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锐智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10(2):140-147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对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的外交官和思想家。他所撰写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日本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后法律制度的状况进行了客观介绍评论。该书对日本成功移植引进西方的宪政思想和制度的评介,对清末宪政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对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的思想家。其撰写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日本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后宪政制度现状的客观评介,为近代中国输入了全新宪政思想,也为清末宪政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黄遵宪在1887年5月成稿的《日本国志》一书中,最早介绍了版权概念、版权观念和版权制度。以出版时间论,该书于1895年秋冬刊印于世,比梁启超在《清议报》中的版权论述早了3年多,对国内的影响更早、更直接。因此,黄遵宪是中国近代“版权”概念传播先行者。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法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刊今年第一期卷首语中曾向读者预告:回顾本世纪中国法学的发展历程、科学地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是本刊今后数年间的任务之一。从本期起,本刊正式开辟“二十世纪之中国法学”专栏,着手这一工作。 20世纪的中国是历史上的其它世纪所无法比拟的,其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都关连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辛亥革命,导致皇冠落地,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寿终正寝;抗日战争的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三年解放战争,迫使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利益的中华民国退出历史舞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世界东方,宣告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六、七十年代发生的十年文革及其后的改革开放,都提供了深刻的教训、经验与启示。失败与胜利,悲壮与激昂、血泪与欢乐,交织进行,波澜起伏。历史上的哪一个百年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呢!20世纪的中国法学,紧随中国国家社会的这种发展变化而相应变迁,几经曲折,终于在世纪后期,迎来灿烂春天。中华民族有辉煌的古代文明,有光彩夺目的古代法文化。同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代法学相比,近百年来的中国近现代法学还显得年轻。而惟其年轻,正显得生机勃勃,昂扬向上。我们愿与读者诸君一起共同回顾、总结本世纪中国法学的百年历程,共同创造和迎接21世纪中国法学的辉煌。 相似文献
5.
黄遵宪(1848-1905),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观日道人、东海公等,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外交家、史学家和思想家。其撰写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日本的百科全书式著作”。〔1〕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进行了全 相似文献
6.
清末是中国法学教育的近代化时期,是中国的法学教育一步步突破传统模式,开始以西方资产阶级法学教育的思想、方法来培育法律人才的特定的历史阶段。虽然这种清末新式法学教育的幼稚和急功近利一定程度地使得仓促敷应的近代法学因缺乏适当的学术积淀而不免“质低量微”,但清末新式法学教育直接催生了近代法学,培养和造就了大批新式法律人才,并不断推动着近代法学研究向深度与广度拓展,逐步促进了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法律教育与中国近代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中国近代法律变革的宏观背景 ,通过对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起步、成长过程 ,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内涵、基本特征以及在促进中国近代法学诞生与发展中的作用的论述 ,阐述了法律教育对于中国法律人才的养成、法学著作 (包括译著 )的出版 ,法学刊物的面世 ,近代各个法学学科的诞生的重要意义 ,并对改革中国现代法律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9.
10.
美国法学教育对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论述美国法学教育从社会需要出发、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机制,分析了我国法学教育中存在的散、乱、差及重理论轻实用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我国法学教育进行改革的途径及美国法学教育对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刑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 ,虽然很早就诞生了刑事法律 ,也很早就出现了研究这些法律的律学。但在中国古代 ,并没有刑法学这门学科。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学是在吸收消化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刑法学的基础上 ,逐步诞生及成长的。本文分三个方面 ,试图对这一过程作一些描述 ,对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若干部代表作进行评述 ,并对其基本特征以及对中国现代刑法学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学在概念分析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中国性质、中国品格和中国逻辑。也正是这样的概念属性,决定了中国法学在当代或者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困境仍然是一种现代主义困境。因此,重申并更新现代主义内涵仍然是中国法学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必须面临的发展主题。 相似文献
13.
论问题引导型法学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知识不仅可以而且应该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传授。所以,我国的法学教育必须实现从“知识灌输模式”向“问题引导模式”的转变。“问题引导模式”的内核在于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师自身具备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前提下,“问题引导模式”的实施还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因地制宜选择教学方法;掌握提问技巧;消除权威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法理"古已有之。但"法理学"、"法律哲学"名词则自域外传入,并为中国法学家所广泛认知与界定。总体而言,不仅存在着"法理学"与"法律哲学"概念的错混,而且在实质上,"法理学"理论的发展,比"法律哲学"更见成效。 相似文献
15.
现代行政法学的建构与政府规制研究的兴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早期行政法学普遍经历了从行政科学到法律科学的转向,而现代行政法学则从以司法审查为中心转向以行政过程为中心。发韧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政府规制理论为现代行政法学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分析工具,有助于革新传统行政法的概念架构和学理体系,建立起对真实世界行政过程有解释力的现代行政法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黄茂钦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2(4):117-119
《巴黎手稿》,即《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发源地,它所确立的哲学逻辑框架和哲学理念为马克思后来的各种理论思想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这也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色(即本质、宗旨和方法论功能)提供了具有本原意义的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法律渊源--以法学方法和法律方法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法律方法的角度看法律适用是一个关于“法律是什么”的认识理性 ,而法律适用中法律渊源内部冲突的解决是一个“如何实现法律”的技艺理性。从两者的关系上看 ,认识“法律是什么”是“如何实现法律”的起点 ,“法律是什么”也仰赖于“法律如何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从法律责任角度重新认识法学基本理论问题八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法理学者存在不少与部门法理论和法制实践相矛盾的观点,这与法律责任理论的错误有关。本文从法律责任角度,对我国传统法理学中若干基本理论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审视了我国法理学的发展,从其主题变奏的十五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勾勒了当代中国法学发展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最近的热点新闻“副教授换妻”事件的探讨分析,引出对我国《刑法》规定的聚众淫乱罪的存废问题的思考。此罪在法理上存在着刑事立法者价值衡量观的失衡、道德干预的过度以及对性自由权的不正当侵犯三大缺憾,必须对之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