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原苏联那片辽阔的土地上民族冲突迭起,局势紧张动荡。激烈的武装冲突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直接的物资损失,而且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并使数十万人沦为流离失所的难民。无论是过去的苏联还是苏联解体后建立的独联体,都未能制止已经发生的民族冲突。近年来,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愈演愈烈,战火蔓延到一个又一个新的地区。围绕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归属发生的亚美尼亚同阿塞拜疆两国的冲突已经持续了5个年头,迄  相似文献   

2.
独联体不平静的三月俱孟军今年3月,独联体国家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是个不平静的月份。俄罗斯著名电视节日主持人利斯季耶夫遭暗杀、阿塞拜疆特种警察部队的叛乱、哈萨克斯坦议会被解散、乌克兰议会废除克里米亚宪法、白俄罗斯总统与议会的冲突、摩尔字瓦德涅斯特河沿岸的...  相似文献   

3.
谢荣 《瞭望》1992,(47)
莫斯科专电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1月2日发布命令,宣布:对北奥塞梯和印古什共和国实行为期1个月的紧急状态。总统令指出,在北奥塞梯和印古什最近爆发了大规模的民族冲突,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局势急剧恶化,已危及到了俄联邦的安全和领土完整。在实行紧急状态期间,俄政府在北奥塞梯和印古什共和国建立临时政府机构,接管一切权力,俄副总理希扎被任命为临时政府机构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4.
莫斯科专电 持续了近两个月的苏联阿塞拜疆共和国和亚美尼亚共和国内发生的民族风波,是戈尔巴乔夫执政3年来最大的一次民族纠纷,引起苏联人民和世界舆论的关注。目前这两个共和国的局势已基本平静,但有关这次民族纠纷爆发点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的问题,尚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5.
自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共和国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自成独立国家,南斯拉夫国内局势继续急剧变化;联邦军队人民军曾对斯洛文尼亚干预,人民军与地方部队发生了长达一周的流血冲突,联邦最高当局终于宣布从斯撤军;与此同时,克罗地亚的独立引起的同塞尔维亚冲突则在迅速升级,使南斯拉夫国家命运处于危急关头。 联邦主席团关于人民军立即撤出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领土的决定,是7月18日发布的。决定还规定,人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1,(20)
●美国洛杉矶警察1日使用暴力驱散该市举行的一次"五一"游行活动,并逮捕100多名示威者。游行主要目的是敦促政府重视保护新移民的权利,并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5月1日凌晨,数千名菲律宾前总统埃斯特拉达的支持者在总统府附近与警察部队发生流血冲突,菲总统阿罗约宣布首都地区进入"叛乱状态"。目前,首都马尼拉局势已恢复平静,"叛乱状态"令于6日被解除。●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布什1日就核裁军及两国关系等问题进行电话交谈。布什强调美国不想在战略稳定问题上作出单方面决定。普京表示,为进一步削减核武器和消除潜在的核对…  相似文献   

7.
波黑塞族政治危机导致政权分裂●本刊特约记者杨成明贝尔格莱德专电最近,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普拉夫希奇同共和国议会和政府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发生的严重分歧,导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公开干预,促使双方冲突骤然升级,分裂加剧,实际上塞族共和国已出现两个政权。普拉...  相似文献   

8.
1920年苏联国内战争结电后。列宁指出要把工作五点转移刘建设上来,这时他已记买到这个主张与战时共产主义的冲突。战时共产主义是指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布)党为战胜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而采取的一种做法,它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的弊病在转人和平建设时期之后日趋严重,以致触发喀琅施塔得叛乱。喀琅施堵得的水兵农民成分居多,由于他们对战时共产主义的余粮收集制不满,在阶级敌人挑拨下发生叛乱。列宁说,这个事件是一道闪电。它促使列宁和俄共(布)下定决心废止与和平建设相停的战时共产主义。1921年3月17日,正当镇压叛乱的军队向喀琅施塔得进发时,在莫妇科召开的俄共了布)十一大一致通过了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的建议.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用  相似文献   

9.
正苏联将高加索山以南称为外高加索,划分成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三个加盟共和国,也就是常常被人提起的外高加索三国。格鲁吉亚地处黑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古丝绸之路和现代欧亚的交通走廊,因为特殊的战略位置,格鲁吉亚成为美国、欧洲和俄罗斯  相似文献   

10.
中亚安全形势日趋复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义上的中亚地区包括中亚 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 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和外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三国。中亚五国都属于穆斯林国家,信奉伊斯兰教,同属于泛突厥文化圈。随着里海及中亚地区的石油资源大规模开发的到来,中亚地区已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愈趋复杂。 中亚各国原属于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相继获得独立并加入独联体,成为独立的共和国。 中亚地区的战略地位以前并没有受太多的重视。然而,当里海及中亚地区隐藏着丰富石油…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各地区的形势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亚太地区的安全态势处在一种再构筑的“流动”状态,总的趋势是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新的历史时期;中东地区发生了深刻变化,阿以冲突在对抗了几十年之后开始了和谈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海 湾局势仍处于动荡之中;非洲国家正在寻求政治变革、力求和平解决冲突,寻求发展经济、改善人民极度贫困的生活;拉美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喜人,中美洲地区冲突结束,经济实现了增长。本刊分两期对这些变化作扼要介绍,上期已发了一篇,本期再发三篇。  相似文献   

