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熙 《法国研究》2010,(1):36-42,82
法国作家让·科克托的艺术创作涉及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等诸多领域。俄耳甫斯神话成为贯穿其毕生的重要题材,他的多部作品都与这一题材有关。我们主要以科克托的电影《俄耳甫斯》为例,考察他以电影语言重写俄耳甫斯神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赵蕾莲 《德国研究》2013,(4):101-111
德国现实主义巨擘冯塔纳在《艾菲·布里斯特》、《泽西利亚》、《混乱与迷惘》和《施蒂娜》这四部以婚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中批评普鲁士贵族狭隘过时的价值观:由决斗体现的崇拜荣誉至上,服从社会规范,坚守秩序意识,恪守社会等级观念,拒绝并非门当户对的联姻等。在冯塔纳时代已日薄西山的普鲁士没落贵族因循守旧,顽固而狭隘地恪守过时的思想糟粕,而这恰恰酿成冯塔纳多部婚恋小说中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东北文学与日本文学关系研究的大前提,对日本文学中关于以中国东北(主要指伪满洲国)为题材的作品予以界定,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1.日本作家以不同身份在中国东北生活期间所著述的文学作品;2.日本作家以各种理由来中国东北短暂滞留期间撰写的作品;3.日本作家在归国后,基于在中国东北的经历或体验,所著以中国东北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后一类作品中,较早问世、且具有一定影响者,首推长谷川四郎的《张德义》。短篇小说(张德义)发表于1952年第8期的《近代文学》,后收入作品集《鹤》。小说根据作者的切身经历,以日…  相似文献   

4.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本洋洋五十九万言、厚达775页的大书:《新小说派研究》。这个题目对所有外国文学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读者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该书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编选了新小说派的一些重要文论,如萨洛特的《怀疑的时代》,罗伯-葛利叶的《未来小说的道路》,布托尔的《作为探索的小说》,等等,共十篇,这是该书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部分,从中我们可以较详尽地了解新小说派的理论。第二部分选录  相似文献   

5.
韩人独立运动时期,李承晚的对外观有个萌生、转变与成型的过程,经历了从蔑清拥日防俄亲美到附美联华抗日反苏的蜕变。相应的,李承晚的对华观也由蔑清反清转向了联华疑华。李承晚的对华外交主要体现在跟中国护法军政府开展的缔交外交上,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与中国护法军政府实现了外交承认。  相似文献   

6.
唐恬恬 《当代韩国》2010,(4):107-115
1920~1930年代的中韩两地,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进一步激化了两地的社会矛盾,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转变也对当时的两地文坛产生了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抗日题材作品纷纷登场,成为时代主题。女性文坛方面,两地女性作家不约而同地转变了创作视角,抗日题材的作品成为主流。本文主要以这一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民族、阶级及性别三重压迫的社会背景下,当时中韩两地女性文坛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萧红与姜敬爱在创作中所表现出的与以往女性文学所不同的时代见解,及与当时男性作家相似的选材趋势。  相似文献   

7.
李伟长 《新民周刊》2012,(35):90-90
关注诗意不是避开苦难,更不是逃避现实,恰恰相反,注意到这些平实的乡村人和乡村生活,写出其中的诗意和智慧,同样是关注现实生活。贴地飞行,看得更为真切。《漫水》是官场小说领军人物王跃文的非官场题材小说集,它有力地说明了一点,王跃文的成功并非仅仅因为写了官场小说,就算不写官场题材,他依旧能写出足够牛逼的小说。在王跃文的笔下...  相似文献   

8.
吴小珍 《当代韩国》2016,(4):95-108
日韩合并后,韩国国内教育环境日益恶劣,1919年"三一运动"的爆发直接促使一部分韩人青年前往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上海,并进入上海各高校学习。在重视体育竞技的社会氛围之中,受吕运亨等韩人独立运动家的鼓励,不甘人后的各高校韩人学生们刻苦训练,对体育投以极大热情。他们在组建韩人体育团体的同时也积极加入各高校的体育团体,在华东地区高校间的体育赛事中为母校夺得无数荣誉,他们也因此得到了来自同学、学校,乃至上海体育界的肯定。与此同时,体育也成为韩人学生间接对抗日本、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方式之一。他们以独特的形式参加远东运动会,在国家沦为日本殖民地而不能以独立身份参与国际赛事的情况下,这些在上海地区活跃的韩人学生则成为另一种"国家代表",成为韩国国内同胞的骄傲。在敏感的政治环境下,韩人学生们还组织足球远征,这不仅受到国内同胞的热烈欢迎,还成为中韩两地足球交流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法国作家萨德历来有着色情作家的名声,其实他的小说是在其诗学主张指导下创作的,了解了他的小说诗学,才能正确解读他的小说,也才能对萨德其人做出公正评价。本文结合萨德的代表作《鞠丝汀娜或贞洁的厄运》,分析论证萨德的小说诗学理念,提出寓教于乐、激发兴趣和避免说教是萨德小说诗学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0.
提到世界文学的经典小说,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法国的斯丹达尔的《红与黑》、巴尔札克的《高老头》、《欧也尼·葛朗台》、雨果的《悲惨世界》、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等等,这足以见出它在我国的影响之大,流传之广,但同时也从另一层面看出,人们对法国小说的了解的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日战局的变化,朝鲜义勇队转移到广西继续开展抗日复国运动。李斗山等朝鲜义勇队员在广西创办《东方战友》这一刊物,并以其为阵地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在桂林进行抗日复国运动。  相似文献   

