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蔡信 《法制博览》2010,(17):27-27
慈僖太后是历史上有名的“奢侈太后”,这一点在饮食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就拿负责慈禧个人饮食的寿膳房来说,这个坐落在颐和园大戏楼东侧的炊事班共由108间房屋组成,占有八个院落,在里面上班的厨师足足有128人!如此大规模的炊事班别说是供应一个人的伙食,就是伺候一个整编师都绰绰有余了。  相似文献   

2.
都说跟慈禧不好玩。有个太监跟慈禧下象棋,下得忘乎所以了,忘了自己的奴才身份,兴头头上,大叫一声:我吃了老佛爷的马。这老佛爷名为佛,实为魔,不是老佛爷,是个老魔头,听得这话,立刻甩了棋盘,对联一句:我杀了你奴才的头。吃了棋盘上领导一只马,领导就要你血淋淋的脑壳。玩棋的太监以及玩政治的大臣,都说与慈禧这样的领导不好玩。  相似文献   

3.
黄波 《法制博览》2011,(4):29-29
庚子事变于国家于慈禧个人都堪称奇耻大辱。当日逃难的情形,多种笔记中都有真切记载,如率军勤王,在慈禧轿前护驾的岑春煊后来撰文回忆,“太后御蓝布衫,以红棉带束发。帝御旧葛纱袍,当盛暑流汗,胸背粘腻,蝇蚋群集,手自挥斥。  相似文献   

4.
金易,原名王锡(1917—1992年),河北玉田人,教师。沈义羚是他的妻子。 当作者还在读书的时候,宿舍在北京马神庙西头(现景山东街),马路对过的胡同里住着一位娃何的老宫女。何娃老宫女在宫内称荣儿,13岁进宫,分在储秀宫伺候慈禧,专司敬烟。18岁时由慈禧指婚,赐给李连英的干儿子刘太监。婚后不到一年,何宫女请求回宫当差,得慈禧恩准,这在清宫里是件罕见的事。  相似文献   

5.
《工会博览》2013,(1):60-60
烹调讲究色香味,一盘菜炒得好不好,“赏心悦目”是最直观的衡量标准。这里教几招大厨的炒菜秘诀,让你做的菜色泽更鲜艳。炒瓜菜、豆角。改刀处理后,在锅中用沸水焯一下捞出,过一下凉水.然后再进行炒制。在锅中.炒制时间要快,这样既可以增加菜的色泽,同时还可以保持菜的叶绿素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6.
宏亮 《法制博览》2010,(11):46-47
相传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里有一个珠宝房,金银、宝石、珍珠、玛瑙、翡翠,数也数不清。在这成千上万件宝物里,她最喜欢的是一对翡翠西瓜。慈禧对它可谓是爱若至宝,就是放在最坚实的柜橱里还是觉得不放心,后来,又加上一把机械锁。如果要想打开这把锁,你必须把钥匙插入锁心左转五次才行,如果方向转错了,或者多转少转了一圈儿半圈儿的,就根本打不开了。为了这对翡翠西瓜的安全,慈禧还特意派了几名亲信太监,三人一班,日夜轮流看守这间珠宝房。  相似文献   

7.
王龙 《法制博览》2010,(12):60-61
1900年,当新世纪的曙光冉冉升起的时候,慈禧(1835—1908)太后正带领一帮蓬头垢面的王公贵族。失魂落魄地逃往西安。而在遥远的英国伦敦白金汉宫,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儿孙绕膝,正幸福地颐养天年。这两位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在踏进新世纪的门槛时却遭逢两种不同的命运。那么慈禧太后到底哪点不如维多利亚女王,才导致中英两国殊途异归?  相似文献   

8.
太阳花 《法制博览》2008,(21):36-39
清末北京城里有两个顶尖儿的女人,一个是慈禧,一个就是赛金花。这两个女人一个朝纲独揽,唯我独尊;一个操着被人视为最低贱的职业——娼妓。把慈禧与赛金花相提并论似乎有些不伦不类,但确实,慈禧太后的许多座前昏庸大臣。  相似文献   

9.
李志军 《南风窗》2010,(16):81-81
<正>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个人用100元买了50双拖鞋,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个人很穷;每个月领取100元生活补贴,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同样是100元,前一个100元通过经营增值了,成为资本。后一个100元在  相似文献   

10.
正屈指算来,我宅在家里以及在家办公的时间就要超过一个月了,在每天刷刷朋友圈和微博后,最大的感触莫过于:这或许是中国人厨艺飞速飙升的一个月,每个人彷佛都参加了"厨艺进修班",都成了大厨!隔离在家的日子,没有了外卖,逼着人下厨房了。疫情期间,宅在家里的各方"神仙"在朋友圈纷纷晒出自己的厨艺大作,凉皮、包子、油条、鸡蛋饼、花卷馒头、饺子、手擀面  相似文献   

