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领导干部既要干成事,又要不出事,做到这样几点很重要: 增强责任意识。清朝顺治帝钦定的《御制人臣做心录》中讲:“大臣不廉,无以率下,则小臣必污;小臣不廉,无以治民,则风俗必坏。层累而下,诛求勿己,害必加于百姓,而患仍中于邦家。欲冀太平之理,不可得矣。”  相似文献   

2.
《先锋队》2010,(9):4-4
天津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臧献甫不久前谈到加强廉政建设时说,廉政和勤政是对于部的基本要求。不廉无以立身,不勤无以成事。在实际生活中,不廉和不勤往往是“孪生子”,一些腐败分子或因贪欲而丧失了工作上的进取之心,或因懒惰而贪恋物质上的享受。  相似文献   

3.
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在这里,"不廉"与"不耻"既相提并论,又互相联系.可以说,"不耻"是"不廉"的精神前提;"不廉"则是"不耻"的直接恶果.  相似文献   

4.
格言·警句     
《先锋队》2013,(11):7-7
【原典】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五代史·冯道论》  相似文献   

5.
朱元璋乃明朝开国皇帝,在位期间,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深受百姓拥戴和称颂。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他勇于并善于治贪倡廉。其一,抓要害,正“上梁”。治国之道,重在治吏,官吏不廉,国家必乱。朱元璋深谙此道。他认为,治贪倡廉的关键在于先正“上梁”,因为大官不廉,小官自然贪婪,这叫上梁不正下梁必歪;反之,大官不贪,  相似文献   

6.
《党员干部之友》2014,(9):28-28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 )典出:《荀子·大略》 原文: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能而居之,诬也;无能而厚受之,窃也。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相似文献   

7.
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在这里,“不廉”与“不耻”既相提并论,又互相联系。可以说,“不耻”是“不廉”的精神前提;“不廉”则是“不耻”的直接恶果。这种因果关系再次提  相似文献   

8.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原甘肃铝业公司总经理潘世元等人重大贪污受贿案纪实张举儒陈毅元帅曾经说过:“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但仍有那么一些人在贪欲驱使下,终因伸手而被捉。潘世元等人则是又一实例。1995年,甘肃省纪委、省监察...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1,(22):44-44
西方有句谚语说:“如果你骗我一次,你应该感到羞耻;如果你骗我两次,我应该感到羞耻。”依我看,如果“你骗我三次”,则是政府的羞耻。骗人者以骗为荣,以骗为生;而被骗者因无以制裁骗人者而感到愤怒,就意味着社会进入某种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人在语言习惯上喜欢把"廉耻"放在一起使用,顾炎武在《廉耻》一文中说:"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为何这么说呢?顾老夫子指出:"不耻则无所不为。"纵观历朝历代,那些大贪巨蠹,无不是既无廉,又无耻,北魏大贪官尉景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刘建明 《先锋队》2013,(10):47-47
解决党员领导干部作风不实、不正、不廉的问题,要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穿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照镜子"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提,是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其目的就是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改正不足。"照镜子"首先必须选对镜子,不同的镜子照出的效果必然存在差异。譬如":哈哈镜"让人像变形",放大镜"则会放大观测目标,"显微镜"则可以把细小问题暴露无遗。"照镜子"时,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2,(1):34-34
常学习以明德。“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实践告诉我们:共产党人学习传统文化,才能明德之重要;学习新理论,才能明德之内涵;学习先进典范,才能明德之体现。倘若借口工作忙而不愿学、有学历而不需学、能对付而不必学,或者为装门面而假学、为防检查而浅学,那就不仅难以明德,反倒会败德。  相似文献   

13.
读点经典     
《庄子》二则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秋水》)  相似文献   

14.
知人,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一般同志而言:不知人无以辨敌我,不知人无以明善恶,不知人无以择交;就领导同志而言,则不知人无以举贤,不知人无以善任。从前,鲍叔牙荐管仲,于是齐桓公得以称霸诸侯;徐庶荐诸葛亮,刘备遂有西蜀,使天下成为鼎足之势。楚怀王不用屈原,终于客死秦国;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言,项羽不纳范增之谏,卒至兵败身亡。可见,一成一败,  相似文献   

15.
有胆无私反腐败康建成某单位一局长抓基建,染指几万元。另一局长用公款高标准装修了住房。干部群众看在眼里,气在心上。这次反腐败中,局领导大会动员小会讲,关起门来自查自纠一番后,给上级打报告:“本局没有违犯中央五条规定的问题。”这个单位的群众忿忿说:让不廉...  相似文献   

16.
范富文 《先锋队》2011,(1):39-41
“干部廉不廉,不妨看过年”,这是时下坊问流传甚广的一句民谣。在我国,历来有过年长辈给小辈发“红包”的习俗,寓意让小辈来年平安、发财、高升.而如今,这一习俗在官场上已被演绎成为一种交易的手段: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着国人崇尚礼尚往来的心态,  相似文献   

17.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  相似文献   

18.
经典语录     
<正>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韩非子·主道》)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淮南子·兵略训》)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大学·经上》)  相似文献   

19.
郭蕊 《广东党史》2016,(6):54-56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治理一个国家,关键是执政党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而我国,党的规矩建设是在其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九月会议是党的规矩的全面总结升华,通过分析九月会议中党所制定的方方面面的规矩,来为当今党的规矩建设寻求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支部生活》2010,(4):40-40
春秋时期的《国语·晋语四》说:“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礼记》云:“同窗为朋,同志为友。”孙中山也在其著名的《总理遗嘱》中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