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支部生活》2010,(10):70-70
我丈夫与栾某是多年的好友,曾先后借给栾某200万元。现在,我丈夫去世了,我想要收回这笔借款,栾某却一口否认。我出示了借条,内容是“今从侯某处收到80万元,包括之前的120万,共200万元”。但栾某称这笔钱不是个人借款,而是我丈夫生前与其共同投资所支出的。请问,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对于妻子来说,难以容忍的是丈夫在外面找情人;比这更难以容忍的是,丈夫的情人找上门来,要求妻子为丈夫的风流债埋单。然而,四川省江安县国土局女局长龙廷芬面对这种情况,却爽快地给了丈夫的情人50万元的巨款。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相似文献   

3.
“他杀了和他偷情两年的舞女?!”丈夫的背叛令她痛不欲生。然而,凶案发生当天,丈夫明明和她在—起,凶手不是丈夫!  相似文献   

4.
秦晖 《党建文汇》2009,(3):42-42
她的母亲是胡蝶,她的丈夫是李宗仁,她曾隐姓埋名,她的身世至今扑朔迷离;她正值27岁的青春韶华,却嫁给了76岁叱咤风云的原南京国民政府“代总统”;她传奇又普通.她既是一代影后胡蝶之女、爱国将领李宗仁的遗孀——胡友松。  相似文献   

5.
艾迪 《党课》2006,(2):80-81
小时候住在乡下,那时候物质供应匮乏,不要说鸡鸭鱼内了,就是精米白面也不是能够经常吃到的东西。记得到镇上的粮店去买粮的时候,每个人每个月三十斤左右的定量,其中大米只有几斤,剩下的,都是其他粮食,而红薯是最主要的。每次当我们吃米饭的时候,母亲总是在吃红薯.我不明白,还以为母亲喜欢红薯的味道,因为母亲经常对我们说,红薯又香又甜,好吃,而且营养丰富,所以她喜欢吃。因此我每次吃饭的时候经常时母亲说,这些红薯都是您的.您一个人吃吧。直到后来我才慢慢地懂得:原来,母亲也许爱吃红薯,但她那么多年拿红薯当饭吃,却并不是因为除红薯外不能吃其他的东西,也不是爱吃红薯到了每餐必啖的地步,那是因为什么呢?很简单,是因为爱,她爱孩子,她爱家人。  相似文献   

6.
谭柯 《当代党员》2014,(7):31-31
2014年3月的一天,潼南县桂林街道小舟村。拿起电话,陈俭凤突然有些忐忑:“他们会帮我吗?”29岁的陈俭凤是一名残疾人。前些年,她嫁到了小舟村,丈夫也是一名残疾人。两口子结婚后一直靠吃低保生活。  相似文献   

7.
陈黎 《党员文摘》2007,(4):40-40
她是一位警察的妻子.快要临产了。她拉住正准备出门执行任务的丈夫,说:“你今天陪我去医院做最后一次检查吧。别人检查都有丈夫陪着去.而我每次都是一个人。弄得旁人都怪怪地看着我。再说,我大着肚子一人去医院实在行动不便。你不知道。我每次挤公交车时多想有你在身边扶我一把.拿药时有你去排队,检查时有你扶进扶出……”她这么说着的时候。泪水已经在丈夫眼眶里打转了。  相似文献   

8.
李福芹,一位普通的中年女性,以瘦弱的身躯经受了3次下岗的考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3次再就业。在她坎坷的经历中,理想却在不断升华着。 1993年春,和其他下岗职工一样,李福芹含着眼泪离开了心爱的岗位。她上要赡养双方老人,下要抚育两个正念中学的孩子,可丈夫每月工资不足百元。下岗的打击、生活的艰难几乎压垮了她。经过了一场与疾病和旧思想观念的双重斗争,半年后,她与印染厂签订了6个月的运输合同。风里来雨里去的苦吃了,看人脸色碰钉子的气受了,遭车祸受伤的险遇了,半年合同期满,收入近万元,她想续签合同,厂家却另…  相似文献   

9.
李维娜 《党建文汇》2006,(11):24-24
“那天同去的我家吉薰有没有什么消息?”不久前,在江西省瑞金市叶坪光荣院,一位112岁、双目失明的老人,听说我们是“从上面来的”,就禁不住向我们打听她丈夫的下落。这位老人叫陈发姑,70多年前,她的丈夫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去了;70多年后,她还在等待着他的消息。  相似文献   

10.
小武  北春 《党员文摘》2008,(1):38-40
她是一个从来没见过自己亲生母亲的弃儿,却在丈夫死后独自赡养着三位母亲。同时,她还抚养一名弃婴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11.
有妈真好     
男人也会多愁善感,我是说在母亲节前后这几天。一向表情全无、每晚加班的丈夫,今天吃过晚饭后就躺下了,眼瞅着天花板,讲了一个“五一”假日的故事。丈夫说,他领着孩子逛公园时,碰到了娘俩儿。老人头发全白,有70多岁,陪着老人的儿子,是位中年男人,看上去有40来岁。儿子让老人摆着各种姿势,一会儿撩撩她的白发,一会儿整整她的衣服,相机频闪。儿子买了一支冰糕,老人吃了一半不吃了,顺手递给了儿子,接下来应是儿子找垃圾筒扔冰糕,可是,没发生这一幕,儿子把娘剩下的一半吃了。他为什么要吃呢?丈夫问我。像琢磨一篇文章的主题,对生活小事不屑一顾的丈夫这回较了真,也不去加班,躺在床上自言自语:也许那个人想起了小时候,他的老妈嘴对着嘴喂他;或许他是无意识,因为那是他娘。然后呢?我问。然后,儿子拿起一方纸巾,给娘擦了擦嘴,也没有扔掉,而是又擦了擦自己的嘴。这个细节,又让丈夫颠来倒去地说个不停。任丈夫鬼叨念地说吧!我不答腔,也不敢理他,因为婆婆早就去世了,千般情,万般爱,让他到哪里找他的亲娘诉说?男子汉的  相似文献   

