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铁 《党史纵横》2008,(9):55-56
在郭立言老人沈阳的寓所里,笔者拜访了她,她正戴着老花镜在看书。老太太虽然有儿有女,但仍坚持一个人生活。她不愿意拖累儿女。郭立言老人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艰辛,这些事情都颇具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2.
歪奖正着     
皮实 《当代工人》2011,(21):25-25
一位老人在小乡村里休养。他往所附近住着一群孩子,天天喊叫,追逐,打闹,这令老人无法休息。老人想出一个办法。他告诉孩子们,谁叫的声音最大,谁得的报酬就多。  相似文献   

3.
1993年的10月16日,上午九时许,接翟英同志电话。她以低沉的声音告我:周壁于今天早晨六时病逝。并臣说十海方面告她,由她通知在北京的陶、油和我几个人。放下耳机.我的脑子“轰”的乱加一团麻。1992年的12月上旬.他和夫人来北京,我们几个人陪他们夫妇在雪老家里一块用餐,他还是那么位\。他讲了许多心里话.也谈了许多见解。我们大家都十分理解他的心情,所以听他讲得多,交谈却比较少。在餐桌_L,他有时很兴奋、很激动,要我陪他饮酒。因为我发现他面色青黄,过量不好,劝他少饮c所以和他共饮了几杯,未能使他尽兴。因为他高兴时…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社区,有位退休多年的耄耋老人。退休22年来,他为大家义务修理电器,寒来暑往从未问断。他就是81岁的义工马广明老人。在二龙路社区的一条胡同里,居委会为马广明和他的服务队辟出了一个10平方米的工作室。一进去,只见屋内墙壁上挂着各色电线,墙角堆放着洗衣机、电视机、录音机等各种家用电器,看起来颇似“杂货铺”。马大爷戴着老花镜坐在工作台前正捣鼓一个电热壶,“早晨七点我就从洋桥家里赶到这儿啦。”马大爷虽已经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  相似文献   

5.
罗西 《党建文汇》2011,(8):53-53
20多岁的她失恋了。他陪她逛街,散心,然后在一家菜馆里一起吃面,一人一碗,她只吃一半,就搁着,看窗外的树在掉叶子,发呆。他吃完了自己的面,怜惜地看着落寞的她,。张开双臂:隆重地把她没有吃吭的那碗面端过去,几乎是呼啸着就把它吃完,  相似文献   

6.
贤彬 《当代工人》2011,(19):21-21
北欧某座教堂里,有一尊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苦像,大小和一般人差不多。专程前来这里祈祷的人特别多。传说这座教堂里有位看门人,希望能分担耶稣的辛苦。有一天他向耶稣表明这份心。意外地,他听到一个声音说:“好啊!我下来为你看门,你上来钉在十字架上。但是,不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可以说一句话。”  相似文献   

7.
成功的资本     
马晓伟 《党建文汇》2010,(11):47-47
多年前,有一个刚毕业的毛头小子,想进通用电气公司。很快,他的梦想就被残酷的现实击得支离破碎。后来他进了一家适合他的小公司。他学的是机电制造,在公司里担任技术顾问。他不断地学习和钻研,终于练就了一身了不起的功夫,无论什么电机,他只要听一听声音,不用打开机箱,  相似文献   

8.
1999年除夕的夜晚,万家灯火,合家团圆,深邃的夜空不时绽放出缤纷的烟花,一扇扇窗户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这时,在太原市一家很不起眼的医院里,楼道里空荡荡的,能回家的人都回家了,宁静的病房里躺着一个五十开外的人,他就是太原市公交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高潮。职工们说:“他可是让累倒的呀 !”一  1995年,高潮出任太原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总经理。 5年来,司机们不会忘记,每天清晨 5点多,调度站常常能听到他那熟悉的声音;下夜工不会忘记,半夜三更巡查夜间值班后,灯光下常能看到他那远离的背影;供电所的架线工们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9.
    
常吉高速建成通车一周年了。记得通车的那天,是冬目里一个难得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一刻,80多岁的老父亲从家乡打来电话,竟如孩童般高兴,声音里似乎也能感觉到满脸的笑容。  相似文献   

10.
    
