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贫困与相对贫困:影响青少年越轨与犯罪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不是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的必然原因,因贫困产生的社会问题和主体变异却是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的重要原因。在社会转型期,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并形成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是预防青少年越轨与犯罪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按语     
<正>犯罪的预防与控制是犯罪学学科经久不衰的研究热点。过去一百多年来,从社会控制角度对犯罪进行正式的与非正式的控制问题一直被广为研究,本期的三篇文章——《警察对犯罪实施的影响性因素分析——基于天津的实证调查》(丛梅)、《私德变异与行为越轨》(皮艺军)、《论社会分层变化对犯罪治理的影响》(陈波)正是分别从正式控制——警察的职能,以及非正式控制——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变革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的文化意识原因,既具有与全国其他地区相一致的因素,也具备一些区域性文化元素。归根结底表现为主流文化与犯罪亚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作为逆主流文化而动的反文化、反主流文化、反社会的极端越轨文化,在黑社会性质组织中体现为群体性的有组织犯罪亚文化,它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中国社会中存在有组织犯罪的亚文化;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有组织犯罪中的个人和组织群体也存在有组织犯罪亚文化。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越轨(犯罪)行为匪夷所思,越来越多的越轨(犯罪)行为超出了人们的心理底线,从犯罪个体本身到犯罪手段再到犯罪原因等均非一个正常人所能理解。对此,已有学者提出,我们必须从公民教育的角度,多做基础工作,才能起到预防此类犯罪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公民素质与越轨行为"的关系,促进中国公民教育的开展,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联合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研究中心,于2014年4月19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七届犯罪学高层论坛。作为《犯罪学》栏目的编辑有幸参会,聆听专家、学者就人文素质与越轨(犯罪)行为、权利义务观与越轨(犯罪)行为、公德意识与越轨(犯罪)行为、人格尊严与越轨(犯罪)行为的主题发言,受益匪浅。征得主办方华东政法大学邱格屏教授同意,按会议确立的犯罪学原理、公民素质与犯罪、青少年犯罪、犯罪类型研究等主题,整理出专家的主题发言并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正>本届犯罪学高层论坛是第六届中国犯罪学高层论坛的延续和发展。上次论坛以"社会生态安全及治安管控"为主旨,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新范畴,如"道德生态"、"私德与公德"、以"越轨学"作为犯罪学的基础或前置学科等。莫洪宪教授认为,"道德生态"是社会结构中一个具有贯穿性的有机组成部分,道德生态如果出了问题,其他生态就会有危机了。皮艺军教授认为,越轨的中心议题就是道德生态,他新出版的一本专著就叫《越轨》。两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犯罪的文化冲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本质上是文化的一个侧面.随着犯罪之文化冲突论的兴起,以文化冲突理论为研究视角和分析路径,解读农民工犯罪在中国转型社会之文化层面的深层本质至为重要.由于文化冲突理论强调犯罪是主文化和犯罪亚文化之间冲突和对立的产物;故该理论重视在中国场景下对农民工群体及其犯罪亚文化的分析与解读.将农民工群体视为现代游民的主要来源,将农民工犯罪亚文化的实质归结为游民所天然流淌的游民意识,将农民工犯罪发生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解读为游民意识与主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断念是行为主体(特别是青少年越轨者或犯罪人)在一段稳定的时期内对犯罪偏好明显与确定的拒绝。现阶段犯罪预防措施主要通过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来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增长趋势,绩效前景颇为黯淡。从聚焦于犯罪原因分析到致力于犯罪断念研究的战略性转向,将成为当代社会犯罪预防的重要突破。作为人生状态与行为过程的犯罪断念,在静态结构与动态运行的结合中发挥着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8.
浅析犯罪亚文化对黑社会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犯罪是一种国际社会公认的有组织犯罪的最高形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理论界也从多个角度对其加以研究。如犯罪亚文化对黑社会犯罪的影响就有很多不同的认识。犯罪亚文化是指逆主流文化而动的反文化、反主流文化、反社会的极端越轨文化。黑社会犯罪与犯罪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犯罪亚文化是黑社会犯罪的精神支柱,它是黑社会犯罪组织的内在动力。犯罪亚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其形成必然要受到客观物质世界变化以及人的思维变化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校园欺凌是校园欺凌的特殊表现形式。群体性校园欺凌情境的刺激和校园欺凌中越轨性亚文化的诱导是欺凌者更容易产生犯罪倾向的原因。一方面,群体性校园欺凌情境会对欺凌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和行为刺激,促使欺凌者产生犯罪倾向;另一方面,群体性校园欺凌形成的越轨性亚文化促使欺凌者形成稳定的犯罪人格和反社会心理,为有组织犯罪提供心理支持。为此,应该通过瓦解校园欺凌群体、粉碎越轨性亚文化、引入恢复性司法、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机制,进而科学高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0.
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宏观原因和微观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思想原因和情境原因等等。这些影响着越轨行为发生的种种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有机联系,它们是常常有层次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辨证统一体,构成一个互相关联的越轨社会系统。只有通过分析这种复杂的特殊的社会系统,我们才能了解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是如何进行越轨行为的。本文按照“越轨原因结构”理论,从越轨行为发生的主体因素和主体外因素两方面来对当代我国青少年流动人口越轨的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有组织犯罪的发展形态及特征 ,中国有组织犯罪按时间序列可分为三个阶段。作为观照社会问题的一类研究范式 ,“国家———社会”这一范式对于探讨有组织犯罪的演变及成因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中国有组织犯罪的不同发展时期相对应 ,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而这些特点也是有组织犯罪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变迁看女性犯罪的社会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犯罪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但给众多家庭造成了悲剧,而且对社会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面对当前中国社会女性犯罪不断上升和蔓延的态势,对于女性犯罪的原因的探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文化变迁的角度来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女性犯罪的社会原因,力求突破一些传统的看法,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对女性犯罪给出一些社会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黑社会性质犯罪赖以生存发展的域外和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黑社会性质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既有境外黑社会性质组织渗透的原因,也有内在封建帮会和资产阶级文化原因,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犯罪的内涵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新旧文化的激烈冲突往往伴随着犯罪的高峰。文化影响着社会的“集体意识”.从某种程度来说左右着犯罪的内涵和外延。文化从当事人、犯罪成因、犯罪组织及犯罪技能等各个方面影响着社会中的“犯罪”。严景耀先生的《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一书,不仅反映了在民国时期.中国的犯罪现象.更折射出“犯罪是文化的一个侧面”的深刻内涵.对于反省今天社会的犯罪现象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侵犯财产犯罪的原因可以分为社会原因、个人原因和情景原因。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社会原因作用于人的意识形成犯罪人格 ,有犯罪倾向的人捕捉犯罪的情景条件 ,形成犯罪决意并最终实施侵犯财产犯罪。  相似文献   