12.
我的丈夫自2007年外出打工至今毫无音讯。我带着5岁的女儿独自生活。在这期间,我丈夫没有给家里寄过一分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非常辛苦。请问,在我丈夫不在的情况下,我能够到法院申请离婚吗?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1月24日傍晚,在丈夫出海救人不幸遇难两周年之际,李春华领着15岁的儿子,带着丈夫都兴国生前最喜欢吃的食品,来到位于大连湾镇碧海山庄风景园外的一座矮矮的假坟旁。李春华趴在“坟”前与丈夫窃窃私语……随着滚滚不尽的泪水,李春华向笔者慢慢地讲述起她和丈夫的难忘故事——  相似文献   

14.
扑克     
在玩扑克之前,王新云和宋海燕吃了夜宵。夜宵是宋海燕的同学苏敏和她丈夫老陆请的。宋海燕和王新云是到广西南宁出差。他们四个人在中山路吃饱喝足,还舍不得分开。老陆说我们正好四个人.要不打牌?苏敏说好啊,那我们斗牛吧。买单时,老陆想顺便跟摊主买一副扑克。王新云说我们宾馆房间里就有免费扑克。  相似文献   

15.
离洪云 《廉政瞭望》2014,(20):60-61
市领导“点将”维权经验丰富的镇干部于超,于超起初还有点不情愿:一则跨省维权很有难度;二则司法所只有他一人,忙!“但转念一想,他们都快家破久亡了,我就不能试着帮一把吗?” 2013年5月12日晚,在北京朝阳区一家政公司当保姆的四川江油人何自蓉接到噩耗:她的独子文明强在山西太原被黑诊所误诊身亡。何自蓉至今记得,那一天,恰逢汶川地震5周年。她马上赶到太原,与丈夫一起维权。不料,在山西经过9个多月的徒劳无功后,丈夫突发脑溢血成为植物人……  相似文献   

16.
陌上花 《新湘评论》2010,(12):55-55
有一天,我和母亲聊到爱情,当时我正接着一个电话,朋友和男友闹别扭,她不知道如何把爱情继续下去。我在电话这边,得意洋洋地给她支招。母亲在我身边,替父亲切着苦瓜片。据说,吃苦瓜可以治糖尿病。她一边切着苦瓜片,一边说:“怎么可以这样?”  相似文献   

17.
陌上花 《学习导报》2010,(12):55-55
有一天,我和母亲聊到爱情,当时我正接着一个电话,朋友和男友闹别扭,她不知道如何把爱情继续下去。我在电话这边,得意洋洋地给她支招。母亲在我身边,替父亲切着苦瓜片。据说,吃苦瓜可以治糖尿病。她一边切着苦瓜片,一边说:“怎么可以这样?”  相似文献   

18.
走近刘丽英     
已经65岁的刘丽英,原本已清理完办公室,准备交钥匙回家了,却"意外"荣升中纪委副书记。对此,她有何感想?近日,本刊特约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有人说:"查案子搞得人心惶惶。"谁惶惶!老百姓惶惶吗?有问题的人才惶惶!查案子要板上钉钉带弯钩,不是让你永世不得翻身,而是让你永世不得翻案。有的人花钱买官,纪检干部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有政绩就该重用。我不是刘伯承的女儿。我与任何中央领导同志没有亲属关系。我的约法三章是:一不接受采访,二不参加庆典,三不接受吃请。采访刘丽英很难,这是全国新闻界的共识。在十五大会议期间…  相似文献   

19.
在古城西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精神饱满地向我讲述了她的一生。她,就是80年代全国幸存的37位红军女英雄之一杨文局,与邓颖超、康克清、蔡畅、贺子珍、林月琴同时收入新华社编辑出版的史料中。她历尽沧桑九死一生,却奇迹般地活到现在,她抗击了疾病的折磨、驱赶了死神,如今仍头脑清醒、身板硬朗。在她古稀之年,依然保持红军本色,为党工作。她被西安市几所中、小学聘请为校外辅导员,常为青少年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她思想开朗,胸怀坦荡,乐观豁达,从不计较这几十年来吃的苦头、受的委屈,她的战友魏传统将军曾为她赠诗:“生…  相似文献   

20.
天晴 《当代党员》2015,(7):65-65
出差外地,在好友家留宿。发现她有一个细心却唠叨的婆婆,她却与其相处甚好。那天,我们在大排档吃了夜宵,肚皮溜圆地回家。好友拿出两盒鲜奶,递给我一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