11.
正传统菜怎样才能适应现代人舌尖上的味蕾?外埠菜引进京城后如何让京城老百姓接受?这是北京大厨们悉心钻研的课题。今年65岁的吐鲁番餐厅行政总厨王佩强在这两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获益匪浅。近日,记者采访了王佩强。他向记者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尝试中得到的甜头。1970年,王佩强从北京市第68中学初中毕业到大兴县(现在是大兴区)青云店的农村  相似文献   

12.
慈禧陵寝的正式名称叫“菩陀峪定东陵”。为什么出现这么复杂的名称?清制,皇后陵的名称是根据皇帝陵名来确定的,其中第一个字与其丈夫陵名的第一个字相同,第二字根据其丈夫陵的相对方向而定。慈禧的丈夫成丰皇帝的陵寝叫定陵,慈禧陵又在定陵的东面,所以叫“定东陵”。可是,咸丰皇帝的另一位皇后的陵寝——慈安陵也是在定陵东面,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两个定东陵:为了便于区别,就在二陵名前面分别冠以地名。慈安陵位于普祥峪,所以称“普祥峪定东陵”;慈禧陵位于菩陀峪,所以就叫“菩陀峪定东陵”。  相似文献   

13.
老猫 《法制博览》2011,(10):27-27
在宋朝的时候,谁要送你两条子鱼,那就是巨大的恩情了。这种长在近海的鱼类,一尺多长,模样像青鱼,肚子里全是籽,又叫鲻鱼,是美食中的极品。皇帝家是经常吃子鱼的。但宋高宗南渡之后,子鱼一度供应不上了。某日,秦桧的老婆王氏进宫,和太后聊天,太后说:“哎呀,最近想吃口新鲜子鱼,都没处吃去。”谁想到这王氏脱口而出:“我们家有啊,养了上百条呢,回头我给您送来。”  相似文献   

14.
家乡的菜市     
我的老家有个菜市,非常小,却很有名,频频在报纸和电视上亮相,因为它是无人售货的菜市。菜农早上把菜挑来,扎好,标明价格,旁边放一个装钱的竹筒,就可以回去干活了,晚上来收钱,一分也不会少。据说,这种风俗跟街  相似文献   

15.
随录讲人     
日本的饭局不但多,而且常常吃不饱,回来还要自己给五脏庙加料。日本的饭局菜式众多,往往一顿饭下来一二十道菜,盘子大碗大,但菜量少得可怜,一道菜分到每个人的盘子里不过一勺一口而已,即便二十道菜也不过二十来口。吃一个日本饭局常常要用三四个钟头,这二十来口菜分成三四个小时上来,其充饥水平可以想象。有的朋友不免对日本人颇有腹诽。  相似文献   

16.
多大算老     
蒋子龙 《法制博览》2008,(22):25-25
先别说人,连地球都衰老了——钵积膨胀,直径不断伸长,自转速度在不断减慢,就像人老了变得臃肿发胖、行动迟缓一样。地球的负重却还在层层加码,降落到地面上的宇宙灰尘逐年增加,光是接纳宇宙间落下的陨石每年就约有2600~7200亿块。热带雨林急速减少,土地沙化急剧增加,每天都有100多种生物灭绝——于是,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南阳市柳树沟村的路边有一棵长了几十年的大柳树,树枝丫上挂着个箩筐大的马蜂窝。村民杨建设曾在市里一家大酒店当过大厨,知道蜂蛹做的菜肴价格昂贵,他认为这个大马蜂窝里肯定有很多蜂蛹,能够卖个好价钱,就几次带着梯子、竹竿要去捅这个马蜂窝,不想均遭到村里群众的阻挡。  相似文献   

18.
王小波 《法制博览》2011,(18):12-13
在美国时,常看“笑星”考斯比的节目。有一次他讲了这么一个笑话:小时候,他以为自己就是耶稣基督。这是因为每次他一人在家时,都要像一切小鬼一样,把屋里闹得一团糟。他妈回家时,站在门口,看到家里像发过一场大水,难免要目瞪口呆,从嘴角滚出一句来:啊呀,我的耶稣基督……他以为是说他呢。  相似文献   

19.
乔健  博雅  张威 《工会博览》2014,(20):33-37
每个单位都会有一批老员工,他们多数是和企业共同成长起来的,其中不少人已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比起刚参加工作的新人,他们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业务实操经验,工作能力无可挑剔,且对企业怀有深厚的感情。然而,职场中却有人认为老员工恃才傲物,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在管理上存在难度。  相似文献   

20.
高淑兰 《法制博览》2011,(19):30-32
虽然是万乘之尊,可命运还是公平地惩治了他的放浪行为,他死时几乎全身溃烂,恶臭远播,人人敬而远之,他空洞而绝望的眼中满含眼泪。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死于性病的皇帝,他的死是大清皇朝一段羞于启齿的疮疤,也是他荒淫生活的一个总结,却是慈禧重掌朝政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