常吉高速建成通车一周年了。记得通车的那天,是冬目里一个难得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一刻,80多岁的老父亲从家乡打来电话,竟如孩童般高兴,声音里似乎也能感觉到满脸的笑容。  相似文献   

11.
依赖     
正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怀疑过父母之间还有没有感情。父亲是早年黄埔军校的学生,多年的行伍生涯养成了他大嗓门,虽然80多岁了,动不动就瞪大眼睛,用地道的家乡话朝母亲大吼,声音如闷雷一般,满屋子里都装不了。母亲则如一个旧式妇人,惶恐的样子一言不发。她告诉我,她一点都不理会,更不怕他,这是对父亲的一种无视和抵抗。不吵的时候总该拉拉家常吧,也不。两人一人一间屋子,各自戴着眼镜忙着自己的一摊事情,大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他们就在这种让人受不了的动与静的两个极端里生活着。  相似文献   

12.
阿沉 《廉政瞭望》2014,(21):76-76
我的一个朋友,在县城里当公务员,不过也只是最小的那个职位。然而她小时候却是个多才多艺的主。如今,她在这小小办公室坐着,身体是孕育子女后发福的形态。偶尔和同事七嘴八舌地扯些八卦日常.平日里也总要仰人鼻息。但她心里却有个艺术梦并没有泯灭。当初我去她家做客,她兴冲冲地把我拉到一旁卧室。从床底拖出一个纸箱子给我瞧,里面是她从报纸上剪下的图片。水墨画、油画、水粉画、剪纸……各色都有。说到底,她是一名收发室的职员,整天在办公室也不过就是与所有单位里的同事订的报纸打交道.把报纸像邮递员投信箱一样投进一个个小格子里,偶尔多出一些,就进了她的报纸扎里。她捆扎报纸的技术也是一流。  相似文献   

13.
正"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所做的都是平凡的事情,于家庭、于工作都是这样的。"当一个人把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当作是一种常事,她该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她就是一师十二团四连卫生员张再华。微胖的身材,脸上总是挂着笑,声音里带着湖南人特有的甜美。在从医的20多年里,张再华心中只有一个心愿,多为病人、患者排忧解困难。20多年来,看病、发药、打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这些工作,她没有半点怨言,每天展现  相似文献   

14.
一个冬天,细雪在山间飞。 一个女人,背着她的男人在山上爬。 一座村小,在等着它唯一的老师来上课。 被妻子背进教室,男人下地,在讲台上站稳。然后,他捏起橡皮筋,将粉笔绑在僵硬的右手上。一个并不洪亮却异常坚韧的声音响起:“同学们,上课了……”  相似文献   

15.
大爱无言     
刘礼 《廉政瞭望》2004,(6):40-41
他是一个拥有几百万资产富婆的独生子。正当他想当然地准备在妈妈公司里出任要职时,可自知身患绝症活不过一年的“狠心”母亲却只他1000元现金让他离家出走。到哪她不管,一年后才能回来。在这一年里,他不得回家,不得与母亲通信,更不能要钱……  相似文献   

16.
那时.柴静还是一个大学生.她最喜欢听电台的一个夜话节目。 她提笔给主持人写了一封信.说她有一个梦.梦想有朝一日也能坐在录音室里,像他一样,为别人排忧解难。那个当年当地最红的电台主持人.居然在广播里答复了她.说想当主持人的那位叫柴静的同学,你下午可以到我们电台。  相似文献   

17.
1927年4月28日下午,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里,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第一个昂然走上了反动军阀的绞刑台。与他同时遇难的19位烈士中,有一位女子,她身材瘦弱但神态从容。她就是国民党北京市党部妇女部长张挹兰。  相似文献   

18.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歌声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太熟悉了。近半个世纪来,《歌唱祖国》的乐曲响遍了中国大地,她寄寓着每个炎黄子孙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深情,她唱出了走向明天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王莘,出身于无锡荡口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现年81岁。在他勤奋创作的三千多首歌曲中,他把自己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化为一个个音符,谱写了一首首时代的颂歌。当他和夫人王惠芬回到故乡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歌唱祖国》这支歌,是从我的心底里呼…  相似文献   

19.
歌手田震在《野花》中唱道:我就像那花一样在等他到来,拍拍我的肩我就会听你的安排。一个叫张虹光的无业男子,拍了拍大龄女蔡小红的肩膀之后,她就在10年的时间里,像蚂蚁搬家一样100多次贪污、侵占公款1060万余元。  相似文献   

20.
彭丽媛在阜阳拍过一个公益广告,她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片中彭丽媛的搭档是个小男孩,当她第一眼看到那个男孩时,不由得震撼了。才三岁的孩子,眼神里丝毫不见天真烂漫,却写满了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孤独和冷漠。他是个艾滋病孤儿,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从母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