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仙桃市彭场镇大力发展无纺布加工业、小产品形成了大产业,开拓了大市场,带来了大效益。2002年,全镇实现工业增加值8000万元,财政收入305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4%、16.3%。 一、突出特色,小产品形成大产业 产业必须有规模,有规模才能形成特色,才能形成竞争力。彭场镇紧紧抓住无纺布这一特色产业,通过龙头带动、招商推动、政策驱动等多种途径,使无纺布形成了大产业。 1、改革驱动。无纺布加工业在彭场已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由于体制不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漾濞彝族自治县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提出了“围绕‘跨越发展、同步小康'—个目标,突出‘产业培植、环境优化'两个重点,实施‘特色产业培植、县城提质扩容、干部素质拓展'三项工程,培植‘核桃系列产品加工业、中药材种植加工业、特色生态旅游业、电子商务服务业'四个重点产业”,建设精美漾濞、实现同步小康的发展思路。要把发展思路变为美好现实,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  相似文献   

3.
皮革业是河北省辛集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历史上曾享有“辛集皮毛甲天下”之美誉。辛集的皮革业始于明(1368—1644),盛于清(1644-1911)。1978年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立足传统优势,把发展皮革特色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努力把皮革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在辛集实现了“兴一个产业,强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全市现登记注册皮革加工的企业和业户1073家。从业人员逾5方。2001年皮革业产值达到 50亿元,出口创汇 1.17亿美元,皮革业的税收占全市工商税收的38%,农民从皮革业获得的收益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皮革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建、交通、通信、  相似文献   

4.
咸宁苎麻产业发展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苎麻产业主要包括苎麻种植业、苎麻纺织业和苎麻终端产品加工业。作为“苎麻之乡”咸宁苎麻产业的发展优势得天独厚,但仅靠发展苎麻纺织业显然是远远不够、也是很难做大做强的。把苎麻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是咸宁市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要真正实现咸宁苎麻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就必须寻求对策,加大力度,千方百计地促进苎麻产业全面、协调、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波 《当代广西》2014,(22):38-39
正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是产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在特色。近年来我区许多县份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全区其他县份发展特色产业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笔者选择了一些作展示,它们的实践启示我们:要发展好特色产业,一定要围绕自己的特色资源,根据本地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扬长避短,用足、用好、用透优势资源,提升放大优质资源的整体效应,发展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才能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使之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新重庆》2003,(9):21-22
近年来,三教镇在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结构调整中成效显,被重庆市定位为市级试点小城镇,命名为渝西铸造城乡镇企业示范区、商贸中心镇、明星乡镇。在重庆市首批启动的“百镇工程”中,该镇确立了“产业兴镇,特色立镇”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翻番、三大特色”的总体发展思路。即:建设成为重庆市级经济强镇;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在2003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5亿左右,2010年在200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50亿左右;突出以冶金铸造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形成企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场镇城市化三大特色。  相似文献   

7.
“以工促农”打造垫江现代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向东 《新重庆》2006,(7):37-3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我们欠发达地区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找准“促农”、“带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至关重要。通过对垫江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状况的考察,我们发现,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的自然承续,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产业。因此,只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就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就能提高农业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一、垫江农业经济及农产品加工业现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垫江县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8.
刘善桥 《政策》2007,(10):25-26,38
培植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在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县域经济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中担负着重要任务,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要继续坚持‘一主三化’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发展优势产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力争涌现一批各具特色的经济强县。"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指示精神,着力培植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下面,结合黄冈的工作实际,谈谈抓特色产业的情况和成效。  相似文献   

9.
象山历史上是一个偏僻的半岛县,然而,象山历来有航线直通上海,与上海素有交往。改革开放以来,象山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百强县第75位,而且产业特色和发展优势明显。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象山接轨上海争先机,融入发展创特色。目前,象山建筑业、海鲜餐饮业在上海家喻户晓;象山针织等特色产业和开放型经济紧紧依托上海发展;象山海洋旅游业、特色效益农业把上海作为主攻市场,很多上海市民由衷赞叹“吃在象山、游在象山”。象山“衣、食、住、行”已全面接轨上海,全县经济对上海的依存度已达60%。一是以上海为大舞台,借力发展,促进了县域特…  相似文献   

