识。坚持“德”、“位”统一的用人原则、建立行之有效的“官德”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13.
受过去传统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意识"淡薄的状况。中学历史课堂中存在要么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提问的权利大多在教师;要么教师的提问比较单一,缺乏深层次的探究。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很少,能提出有一定深度或意义的问题,则更为罕见。这些状况都导致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被严重束缚。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显得日益迫切。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教师应在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等方面大胆尝试,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到了一个攻坚阶段,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开始突显出来,特别是许多教师对新课程明显不适应。究其根由,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本文从新课程基本理念出发,论述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确立的“八种意识”。  相似文献   

15.
关于孩子“零花钱”的问题,是家庭和学校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以什么方式满足孩子的要求,怎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怎样帮助孩子支配手中的“零花钱”,则是当代家长、教师所面临的更现实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强  蔡兵 《前线》2013,(11):66-68
北京城市性质决定了转型发展的研究不能停留在一般性的问题意识上,不能停留在现象特征上。转型研究应该是一个深层的战略破题,必须找准北京在国家发展“大盘子”中的“时代定位”,才能做到“埋头拉车”、“抬头看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态问题以生态危机的形式凸显以及人们生态意识的日益增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了现代生态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内容之一。威廉·莱易斯是加拿大著名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  相似文献   

18.
常听一些教师发牢骚:“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你对他好吧,他认为你软弱可欺,根本不听你的;你对他凶吧,他要死要活,来一个离家出走,弄得你身败名裂。以致教师处于‘两难’境地,放不开手脚,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其实这是没有掌握好“好”和“凶”的对象,没有注重因材施教;没有把握好“好”和“凶”的度,过“昵”或过“严”。在温柔慈爱的大原则下,对一些特别“调皮”的问题学生,适时“棒喝”,更能“刺激”其幡然醒悟,奋然前行。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工作?工作就是解决问题。我们每天都在创造历史,而历史正是在艰难地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前进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定要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精于分析问题,长于解决问题,不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0.
思媚 《世纪桥》2013,(9):84-86
胡适发起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掀起了一场持续时间长、范围遍及全国的思想争论运动,并成为了日后中国思想界的一桩历史“公案”。本文通过分析“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社会背景、争论概况,以及胡适个人成长经历及思想背景,进而客观地分析评价胡适关于问题与主义的关系,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其与李大钊的“志同,道不同”的真友情,他的学理思想和思维范式以及问题意识等,力求还原胡适在争论中的思想以及挖掘其中蕴含的学术思想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