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莎 《党政论坛》2009,(19):22-24
一、社会转型对政党转型的要求 1.社会现代化转型对政党基层组织造成了外部压力。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为农耕社会,作为—个后发的现代化国家,其外在压力要求陕速实现转型和发展,而其社会成长尚无力量支撑转型,政党必然成为其转型推动的主导力量,并为适应这种现代化的转型,自身组织结构、运作机制和动员方式亟需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2.
政党现代化是时代发展对政党变革的新要求.社会主义政党的现代化既要借鉴其他政党变革发展的经验教训等政党文明的成果.更要从本国国情、世情、以及国家发展实际出发,通过推进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创新,巩固执政基础、提高合法性,发展政党民主和法治,转换职能、实现党政分工等内部改革及大力培育公民社会等外部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政党权威是中国现代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在实现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必然对政党权威提出挑战,必然要求从传统的人治型政党权威到现代的法理型政党权威的转型。在分析了确立政党权威的来源以及中国政党权威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的基础之上,重点探讨中国政党权威转型在当前所面临的多重挑战,提出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权威重建和强化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4.
张旺 《学理论》2013,(2):28-29
在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政党的角色是政治生活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政党体制是政党活动的基本规范,政党体制影响着政党的行为逻辑。非洲国家的政党体制形式多样,并且不断变化。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政党,它们不成熟的体制在应对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诸如政治权威的合理化、政治结构的重组和政治参与的扩大等要求方面,在功能上是欠缺的。对非洲的政治发展问题中的政党体制原因分析,一国的政党体制要与其特殊社会情况相适应,复杂的社会中需要制度化的、自主性的、凝聚力的政党体制。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政治文化的自身特点和消极因素,已严重制约了政治现代化发展进程.为顺利实现这一社会发展重要目标,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实现转型的基本途径有:自上而下的政党文化的创造性更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扬弃西方政治文化是建构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的他山之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客观对待传统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6.
王韶兴 《理论探讨》2012,(4):111-113
维护社会稳定是政党的基本职能,政党建设与社会稳定有内在关联.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有其客观规律需要我们去认识和把握.对这一规律的深刻认识与自觉遵循既是政党执政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党能力建设的重要标志.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价值指向,以增强中国共产党治党理政能力为核心内容,以实现党的建设与社会稳定的科学发展为目标追求,思考中国共产党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的基本要求及其实现机制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问题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其重要意义在于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价值导向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传统政治文化的自身特点和消极因素,严重制约了政治现代化发展进程.为顺利实现这一社会发展重要目标,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实现转型的基本途径有:自上而下的政党文化的创造性更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扬弃西方政泊文化--建构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的他山之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客观对待传统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政治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党社会整合功能的发挥对形成统一性和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社会秩序的建构和社会矛盾的消解意义深远。政党社会整合功能的有效运作有赖于利益关系的综合协调和权力结构的规范演变,并促推政党自身的变革转型和现代化。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快速的社会变迁和结构调整,其带来的环境置换让中国共产党处于一个全新的活动空间之中,特别是随着体制内在的结构要素、组织体系、运行模式的转变,传统时期的社会整合的方式和作用范围日益受到局限和制约。面对日益开放和分化加剧的现实中国,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功能的积极发挥有赖于自身功能的转换和调适。这个转换和调适的过程贯穿于党(执政党)的领导和执政、价值意义、整合机制、组织创新的全部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现代化政党、全面自我提升和再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政党所处环境的改变,不仅影响政党组织的嬗变,而且是导致政党文化嬗变和转型的根本原因。政党政治研究中"群众性政党模式"、"全方位政党模式"和"卡特尔政党模式"等三种先后替代的研究模式,恰恰说明了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政党文化变迁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后,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迅速转变、社会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的政党纷纷进行政党文化的革新。在中国社会双重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也在与时俱进地创新政党文化。党的创新理论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正是党适应社会变迁推进政党文化创新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钟德涛  李俊 《理论探讨》2006,3(1):163-165
中国政党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决定了完善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进党自身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是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完善的本质要求,其合乎逻辑的路径选择在于从党与国家和社会的动态关联中去把握:从党与国家的关系层面而言,党要采取现代化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党与社会的关系层面而言,要不断提升党适应和整合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政党主要扮演两种角色,即治理的主导角色和参与角色。政党将逐渐向执政者、提供者、组织者和服务者转型。当务之急就是适应现代治理的时代需求,不断转变政党职能角色,以服务为导向、以合作为手段,实现党内治理的民主化和国家治理的理性化和现代化,建设一个真正的服务型执政党。  相似文献   

12.
闫玉俊 《学理论》2014,(2):271-272
中国正经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命线[1]。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现代化转型是其必由之路。在现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只有及时更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完善它的教育机制,才能有效地保障其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在借鉴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和机制,促成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论点集萃     
政党现代化 浙江大学法学院陈小华撰文提出 :按照现代化的一般概念 ,可将“政党现代化理解为一个由近代政党向现代政党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过程就是政党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 ,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使自身组织结构、功能、活动方式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过程。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关于党的现代化的理论指导 ,充分体现了实现党的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政党现代化的内容具体可概括为 :一、理论现代化 ,即党的领导的思想和理论的现代化 ;二、制度现代化 ,即实现党的领导制度、领导体制及运行机制的现代…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政治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当下中国的改革处于深水区、攻坚期。中国的转型在经济领域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政治领域是政党、国家、社会不断分离的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转型主要体现为国家与社会由一体逐渐分离。当下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党政关系的调整,我们要通过政党、国家、社会三个层面的改革来增强政治制度对现代化的适应性,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计划经济社会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必然会产生一些特殊的社会问题,从而对中国的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提出独特的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解决这些特殊问题的优势,是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31)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既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一脉相承,又顺应世界政党发展的现代化趋势。基本途径就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只有不断学习的政党,才能长久执政、提高适应性、加强凝聚力;本质要求就要建设服务型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角色、功能和合法性的现代化。根本动力是建设创新型政党,实现党建理念的更新、执政基础的扩大、执政方式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权威是政治的必然要索.社会转型期,一个稳固的政党权威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党发挥双重整合功能.在这一过程中,政党必须承担起推进政治成熟的责任和使命.借由政党权威通往政治成熟,不失为一种社会成功转型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8.
国家治理现代化迫切要求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是增强国家治理现代化主体的前提,是党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党的执政能力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经济全球化催执政环境的不确定性的挑战,二是政治民主化浪潮的挑战,三是社会结构深刻转型的挑战,四是党自身状况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从加强政党自身治理、优化政党执政方式、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四个方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德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传统产业无产阶级的人数日益萎缩,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阶级基础和大选成绩;为了吸引人数日益上升的中产阶级成员,德国社会民主党通过了《哥德斯堡纲领》,实现了由“阶级党”到“人民党”为主要特征的第二轮转型;转型后的德国社会民主党获得了广大中产阶级选民的认可与支持,取得了党员人数和大选得票率急剧上升的巨大成就,但从其党员构成来看,它仍然是一个工人党员为重要成份的政党,从其政党性质来看,它仍然带有无产阶级政党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提升转型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是政党现代化和党建科学化的必然要求。转型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关键在于提升其服务功能;发挥其服务功能的空间界限在于从"公权领域"向"社会领域"转变;其服务功能的内容边界在于恪守本职的前提下提供服务与引导服务,而不是越俎代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