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海涛 《今日民族》2008,(2):F0002-F0002
彝族源于古代生活于中国西北的氐羌游牧族群。彝族崇虎尚黑,以虎为图腾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最早的神话集《山海经》中记载甘肃古氐羌中的一支为“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古代彝族先民就有“以虎皮裹尸而焚”的习俗。这在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中就有明确的记载。明代陈继儒《虎荟》中也说:“罗罗——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为虎”。文献中所说的“老则化为虎”,说的是彝族认为。人年老死后经火化会还原为虎。  相似文献   

2.
杨海涛 《今日民族》2008,(2):F0002-F0002,I0001,I0002
彝族源于古代生活于中国西北的氐羌游牧族群。彝族崇虎尚黑,以虎为图腾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最早的神话集《山海经》中记载甘肃古氐羌中的一支为“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古代彝族先民就有“以虎皮裹尸而焚”的习俗。这在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中就有明确的记载。明代陈继儒《虎荟》中也说:“罗罗——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为虎”。文献中所说的“老则化为虎”,说的是彝族认为。人年老死后经火化会还原为虎。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刘尧汉先生“彝族的虎图腾即伏羲”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伏羲并不是彝族的虎图腾,而是东夷的月图腾;同时,伏羲也不是彝族远古母系氏族部落名号,而是东夷父系氏族部落的人祖英雄;并指出太昊和高禖也都不是彝族的虎图腾。  相似文献   

4.
说虎三题     
<正> 观念中的虎原始人往往把某一物类奉为祖先,作为图腾,加以崇拜。从古籍记载来看,虎是经常被古人奉为图腾的物类之一。《列子·黄帝篇》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豺、虎为前驱,以鹰、鸢为旗帜。”描述了黄帝联合以上述各飞禽走兽为图腾的部族进行部族争战的情形。以虎为图腾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也有表现。如彝族尚黑崇虎,以黑虎为图腾。彝族人死后火葬前,尸体要裹上虎皮,象征其  相似文献   

5.
李世武 《思想战线》2023,49(1):64-77
学界对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及相关祭祀仪式的解释,主要有3种假说:祭图腾说、报祭说和祭水神说。在文明延续性的历史语境中考察该祭祀柱的柱体、虎图像和蛇图像这3种符号的文明基因链,可提出一种新的推测: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可能与古西羌族及其后裔的通天信仰、虎崇拜、蛇崇拜密切相关。古西羌族及其后裔的文明基因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象征意涵,但关键符号却展现出显著的历史延续性。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相关符号的历史延续性,是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一个侧面。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研究,通常需要综合考古资料以及多民族的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资料,展开互释。  相似文献   

6.
陈创生 《岭南学刊》2002,(5):95-98,32
图腾来自于原始初民的所谓“集体表象” ,最初的原始图腾是一种禁忌的生殖图腾 ,后来逐渐被赋予丰富的意义。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符号 ,具有图腾符号的一般象征意义 ,但突出地体现出一种权力意识和政治权威的象征意义 ,最后演化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 ,构成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传机制和审美意识 ,体现出一种审美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彝族虎宇宙观对中国宗教、哲学、科学和文学的影响 彝族的虎宇宙观,经由老子、庄子抽象概括为道家最高哲学范畴“道”的别名“一”即“太一”之后,又经彝族先民羌戎方士谬忌向汉武帝提出作为高于五帝的天神而受到祀奉。高于五帝的太一,前面说过,它是彝族“罗罗”或“罗”(虎)的别名,早在先秦、西汉时已出现于西北地区(《山海经·海外西经》、《汉书·地理志·张掖郡·番和》),它在远古羌戎虎伏羲氏族部落生息的邻近。夏、周、秦、汉时,羌戎及其遗裔散布于秦、郑、齐、鲁、楚等境域,其虎宇宙观随之传播,虎(腊、皋)以“腊祭”和“皋禖”之名受祀奉,老、庄得据以抽象,谬忌得藉以迷惑汉武帝。其始自远古伏羲而迄于现代,且将延至未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能如虎伏羲文化具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和深远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有关“龙”起源的传统说法,是闻一多先生提出的“原始图腾崇拜说”。他认为龙是一种由部落兼并所产生的、由许多图腾糅合成的混合图腾。当代有学者提出龙的主体不是由蛇,而是由鳄鱼或晰蜴或马等动物演变而来的,实际上也是“原始混合图腾说”的进一步演绎。   文物专家周崇发认为,“原始混合图腾说”很难站住脚。氏族在联合兼并中,无论哪一方都不会容忍改变本氏族的图腾、亵渎祖先的行为。中华龙的真正起源是原始农业保护神。农业生产需要风调雨顺,需要抵御自然灾害,于是先民们把与农业有关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如日、月、风雨、雷…  相似文献   

9.
邓少波 《前沿》2012,(2):169-170
图腾文化的产生,跟古人对生存的不安与畏惧有着密切的关联,也许就是畏惧心理结合了人类想象的物态反映。这种想象与畏惧的中和,迸发出无限巨大的创造力。图腾在精神层面的作用无可争议,然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归根到底图腾符号是为物质服务的。因此图腾的产生不仅仅是精神皈依那么简单,而是精神与物质双方面的综合。  相似文献   

