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41年夏,日军纠集十几万人对苏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并疯狂扑向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城。在敌人的疯狂“扫荡”面前,新四军军部撤出了盐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带上少数机关同志,潜伏在建阳(今江苏建湖县)  相似文献   

2.
<正>1941年夏,日军纠集十几万人马对苏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残酷的大"扫荡",并疯狂扑向新四军军部——盐城,妄图在一举击溃新四军主力的同时,顺手牵羊地把新四军军部的附属单位一网打尽。为了反"扫荡",新四军军部撤出了盐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  相似文献   

3.
1941年夏.日军对苏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并疯狂扑向新四军军部——盐城,为了反“扫荡”,新四军军部撤出了盐城。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带上少数机关同志,潜伏在建阳(今江苏建湖县)水网湖荡地区十八固马家庄。区委书记将刘少奇安排在马庄乡农救会主任马玉甫家。  相似文献   

4.
1941年7月初,刘少奇从情报中得知,日军已集中陆海空军近2万人的兵力即将对苏北进行一次大“扫荡”,妄图消灭新四军军部和新四军在苏北的主力,“扩大江北占领地区,打开物资流通途径”。7月19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2旅团全部及伪军第1、第2集团军各一部,集结于盐城南面、西面的东台、兴化、射阳湖镇一带;第17师团一部集结丁盐城北面的陈家详、合德一带;海军炮艇则巡逻于苏北沿海海面,从而对盐城形成了四面包围的态势。日军飞机经常飞抵盐城上空侦察、扫射、轰炸。怎么办?是放弃盐城还是保卫盐城?刘少奇反复思考后认为,盐城是中共中…  相似文献   

5.
1941年夏,日寇纠集十几万人马对苏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疯狂的大扫荡,并扑向新四军军部——盐城,妄图在一举击溃新四军主力的同时,一并把新四军军部的附属单位一网打尽。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新四军军部避其锋芒,撤出了盐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带上少数机关同志,潜伏在建阳(今江苏建湖县)水网湖荡地区十八团马家庄。  相似文献   

6.
皖南事变后不久,新四军军部于1941年1月25日在苏北盐城重建。同年7月上旬,日军以7000余兵力为骨干,辅以李长江、杨仲华等部伪军,共纠集两万余人,以日军第十二旅团长南浦襄吉为总指挥,拟犯盐城,围歼新四军军部及其主力部队,新四军军部被迫撤离盐城,转移到阜宁县侉周、停翅港一带。 1942年底,日军扫荡重点移至华中,日本东京报纸叫嚣:“予韩(德勤,国民党江苏省主席——作者注)总部苏省府及新四军军部  相似文献   

7.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新四军军部重建,新四军第四师随之成立,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创建了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 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创建的19块根据地之一,基本地区约20多个县,面积41300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是华北和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联系的纽带,是我军发展敌后抗战,发展华中、东进苏北、向西联系中原的前进阵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8.
(22)敌后军民 反“扫荡”斗争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在正面战场上停止了战略性进攻,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面对此种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主要责任。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疯狂的“扫荡”,在1939年和1940年的两年中,仅华北地区日军大规模的“扫荡”就有109次,使用兵力总计在50万人以上。1941年至1942年是敌后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日军在  相似文献   

9.
正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曾担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自1941年初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至抗战胜利的五年中,该师共作战5000余次,歼敌6万余人,部队由两万余人发展到7万余人,开辟了拥有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800多万人口的解放区。  相似文献   

10.
江苏溧阳、溧水两地区,尤其是溧水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1941年11月至1943年下半年,溧水是我苏皖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和苏南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溧水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对于新四军坚持和发展苏南抗日根据地,完成华中“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不论是日军还是国民党顽固  相似文献   

11.
1940年,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陈毅、粟裕的领导下,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 率部适时渡江北上,挺进苏北,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7月在塘头建立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  相似文献   

12.
1940年11月中旬 ,刘少奇主持在江苏海安成立了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及区、县抗日民主政权。日伪闻此 ,胆战心惊 ,除在军事上进行“扫荡”外 ,还在经济上对根据地严密封锁 ,发行大量的“军用券”、“华兴券”等伪币到根据地掠夺。刘少奇、陈毅等决定迅速筹建苏北(后改苏中)根据地银行和印钞厂 ,发行自己的货币 ,发展根据地经济 ,由刘少奇定名为“江淮银行”。1941年1月 ,“皖南事变”发生后 ,在苏北盐城以华中总指挥部为基础 ,重建新四军军部 ,之后 ,苏北财政经济部加速筹建江淮银行。在中原局和新四军军部的领导支持下 ,1941…  相似文献   

13.
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作为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挑起的最大的反共事件,以新四军皖南部队约7000人的巨大代价警示了所有的抗日力量。事变前后,刘少奇为减少我军损失、回击第二次反共高潮和新四军的再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历史将永远铭记。 事变前,刘少奇精密部署,开辟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使事变的幸存者有了继续战斗的依托 1938年11月,一个深秋的晴日,刘  相似文献   

14.
正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勋劳卓著的黄克诚将军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在新四军三师被评为"节约标兵"的美谈,从一个侧面彰显和见证了他克勤克俭的操守和风范。1940年1月25日,新四军在苏北盐城举行皖南事变后重建军部大会。根据党中央和华中局指示,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担任三师师长兼政委。从此,黄克诚率部加入到巩固和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  相似文献   

15.
钱毅的老家在安徽芜湖,1928年举家迁居上海.1941年在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中,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却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就在那一年,钱毅的父亲钱杏邮带着全家从上海来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苏北,全家参加了新四军.钱毅时年17岁.  相似文献   

16.
史文敏 《党史纵览》2009,(12):36-38
张爱萍(1910—2003)。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四川省达县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曾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苏皖纵队政委、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等职。领导建立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开辟了苏皖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苏北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部南下,策应新四军一部北上,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发展华中的一项英明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的实现,沟通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联系,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消灭新四军和把八路军限死在华北的阴谋,对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41年秋,新四军第七师挺进团陆续进入宿松湖区,巩固和发展了湖区抗日游击根据地,沉重打击了敌、伪、顽势力,打通了新四军五师与军部及七师的战略联系,在宿松人民抗日斗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一 1941年8月下旬,七师挺进团政治委员李丰平率团部机关和一营来到湖区  相似文献   

19.
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新四军迅速在江苏盐城重建军部,下辖7个师。粟裕被任命为第~师师长,后又兼任第一师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和政委、苏中区党委书记。苏中位于长江以北,京杭大运河以东,北起高邮至盐城东部斗龙港,东临黄海。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人口SOO多万。新四军军部自重建之日起,就继续高举抗日大旗,成了日、伪、硕的心腹之患,眼中之钉。因此,[J伪加紧了对新四军的“扫荡”,妄图乘新军部刚组建、正在整编部队之际,围歼新四军军部及主力,占领苏中、苏北。汪精卫群丑公开宣扬要“完成院变未竟之功”,日军…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在领导建立和巩固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坚持华中敌后斗争的同时,积极创办华中党校,为培养大批干部,加强根据地的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九四○年十月下旬,刘少奇从皖东抵达盐城。经中共中央批准,统帅新四军、八路军一部的华中总指挥部于十一月二十三日在盐城正式成立,陈毅任代总指挥(总指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