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开发开放的快慢,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国家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抓紧开发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更是刻不容缓。”①本文试图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着手,分析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的发展思路,即构建以“内联”促“外向”的区域一体化外向型发展模式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一、区域一体化是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世界和区域经济向全球化和一体化方向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尤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能够给区域内各个地…  相似文献   

2.
刘兴远 《唯实》2022,(1):52-57
一、引言与相关文献评述 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三角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国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实施正确的战略决策,充分发挥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的作用,设立经济特区,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经济区域的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发展都得到有力的证明。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形成跨地区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带。"天津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多功能经济中心城市,在跨世纪的发展中理应发挥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4.
中央     
《实践》2019,(6)
<正>划重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  相似文献   

5.
区域发展战略是针对区域发展的高层次谋划,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分。自建国以来,我国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形势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生产力在区域间合理布局,极大地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协调发展理念致力于破解我国长期存在的发展失衡问题,并为"十三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胜利。但是,相比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非常突出、非常棘手的难题。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合肥在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中,提出探索"现代农业、都市农村、新型农民",城乡融合发展的都市型乡村振兴道路,率先实现乡村振兴。文章把研究重点放在对未来"怎么办"的理论分析和思考上,为推进合肥乡村振兴和世界级"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也为深化乡村建设理论研究,破解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式微乃至衰落"的难题,提出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背景提示 1982年,国家提出"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的构想。多年来,我省一直将加强与长江三角洲的交流与合作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1990年,我省就提出了"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的决策。2002年,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到我省考察访问。同年,安徽省党政代表团赴浙江进行考察学习。2002年10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皖江开发开放座谈会,提出要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建设沿江现代化城市群。2003年,省委七届四次会议提出,以合肥、芜马铜"金三角"为突破口,培育与长三角对接点。同年,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2003年9月,我省党政代表团及经贸代表团赴江苏和上海,进行多方位的经贸合作洽谈。此外,自2002年5月选派105名县市区的主要党政领导赴浙江、江苏等省挂职学习后,去年又选派100多名县市区主要领导赴江浙沪鲁粤五省市挂职学习。  相似文献   

8.
正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到川渝黔一体化是发展的必然,是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应有之义。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正式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同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这是继"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之后,中央出台的又一项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原精袖  王思雨 《实践》2013,(9):2+49
多伦县将以建设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城四地、五个多伦",努力把多伦建设成为全区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特色鲜明、富有生机活力、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锡盟地区面向京津冀开放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04,(5):1-1
统筹区域发展充分体现了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开放沿海城市,建立深圳特区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的高速发展,开发上海浦东带动了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可靠保障。从实践上看,实现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王正方 《求贤》2007,(11):34-35
2006年5月,《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前两极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新一届德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借势发展,把加入环渤海经济圈、对接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开放带动战略的一项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2.
论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即将启动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规划编制试点问题,在检索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泛长江三角洲及其区域发展规划的理念和构想,并就泛长江三角洲及其规定性和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及其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实现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都市带建设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学新 《新视野》2003,(2):31-33
本文论证了建设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对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意义,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面临的迫切任务,着重对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提出了有实际意义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下称长三角)区域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是我国人口集聚度最高、城市化发展最快、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90年代,上海的产业结构从适应性调整转向战略性调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上海要形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要求,即"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的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至此,上海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随即,上海开始实施面向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即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其基本功能定位为集散功能、生产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和创新功能。调整产业结构是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无论是长江流域还是全国,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上海的振兴都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根据特殊的城市功能定位,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现代化、国际化、服务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北京党史》2014,(1):F0003-F0003
正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委、区政府牢牢把握深度转型的阶段性特征,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区域发展方针,充分挖掘一切积极因素,加快释放区域潜能,全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全区优质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高端产业项目加快聚集,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增强,央企经济板块逐渐形成,现代化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正在新一轮以高质量发展为特征的区域经济竞争中,贵州需要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把区域优势融入开放发展新格局,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对地处内陆的贵州而言,开放的任务更加紧迫。近年来,随着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曾经不沿海、不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8,(3)
正【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就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宁夏"两区"建设战略就是在科学发展不断创新中应运而生,并乘党的十八大强劲东风顺势而上落地生根。国务院批准建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设立银川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两区"),  相似文献   

20.
提升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在"长三角"城市发展群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宁波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弱,不仅关乎宁波的未来,而且对整个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布局、对以上海港为龙头的组合式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都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本课题旨在全面分析宁波的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现状,找出与相关城市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挖掘宁波的优势和潜力,为地方政府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