12.
当代法国作家弗朗索瓦·邦特别关注反映工人和工厂的题材,探讨全球化进程中工人境遇的边缘化和工厂世界的荒芜化等社会现象。他的代表作《大宇》引领了21世纪初全球化浪潮下法国工人题材的现实主义文学的革新。在这部作品中,作家通过对大宇破产事件的解读、对现实的断片式再现、访谈与戏剧相结合的小说创作手法,着力描绘了工人世界“日常下”的事物,呈现了全球化背景下法国产业工人断片式的生存现实。《大宇》在传统小说形式基础上的文艺创新完成了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与革新,访谈与戏剧的结合,形成了强大的现实主义张力,使小说化成了与记忆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3.
东亚中、韩、目三国的部分志怪传奇小说,反映出各自国家的女性问题和女性文化。它们都受到儒家伦理思想和礼教制度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方式不尽相同。另外,志怪传奇文学本身的幻想性、自由性等特征,在三国志怪传奇小说中的表现亦存在差异。本文分析比较日本的《吉备津之釜》、韩国的《李生窥墙传》与中国的《剪灯新话》中相应的“女鬼婚恋”作品,指出东亚三国志怪传奇小说在审美情趣、审美特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由此揭示三个民族各自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4.
曾念群 《新民周刊》2015,(22):112-112
1818年,英国诗人雪莱的19岁娇妻玛丽·雪莱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这部小说被后世多次改编,并成为大银幕最早的科幻蓝本和恐怖题材——其中摄制于1935年的《科学怪人的新娘》本是1931年《科学怪人》的续集,却超越前作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恐怖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弗朗西斯·德沃 ,法国作家 ,历史教授 ,已出版小说三部 ,其中两部以中国明代历史为题材 :《光明之路》与《光明之子》。由周汉斌译《光明之路》 ,已于 2 0 0 0年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应武大法语系之邀 ,德沃先生应于 2 0 0 2年 1 0月 2 5日来汉讲学 ,无奈命数无常 ,在他临行前一周 ,我们惊闻噩耗 :年仅 48岁的德沃在家中病故。我们深感悲痛。《法国研究》谨刊发德沃交付的两篇短文 ,藉此表达我们对这位法国作家的深深悼念。  相似文献   

16.
阿晖 《新民周刊》2023,(5):22-27
<正>本文是对国产扫黑剧的一次“扫荡”。反黑刑侦题材电视剧《狂飙》一路“狂飙”,实现收视、播放率和口碑三赢,热议破圈,成为继2021年《扫黑风暴》后国产扫黑剧的又一个高潮。当年的《黑冰》《黑洞》《绝不放过你》《征服》等,都是观众难忘的佳作,而近年来的《破冰行动》《扫黑风暴》等,到今年的《狂飙》,国产扫黑题材的剧集似乎又迎来了一个“春天”,无论是在题材选择、创作手法还是人物塑造上,都呈现出整体品质向好的趋势。国产扫黑剧都经历了哪些变迁演变,在此带你回顾。  相似文献   

17.
《从现实主义到现实》是新小说派领袖人物阿兰·罗伯-格里耶的论文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中最后一篇文章.这部论文集被称为新小说的宣言书.在这篇论战性很强的文章中,罗伯-格里耶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抨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观点,对我们理解现代小说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新小说的新观念技巧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同时对现实主义概念在20世纪的发展变化有一个局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一<三国演义>与韩国清唱的结合 朝鲜初期传入并与韩人息息相通的<三国演义>与韩国的清唱结合了起来.虽然与<三国演义>相似的作品很多,但韩国清唱仅选择了这部作品.这是因为该作品用韩国清唱表演所指向的世界观与其他作品有所不同,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结合.原因是什么呢?以下就从这一提问开始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当代韩国》2008,(3):I0002-I0002
2008年是韩国抗日爱国志士尹奉吉先生诞辰100周年,上海义举76周年。借此机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当代韩国》杂志社与梅轩尹奉吉义士纪念事业会共同主办这一会议。(详见本期“尹奉吉专栏”)  相似文献   

20.
论托多罗夫的《侦探小说类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璐 《法国研究》2011,(1):10-15
托多罗夫的《侦探小说类型学》对侦探小说的类型规则和审美标准进行了认定,并将侦探小说划分为三种类型:解谜小说、黑色小说和悬疑小说;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侦探小说的二重叙事结构、叙事要素和侦探小说的规则问题。这不仅对侦探小说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叙事结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