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诞节,没有雪,哈佛园中一片冷清。很自然,无数的家庭正热闹着。我选择了留下来,开始写哈佛读书笔记。一直没有动笔,一是因为功课实在忙,二是因为初来哈佛时,一惊一乍,什么都觉得新鲜。好像瞎子摸象,每天都兴奋地说"我知道了",但是,真正要了解她,是需要时间的。--题记  相似文献   

2.
许多人会说话,又不会说话.这句话听起来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前一个"会"是讲发出声音表达简单的意思,后一个"会"是指一种交际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身在职场,勤干和巧干是很重要的,如果还很会说话,那就更受欢迎了. 第一句:"我立刻去办!" 在职场总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常常是公司内部没有考虑周全,而客户又有新的需要.这时,冷静、迅速地作出"我立刻去办"的回应,会让上司直观地感觉你是一个工作有效率、遇事顾大局、处事果断,并且服从领导的好下属.  相似文献   

3.
正偶然地,翻阅从前的旧相册,看到儿子小时候,憨态可掬,调皮可爱的样子,我忍不住赶快喊小家伙过来,指指点点地说:"瞧,这一张,你刚满100天,肉嘟嘟的,现在倒瘦成这样了,好像我不让你吃饭似的。这张,你刚学会走路,摇摇摆摆的,像个笨笨的小熊!还有,这是你第一次领奖状,笑得多甜啊!"一张张地翻阅这些照片,仿佛重温了一遍儿子的童年。最后,我叹口气说:"小时候,你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孩子啊!"儿子听了,不高兴地说:"你的意思是说,我现在很讨厌吗?"我愣了愣,不知说什么好。今年上初中的儿子,个头儿已经快要超过我了,嗓子开始变音,说起话来嗡声嗡气,再也没有童音的清脆;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也  相似文献   

4.
正一辆"老坦克"(破旧的自行车)、一个"全天候"报修箱、十几年随叫随到、风雨无阻提供服务,没有休息天、没有节假日,这就是他多年来的工作写照。他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晚上十九点钟的太阳","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是他永恒的信条,他就是20世纪90年代的活雷锋徐虎。不想锦上添花只愿雪中送炭中学毕业后,徐虎务农几年。1975年他被分配到上海市普陀区房管系统工作,做了个水电修理工。然而,在这个平凡得看不出任何波澜的  相似文献   

5.
GDP先生的讲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在全世界,人们都叫我GDP,我的英文全名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s,中文叫国内生产总值。 在全世界,人们都很关注我。因为我代表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我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增加值的总和(各行业新创造价值与固定资产转移价值之和)。 我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我是万万不能  相似文献   

6.
又是开学.我特意准备好一个大档案袋,然后叫上当数学老师的女友,让她和我一起来到教室帮我收学费.每人900元,班里74个人,刚好是66600元.坐在讲台边,学生一个个地来交钱,女友紧张地数着,忙了好半天才收齐了73个同学的.还有一个,谁呢? 这时候,一个女孩匆匆地进来了,我连忙叫住她:"李佳妮,把学费交了.用铅笔写上名字."她"啊"了一声,一脸的不情愿,我以为她嫌麻烦,就说:"就9张钱,一会儿就好了!"她脸红红的,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塑料袋,我打开一看,晕!一兜零钱,没有100的,除了两张50的,其余全是10元、5元甚至一元的零钱.女友一看情不自禁地叹口气,很不高兴地数钱.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23)
正语言,其实只是社会,还有心理的一个外壳。还记得"恐龙、"美眉"、"东东"、"I服了YOU"、"神马都是浮云"、"鸭梨"、"人艰不拆"、"不明觉厉"、"我也是醉了"……这些语言吗?如果现在你还在看到有人用这些网络词语,有没有一种很土的感觉?换一些词语呢,比如现在仍然在流行的"特么""、酱紫""、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蓝瘦香菇"……认真想一下,是不是发现了一点造作,一点low气?17世纪英国剧作家本·琼生说":语  相似文献   

8.
来信     
《南风窗》2015,(2)
<正>1我是一名"80后"的女大学生,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呆了6年,觉得该出来了,就自己出来创业了。我没有得到资本和政府的什么帮助;跟大企业竞争,有时可能连敲门的机会也没有,但我对自己不定大目标,就是很随性地在做,所以既不悲壮,也不辛酸艰苦,基本要求就是一年一年往上走。我既不是创业家,也不是事业家,就是个小女人,做着一份小而美的事业,兼顾家庭。我觉得草根创业,拼的就是心态,是对自己的定位,是坚持走下去的心理素质。——杜励(读第1期《回归常识:新一代创业者的价值观》)2笔者身边也有放弃稳定工作加入电商大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很丑,那么你就去上网."好像只有我不能忽视这句话.我的心刺痛,源于右脸颊上一块黑色的丑陋的胎记. 像我这样一个被自卑包裹的人,哪怕是被乌黑闪亮的长发刻意地盖住了半边脸,也还是不能在阳光下出现.那么我就去上网.我取了一个极美的名字——沉鱼落雁.在网上没有人可以看到我,我是安全的,我很漂亮.那里没有讥讽或同情的目光,我不用逃避.  相似文献   

