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全球化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效应,寻求意识形态安全是民族国家不容回避的问题。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意识形态因素也通过政府层面、社会层面、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等多维路径发挥作用。为实现我国和平崛起,就必须积极探索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关达 《理论研究》2006,(5):49-51
文化安全是深层次国家安全,是民族得以传承、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支柱,是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得以建立和维护的重要基础。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面对以美国为首的文化霸权的出现,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因此,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陈大民 《求是》2012,(16):49-5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不同文化的交汇融合,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一大景观。与此相应,捍卫国家文化安全,也成为所有国家在面临外来文化冲击时所必须应对的时代挑战。"文化边疆"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屏障文化安全,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不被其他文化侵蚀、取代或同化,保持自身的独特性、独立性、完整性并  相似文献   

4.
影响我国文化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琼 《实事求是》2010,(2):73-75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凸显。影响我国文化安全的因素,既有内在压力,又有外在威胁,我国始终面临着维护自身文化安全的艰巨任务。为从根本上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全面加强国家文化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文化观念创新、文化内容创新、文化形式创新和文化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文化产品的输出,不断侵蚀我国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念,使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国家希望和民族的未来的大学生是受"西化"的最大群体,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国家文化安全教育,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金蓉 《理论学刊》2002,(3):117-119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趋同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生活方式的趋同和市场价值理念的相似。但与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以多样性为前提一样,经济全球化不可能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各民族国家间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利益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刺激各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的稳定性及不同于经济的特殊价值,也决定了民族文化差异的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7.
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维护文化安全是前提和必然要求。文化安全主要是指一种文化不被其他文化取代或同化,保持自身的独特性、独立性、完整性并不断传承和发展的状态。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为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取保国家文化利益不受侵害。文化安全问题是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会遇到的。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这种交流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良华 《理论学刊》2004,(10):106-109
在全球化时代 ,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中国正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的压力 ,始终面临着维护自身文化安全的艰巨任务。文化创新是文化安全问题的核心 ,为从根本上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中国必须大力推进文化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文化领域存在的霸权主义现象,表现在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经济上的强势地位,极力推行文化渗透和扩张,向其他国家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其他民族国家的本土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提高我国文化的对外开放水平。吸收借鉴他国优秀文化固然是件好事,但是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维护我国文化安全问题则显得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10.
文化安全是伴随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出现的时代命题,也是一个中国命题。文化安全的国内战略包含观念形态文化安全、文化事业安全和文化产业安全。文化安全的国际战略有两个层次,即文化主权和文化影响力。中国和平崛起的文化使命和战略诉求要求文化安全观念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发展,重视内部与外部文化安全的战略互动。在文化发展和交往中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是一项战略议程,需要构建以对内确保文化领导力,对外拓展文化影响力为战略目标的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1.
当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客观形势,使社会主义国家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异乎寻常地突出起来。维护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地全面推进。同时应当十分深刻地意识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不仅促使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而且进一步凸显了文化在民族国家中的战略地位。如何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交往,既坚持文化的开放性品格,又坚决抵制文化霸权主义;既能在文化交往中保持民族文化特性,又不使之绝对化为文化民族主义,对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说,至关重要。一文化主权是现代民族国家将本民族文化的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上升为国  相似文献   

13.
试论发展先进文化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琳 《探索》2002,(5):85-86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时代要求 当代世界是一个开放的深刻变化着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加快,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融更加频繁,各国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的竞争,也是先进文化和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可以说,文化已……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与苏联同源于社会主义传统、继之而起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在文化建设的诸多方面也受到了苏联的深刻影响。苏共文化建设方面的历史教训是十分沉重的,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今天,我们只有深刻反思其失误,方能切实加强和改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5.
文化全球化与中国的文化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效峰 《探索》2005,(5):166-169
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给世界文化的发展带了复杂影响。文化安全问题已成为民族国家所面临的一种非传统威胁,对于崛起中的中国也极具现实意义。国际社会中“文化霸权”现象的存在,以及西方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的渗透,都对中国维护文化主权构成一定挑战。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中国需要在“和而不同”原则的指导下,制定积极防御型的文化战略,以维护自己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经济利益,应如何做出符合国情的战略决策,以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治爱 《理论学刊》2002,(3):120-121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正席卷整个世界。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和文化优势,对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展开了大规模的文化渗透,使这些国家的文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面对这一形势,我们正确的选择只能是既参与全球化、又对全球化给我们带来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长富 《探索》2004,(3):107-109
当今全球化背景下 ,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强势和信息支配强势 ,向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输出他们的政治理念、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 ,文化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和文化进攻的压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强化民族忧患意识和自强意识 ,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必须树立开放意识和融合观念 ,促进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开放交融中丰富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 ,使民族精神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文化安全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国家综合安全体系中,文化安全具有其他安全无法替代的作用,是国家安全的深层主题。在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袭下,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文化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面临挑战、文化价值观受到威胁、文化市场混乱。要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语言和网络并用,抵制文化霸权;建立国家文化安全预警机制;建设先进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深层精神力量,在全球化、资本化和网络化时代,多样文化互动、碰撞和交融,给我国社会生活注入了巨大的发展活力。同时,西方文化的巨大同化效应、资本文化的巨大物化效应、反主流文化的巨大虚化效应,也给我国文化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安全危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以前无古人的勇气和意志兴利除弊,推动文化创新,扎扎实实累积建设性元素,在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