10.
在本期的两面彩页上,展现着几件神秘怪异的彝族风格的木雕图腾。这些被艺术化了的鬼怪和禽兽,凝重、精美、古拙,给人一种不可言喻的美的享受。它们的作者李跃,一九五八年出生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大姚县。彝族聚居于四川西部的大小凉山地区,以及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区。这一古老民族的传统文化,给了这位悟性颇高的汉族年轻人以熏陶和启迪。李跃以其独特的木雕艺术,力图再现彝族深厚的文化积澱,也融进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那看上去似牛似蛙的“蚌神”,在彝族神话中是个既管河、海,又管冰雹的神祇。  相似文献   

11.
有关“狼图腾”的争议,是因一本名叫《狼图腾》的书而生的。对于该书及其争议,我在一篇题为《自然·文化·人性与社会历史观——兼谈“狼文化”以及有关它的争议》(见《上海文化》2005年第6期)的文章中,已经详加论述,毋须再赘。这里要着重说的,是对“图腾”这种原始文化现象所持有的两种不同甚至完全对立,但又都是非科学的思想观点。一种看法认为,图腾尤其是狼图腾,不仅在远古时代就已有之,而且绵延不绝,直至当今乃至未来,都应该世代崇奉。另一种看法则大不以为然,不仅反对狼的图腾崇拜,而且压根儿否定有过狼图腾,就连对是否存在过图腾现象…  相似文献   

12.
虎年话虎     
一年春作首,百兽虎为王。2010年是中国的庚寅年,传统生肖中的虎年。虎是百兽之王,自古以来备受国人尊崇、敬畏和喜爱。中国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咏虎的诗篇,或以虎喻苛政,或以虎喻亲情,或以虎讽无义。值此虎年新春到来之际,将笔者收集的有关  相似文献   

13.
图腾崇拜与西南民族服饰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民族学资料,分析叙述虎、鸟、龙等西南少数民族常见的图腾物与服饰的联系。指出图腾崇拜在民族服饰中有鲜明的体现,使西南各民族服饰文化内容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4.
象征人类学在研究人类文化时,是把文化看作一种能传递信息和表达观念的象征体系.[1]对于象征人类学来说,所有事物都是象征和符号,它们充当着两个主体之间的媒介.作为一种象征符号的彝族撒尼人刺绣,是撒尼文化的载体,同时又传达和表现了撒尼文化的意义.刺绣上面的颜色是这个象征符号系统中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死亡是一切生命的最终归宿,但只有人才会意识到自己的死亡,并形成种种有关死亡的信仰和禁忌。对人类来说,死亡不仅仅是一个生命过程,而且是紧紧牵动着人们的世界观、风俗、心理的行为,可以说人类的一切动机和文化创造都是围绕上与死这条主线的。于是在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圈内,人们对死亡的认识、态度和禁忌便大异其趣。本文试图考察彝族人的死亡观念,为研究彝族原始宗教和文化心理提供参考。一、万物有生有死从口头文学和典籍上看,彝族先民很早就认识到了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死,没有一物是永恒存在的。彝族哭丧歌唱道:“万物谁无死,…  相似文献   

16.
“图腾”一词来源于北美印第安语totem ,意思是“他的亲属” ,“意指一个氏族的标志或图徽。”① 在英国著名学者弗雷泽看来 ,图腾既是亲属 ,又是祖先。②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杨说 :“图腾是一种动物或植物或无物 ,部落的各群体把图腾作为自己的祖先。”③“图腾就是人们相信某种动植物为集团之祖先 ,或与之有血缘关系”。④ 以上种种说明 :图腾亲属观念是人类早期的宗教意识 ;图腾祖先意识是最早的祖先观念 ;最早的神是图腾神 ;图腾名称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名称 ;图腾标志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 ,总之 ,就思想文化体系而言 ,是一…  相似文献   

17.
在彝族人的宇宙观念中,虎是万物的主神,是创造万物的神君。 彝族史诗《梅葛》中记载说:天地间什么也没有的时候,是神灵把虎尸解开,用虎的四根大骨作撑天的柱子,用虎的肩膀作东南西北方向,才把天撑起来了,这样才使天地稳定了。此后又将撑天剩下的虎继续分解:用虎的左眼作太阳,右眼作月亮,牙齿作星星,虎油作云彩,肚脏作大海,虎血为海水,虎肠为江河,虎  相似文献   

18.
有感于传统文化研究中出现的种种迹象,我曾写过一篇短文《由狗图腾的论争所想到的》,提出需要冲破这方面的禁区问题。时间过去了五年,情况有没有什么改变?应该说并无多大改变。因之我愿意在此进一步阐述一下有关这方面的见解。 为了追根溯源,还得从对传统文化有个基本认识说起。  相似文献   

19.
彝文系彝族及其先民语言的书写符号;彝文古文献乃彝族先民的图书文物;呗耄是彝族及其先民的知识分子,对彝文和彝文古文献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研究彝族古代社会的第一手资料,毫无疑问,应当是彝文古文献对彝族古代社会历史的记载。然而,史家们往往对彝文古文献的历史价值持怀疑态度,至今有关彝族古代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20.
面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像一面镜子映照着该民族的生活与信仰。在云南这片广袤土地上流传的众多面具艺术中,彝族虎头吞口以其粗犷豪放的风格而独树一帜。吞口,作为镇宅面具盛行于中原,传入彝族地区后,与这个民族崇拜黑虎的传统理念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最能体现彝族文化精神气质的象征符号。虎头吞口既有形厚质硬、刀法流畅的木刻,也有用葫芦瓢彩画三两笔勾勒而成的,顶端一般保留木勺柄形状,以便悬挂。楚雄彝族巫师毕摩在绘制吞口时,着意突出猛虎的特征,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五虎吞口”。这种吞口在一个大虎头内含有四个小虎头,即额头上面一个,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