10.
正有这样一本书,它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也没有高谈阔论人生理想,而是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出了人生处事的哲理,它一度风靡全世界,印数高达四千万册,它就是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雷的《致加西亚的一封信》。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书中所倡导的"敬业"精神很值得我学习,也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正从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许多人说过:人都是不完美的。年轻时的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高到我对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没有信心。每做一件事之前,我就会思考很多次,想了很多种方式去表达,但最后说的时候一句都没有用上,说话是结结巴巴的,感觉没有把事情处理得很好。  相似文献   

12.
正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个"老大难"式的话题:房子。说实话,以前我是很不喜欢聊房子的,为啥呢,感觉在北京,买一套房子对于我来说太遥远了。既然买不起,又没有过硬的知识储备,所以聊不出啥,每到这个话题,我只能说:"有钱的怎么着都能买,没钱的咋折腾也买不  相似文献   

13.
游子的春节     
正后台职工就是我们的后台看了你们这期的《春节假日生活特刊》,尤其是"三奶奶和我家的除夕"一文感触良多。不禁想起了自己。从离开老家外出闯荡至今,我一共在外地过了三个春节。第一次在外过春节是十年前,那时,我还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名战士。因为是第一次在军营过春节,心里感觉很新鲜,所以尽管内心中多少有些想家,倒也没有特别难受。记得,当时,《中国军工报》的记者到我们连采访,很多战士都一边想家一边流泪,而我却高兴地说:"在部队过春节,那叫一个新鲜,一个快乐。"给父母打电话拜年的时候,我满心的欢喜也透过话筒传回了父母家,后来才听堂兄说,母亲在  相似文献   

14.
郭巍青 《南风窗》2010,(22):8-8
<正>"社会企业"对国人来说,毕竟是一个很前卫的概念,就算在香港,也是最近这三两年才开始较多人知道。所以包括报道"社会企业在中国"的记者在内,都不能简单地把它完全掌握。作为我国"社会企业"的一员,我觉得有责任澄清一下。首先,它不是一般所谓"企业社会责任"。不然的话,任何一家企业,只要它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没有作奸犯科、巧取豪夺,也算得上是社会企业了。其次,它也不是一般概念中的  相似文献   

15.
声音     
《南风窗》2014,(14):13-13
<正>1"我是为了改善中美之间的关系,重塑中国富人形象。最近已经很低调了,网友骂我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境界没有达到那个高度。"—陈光标陈光标就自己在《纽约时报》刊登广告,给千名美国穷人吃免费午餐并在餐后每人发放300美元一事解释说。  相似文献   

16.
挫折感、恐惧感、无力感 最近我搬了一次家(我已有3年没挪窝了),其它一切东西都很快、很容易地搬完、整理完,就是那些书刊搬起来、整起来最费时、最费力。从事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的我突然产生了“信息洪水正将我淹没”的感慨。可是,回想起童年和少年时期没有书刊可读的情形,我对这种“信息  相似文献   

17.
<正>大约20年前,台湾歌手郑智化的《中产阶级》进入大陆。当时大陆对"中产阶级"一词还处在懵懵未懂的阶段,但是那些歌词在大街小巷到处传唱:"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扛着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我的眼光很高,我的力量很小/我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偷偷跌倒。"20年后,当这种景象在台湾逐渐成为历史,在大陆却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世界无产阶级的卓越领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他晚年生活在19世纪与20世纪更替的重要时期。他完全意识到自己当时所处的重要地位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他在90年代初曾明确地表示:“我将以我还余下的有限岁月、和我还保有的全部精力,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出了问题,这很多人都能感觉到。百姓似乎更富裕了,但是并没有更幸福,也没有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一些没有钱的人对社会不满很正常,但一些有钱人也对社会不满,干脆移民海外。人与人之间缺乏足够的善意和谅解,空气中充斥着剑拔弩张的味道。19世纪的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说过:"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是理解一切社会现象的出发点。"之所以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不安的感觉,正是因为中国的社会结构调整远  相似文献   

20.
<正>马年春晚上有一首歌叫做《我的要求不算高》,具体地描绘了老百姓的中国梦。歌词的第一部分是这样的:"80平方米的小窝,还有一个温柔的老婆,孩子能顺利上大学,毕业就有好工作。每天上下班很畅通,没有早晚交通高峰,天天去户外做运动,看蔚蓝的天空。我能挣钱,还有时间,去巴黎纽约阿尔卑斯山,我逛商场,我滑雪山,这样的日子好悠闲。"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样的理想是对照着欧美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构建出来的。这么说还不够确切,因为欧美中产阶级也只有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时代才能过这样的日子。这首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