16.
社会标签理论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标签理论是西方越轨社会学中一支非常重要的理论流派,它揭示了在界定“越轨”及预防违法、犯罪等方面能动的主体可能会对客体所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其实,社会标签理论不仅对于预防违法、犯罪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目前,“三校生”已经或即将以高职生的身份进入到部分高校,社会上关于“三校生”的一些带有偏见性的看法势必会影响到高校中部分思  相似文献   

17.
犯罪原因的基本蕴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犯罪原因是指由对犯罪的形成与变化具有决定作用的致罪因素所构成的动态系统。尽管犯罪根源、犯罪条件、犯罪因素是一组与犯罪原因密切相关的概念,但是严格来讲,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犯罪原因体系由对犯罪的形成与变化有着决定作用的有关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构成,其中社会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当代犯罪的文化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作为“社会有机体”中的软件,“与犯罪的关系深刻而又密切”。它不仅具有弥漫性与潜移默化性,对犯罪具有超越一定时空范围的强大浸染力、吞噬力和解构力,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相对独立性和持久性,能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规定着犯罪的原因、动机和手段。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文化可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大众文化等多种不同形态。这些文化形态与犯罪交织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必须审慎地加以甄别、判断和对待。从文化作用于犯罪的机制看,它不仅通过决定社会主导型价值观影响着犯罪的总体水平,而且,一定的文化背景条件还规定着不同类型的犯罪在整个犯罪结构中的比重;另外,文化还影响到国家的刑事政策走向———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犯罪惩罚观和犯罪预防观。  相似文献   

19.
断念是行为主体(特别是青少年越轨者或犯罪人)在一段稳定的时期内对犯罪偏好明显与确定的拒绝。青少年在成年前后的关键转型期普遍出现了与犯罪行为断绝往来的人生状态与行为过程。从原因到断念的重心转向是犯罪预防的战略选择,犯罪断念的逻辑进路更适合犯罪预防功能的有效发挥。个人发展、外部社会环境、政策介入是断念塑造与促进的积极元素,以犯罪预防的视角评估断念生成与演进流程中凸现的本质特征与基础构造,有助于指导青少年沿着稳定的人生轨迹前行,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0.
犯罪进化论     
犯罪的本质从古到今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始终是一种破坏社会秩序的反社会行为.或者说,犯罪在物质形态上的变化远大于观念形态上的变化,尤其在动机上仍保持着浓厚的原始色彩.现代犯罪只不过是原始犯罪的延伸,是文化变异的结果,在文明外衣掩盖下的仍是人的生物冲动向文明的挑战.文明社会犯罪无异于古老社会的变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