10.
正房地产企业自发转型建设的一些特色小镇是新生事物,若规划建设运营得当,既能产生新经济新动能,又能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新空间进而改善民生,关键是要科学引导,强化规范,防止潜在风险,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特色小(城)镇包括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  相似文献   

11.
《当代广西》2009,(21):74-74
河池市对接东盟的发展战略,通过积极实施通道经济发展战略,以“四联动”构建“一轴、两带、三区”通道经济新格局,重点开发丰富的农林牧资源、有色矿产资源、水电资源、旅游资源,把种养业、有色金属矿产业、水电产业和旅游业做大做强,加快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把河池市建成广西最大的水电产业基地;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形成河池市新世纪的特色经济和产业优势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开化地处钱江源头,是浙江的欠发达地区之一。近几年来,开化在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中,紧紧围绕“生态”这一特色,按照“产业搭台,文化唱戏”的思路,努力克服就文化抓文化的思想,积极依托特色产业,在有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做活了特色文化,形成了特色产业与特色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相互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开化自1999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来,始终坚持一手抓生态经济建设,一手抓生态文化建设,在生态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生态文化也得到不断的发掘和丰富。通过几年的发掘、培育和丰富,形成了富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厉庄镇通过发展特色水果种植、光伏产业、生态旅游等现代农业项目,走出了一条山区治理新路,有几点做法值得肯定。第一,从实际条件出发,立足于当地资源、特色和市场优势,发展“三生农业”。农业发展要做到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兼顾,厉庄以特色农业、特色产业为支  相似文献   

14.
绥化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市妇联抓住农村产业调整的机遇,把握关键,发挥优势,实施了发展妇女特色经济的“精品工程”战略。目前,全市有85万农村妇女从事特色产业,占从事特色产业劳动力总数的48.3%;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妇女特色产业系列8个;建立精品园区100余个,年创产值2.5亿元,从事特色产业的农村妇女人均收入4000余元,广大农村妇女已成为全市特色农业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打基础,确保活动规范运作 各级妇联组织把农村妇女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作为新课题,注重调查研究,打好基础,做到起步高标准、运作规范化,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按照这一目标要求,龙游县提出立足统筹促发展、强化整合出亮点、机制创新求特色,大力推进产业新发展、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营造新风尚、构建新体制,实现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以增强特色竞争力为重点,推进产业新发展。按照“做强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实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着力做强笋竹、畜牧、水产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大力提升茶叶、果…  相似文献   

16.
一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各地在经济发展上有两条重要经验,一条是培育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一条是政府由抓企业变为抓产业。这样做的结果,促成了地方主导产业的确立,有的虽未成为主导产业,但成了行业巨人。这种案例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形成特色产业的基本条件,一是  相似文献   

17.
程渭山 《今日浙江》2005,(18):20-21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省委省政府在农业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针对农业资源短缺,立足浙江特色优势,为引领浙江农业快速健康发展、确立新时期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战略选择。推进“六大创新”做好高效生态农业这篇大文章,重点是推进“六大创新”。(一)全面推进结构创新。一是“补短腿”。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全面性和协调性出发,补齐畜牧业、种子种苗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这些短腿,抢占产业“制高点”。二是“强优势”。坚持非均衡发展原则,从我省有特色、有优势、有潜力的花卉苗木、茶叶、蚕桑、蔬菜瓜果、特色食用菌、特色畜禽等…  相似文献   

18.
唐保友 《乡音》2014,(3):16-16
农产品加工业是关系围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在协调推进“四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抓手,  相似文献   

19.
《江西政报》2008,(20):28-28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经省政府研究,决定授予新余经济开发区“江西省光伏产业特色工业园”称号。希望新余市政府切实加强领导,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强做大光伏产业特色工业园,加快形成在全国有比较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作出更大责献。  相似文献   

20.
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的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历史上曾以“日出万匹绸”而成为“嘉禾一巨镇”,改革开放以来,因羊毛衫业迅速兴起并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而享誉全国。近几年来,濮院镇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以市场为龙头,以城镇建设为重点,推进产业、城镇良性互动,促进城乡共同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