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已过去60年,今天,我们纪念“二·二八”,就是要尊重历史,以史为鉴,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创两岸中国人的未来。“二·二八”不是“台独”民进党当局为了政治目的,恶意炒作“二·二八”,说什么“二·二八”是“台  相似文献   

2.
窦为龙 《台声》2008,(3):45-46
2月28日,台盟中央政策研究会举行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六十一周年座谈会,缅怀牺牲先烈,抚平历史创伤,希望台湾同胞解开历史心结,走出历史悲情,企盼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共同争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沐泽 《台声》2010,(3):44-44
<正> 2月25日,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在京召开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63周年座谈会,缅怀"二·二八"起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弘扬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畅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黄志贤在座谈会上指出,"二·二八"起义是台湾同胞反对当时国民党统治的  相似文献   

4.
李立 《统一论坛》2007,(2):36-38
台湾人民“二&#183;二八起义”已过去60年,今天,我们纪念“二&#183;二八”,就是要尊重历史,以史为鉴,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创两岸中国人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是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70周年,两岸同胞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我们纪念70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起义,缅怀英勇的先烈和无辜受难的同胞,就是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弘扬先辈爱国爱乡的优秀精神品质,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共建美好家园,共创光明前景。70年前台湾人民发起的"二·二八"起义是一场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自治的爱国民主运动,也是  相似文献   

6.
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全文中,"和平"一词贯穿讲话始终,彰显了和平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要性,展现了总书记为两岸促和平、谋发展的深邃思考。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两岸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两岸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靠两岸同胞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由两岸同胞共同分享。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卷册,是两岸同胞共同书写的。相信在对和平的共同珍视和对统一的共同追求下,两岸同胞定会继续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也必将携手一道,书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崭新篇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激励和感动着各地亿万中华儿女,特别是各行各业的台湾同胞,他们用诗、词或多种文体表达着热切感闻——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对台大政方针不会因台湾政局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政治基础的立场也没有改变。坚持‘九二共识’是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和平稳定的共同政治基础,希望台湾方面多做有利于促进两岸同胞亲情、有利于促进两岸同胞福祉的事情。"7月6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第九届天津台湾投资合作洽谈会开幕式后接受采访时做出上述表态。  相似文献   

8.
《台声》2006,(5):10-11
4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前来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台湾各界人士。他指出,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在这样的大势下,我们更应该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来审视和处理两岸关系,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最大限度地为两岸同胞谋和平、谋福祉。两岸同胞携起手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个主题,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使我们的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胡锦涛强调,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台湾“二·二八起义”50周年。50年前,台湾人民为反对国民党专制暴政,要求政治改革,要求民主和自治,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二·二八起义”,充分显示了台湾人民争取民主自由,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英勇精神。这不仅是台湾当代史上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和特别意义的历史事件,也是整个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1月30日,全国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和全国台湾研究会共同举办了台湾“二·二八事件”五十周年座谈会。首都部分政协委员、史学家和台胞70多人出席了座谈会。“二·二八起义”是台湾人民反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正义斗争与会者一致认…  相似文献   

10.
张海鹏 《台声》2007,(3):32-34
1947年2月28日,台湾人民爆发的“二·二八”起义,已经过去了60年。作为研究近代中国历史和台湾史的学者,回顾60年前台湾人民的“二·二八”起义,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宏愿,应该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大陆和台湾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当今时代,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1994年2月26日,近百名在京台胞聚会台盟中央礼堂,参加由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共同主办的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 起义47周年座谈会.台盟中央主席蔡子民在座谈会上首先发言.他说,47年前,台湾人民为反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专制统治,进行了全岛性的爱国民主斗争而遭到残酷镇压.今天我们缅怀先烈,重温“二·二八”起义的光荣历史,同时要继承和发扬“二·二八”起义的爱国民主传统.40多年来,台湾人民不顾国民党当局的独裁专制,仍为反对政治歧视,争取当家作主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促进了台湾政治民主化.在民主化斗争过程中,少数“台独”分子利用台湾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鼓吹“独立”,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违背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相似文献   

13.
2月27日,在京台胞100多人,聚集台盟中央礼堂,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48周年.台盟中央副主席、全国台联会长张克辉在开幕词中说:“江泽民总书记新春发表的关于台湾问题的重要讲话已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把握时机开创两岸关系新局面已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识.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48周年,就是要进一步弘扬台湾人民的爱国民主传统,坚决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企图,深入领会、贯彻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4.
吴艺煤  曹玮鸿 《台声》2013,(2):64-65
1948年2月28日,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周年日,为配合台盟开展的“二·二八”一周年纪念活动,中共创办的《华商报》出版《台湾二月革命特辑》。爱国民主人士郭沫若、沈钧儒、马叙伦、方方、邓初民、章伯钧等纷纷发表文章,支持台湾人民的民主自治运动。邓初民(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的文章呼吁要“把台湾问题提到全中国人民面前来”、“纪念‘二·二八’事件是为了汲取台湾人起义失败的教训”。  相似文献   

15.
1947年2月28日,台湾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二八事件”。为了反抗当时的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台湾同胞发动了“二·二八起义”,展开了一  相似文献   

16.
1998年2月26日下午,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全国台湾研究会共同举办座谈会,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引周年。在京台胞及各界人士近百人出席了座谈会。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主持座谈会并发言。他说:“二·二八”起义是台湾光复后第一次大规模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爱国民主运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3,(5):16-17
4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博鳌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时强调,大陆方面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决心是坚定的,方针政策是明确的。我们将保持对台大政方针的连续性,继续实施行之有效的各项政策,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更好造福两岸同胞。两岸同胞要真.戚团结合作,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07,(2)
今年2月,我们迎来了台湾“二·二八”起义60周年。作为那场起义的亲历者,我向在台湾“二·二八”起义中惨遭屠杀的台湾同胞表示沉痛的悼念,向他们的遗属表示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19.
时讯     
重要活动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60周年座谈会于2007年2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出席座谈会。  相似文献   

20.
汪舟 《两岸关系》2014,(6):67-68
<正>我的籍贯是台湾台南市,一座蕴藏历史记忆和充满人文魅力的古城。我和生活在大陆的台胞一样,热爱着故乡台湾,热爱着那片土地和那里的父老乡亲。我们祝愿台湾社会安宁、经济发展、人民幸福,期盼两岸同胞增进感情、增进互信,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两岸共同的梦"。两岸同胞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