12.
布鲁塞尔专电 欧洲共同体近一个多月先后四次向南斯拉夫派出特使团进行调解而未能平息事态后,8月6日在荷兰首都海牙举行了紧急外长会议,商讨解决南危机的对策。在法国的提议下,西欧联盟常务理事会7日举行会议磋商解决南危机。欧安会35国7月会议讨论了南斯拉夫局势,8月8日和9日又在布拉格举行有关南问题的紧急会议。不久前,中欧和南欧六国首脑也举行会议讨论了南局势。欧洲特别是欧共体国家对南局势如此关注不安并采取一系列行动,说明南局势发展对欧洲关系重大。 6月25日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个共和国宣布独立后,南局势急剧动荡,不断发生武装冲突,其规模之大是欧洲战后40多年来从未发生过的,国家面临内战和分裂的危险。6月28日起,欧共体三次派出由卢森堡、荷兰和意大利三国外长组成的“和平使团”赶赴南斯拉夫进行调解,呼吁南各  相似文献   

13.
莫斯科专电 12月21日,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在阿拉木图经过3个半小时的会谈,发表了宣言等6项文件,宣布苏联不复存在,同时由与会的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塔吉克和吉尔吉斯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从而改变了地球1/6土地上的政治地理面貌。与会者联名致信未被邀请到会的戈尔巴乔夫,通知他:苏联总统职位已被取消,限他在12月份内辞去苏联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塔吉克斯坦局势又趋复杂化。政府军队中出现兵变,反对派武装攻势加剧,冲突双方和谈受挫,这使人们对这个中亚共和国的和平前景感到渺茫。 塔吉克斯坦原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人口500多万,面积14万多平方公里。1992年5月,政府同反对派的政治对抗酿成了武装冲突。这年9月,反对派以武力胁迫当时的总统纳比耶夫辞职,使这个山地之国陷入了全面内战。同年11月,拉赫莫诺夫当选为议长,并履行国家元首的职能。在以俄罗斯军队为主的独联体维和部队的支持下,政府控制了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反对派主要武装退入相邻的阿富汗一侧。然而,战乱并没有平息。4年来,反对派武装不断从它控制的地区和阿富汗一侧向塔政府军发动攻势。  相似文献   

15.
7月15日,以色列内阁举行会议,讨论以巴冲突局势最新发展和以政府将采取何种军事行动对付以巴冲突。核心内阁成员、国防部长本·埃利泽说,自美国国务卿鲍威尔6月底中东外交斡旋之后,巴方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实施停火,巴方针对以色列的枪击和其它暴力事件有增无减,以巴局势继续恶化。沙龙总理在会上说,他已经派私人代表在约旦河西岸城  相似文献   

16.
莫斯科专电6月17日深夜,阿塞拜疆总统埃利奇别伊在反政府军进逼首都巴库的情况下携带家眷以及人民阵线的支持者秘密乘直升机离开巴库,飞往家乡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山中的克列克村。尽管议会一再呼吁总统回首都履行职责,埃利奇别伊都拒不返回巴库。最后,议会不得不解除他的一切权力,并将总统权力转交给议长阿利耶夫。6月4日,阿政府军和内务部特种部队奉命前往阿  相似文献   

17.
华盛顿专电 美国国务卿贝克于2月10日至18日对独联体7国进行了为期9天的穿梭访问。这是贝克在3个月内第三次前往独联体国家访问,表明美国十分重视同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建立和发展关系。 贝克的访问分两个阶段进行。从2月10日至16日,贝克依次访问了摩尔多瓦、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接着又前往俄罗斯访问两  相似文献   

18.
莫斯科专电 从莫斯科向南发出的列车犹如一条长龙,在俄罗斯辽阔的大地上,在沿海的青山翠岭中驰骋,把一座座村庄,一片片田野远远抛在后面。 我们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是苏联外高加索的三个共和国——格鲁吉亚、阿尔明尼亚和阿塞拜疆。外高加索地处高山地带,面积271万平方公里,人口420万,是苏联热带作物生产基地,工业和旅游业都比较发达。外高加索美丽的南国风光,  相似文献   

19.
巴拿马城专电 巴拿马政治危机已持续一个多月,目前正趋于升级。反对党更有组织地掀起了抗议浪潮,矛头直指现政府和国防军司令诺列加将军;来自美国的压力有增无减;执政的全国民主联盟内部出现明显分歧,军政当局处境困难。7月10日首都4万示威群众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的事件,加剧了局势的动荡。巴拿马政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自6月8日以来,巴反对党和一些群众团体利用前国防军参谋长迪亚斯揭露1984年大选舞弊等问题,展开一系列反军政当局的斗争。示威游行接连而起。为缓  相似文献   

20.
美国和伊朗在海湾已由间接对抗的水雷战,进而发展到直接武装冲突。最近,美国又宣布对伊朗实行经济封锁,伊朗则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相威胁。虽然美伊双方都不愿使它们之间的冲突扩大,但这种报复和反报复的恶性循环,有使局势日益恶化的危险。 目前,有关各万围绕联合国598号决议正在展开紧张的活动,以图结束持续7年之久的两伊战争,从而缓和海湾局势。两伊对该决议所持的立场有所靠近,但差距仍大。大国军事力量的卷入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会使局势复杂化。有关各方应当尽力克制,不要使事态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