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一、60年代的政治代 当一个年龄群被动员起来导致或抵制政治变迁时,一个政治代就形成了。从19世纪初到当代,大多数政治代都是由青年人创始和完成的。美国最近的政治代活动发生于本世纪60年代,青年领袖在大学改革、民权和越南战争等问题上成功地团结了他们的同辈。在进行了近十年的抗议之后,60年代政治代结束了,接着的70年代和80年代是一个政治保守主义时代,  相似文献   

2.
<正>"天降大任于一个年代,成就一代人的伟大,那一代人可以是你。"讲述"南非之魂、黑人领袖"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传奇一生的影片《曼德拉》,在刚刚过去的7月登陆中国大陆。在非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曼德拉是为数不多的得到官方与民间,以及不同派别的人普遍认同和尊重的政治领袖。他曾称,"我二十多年在罗本岛狱中生活的精神支柱来自中国!"  相似文献   

3.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曾有一个世界范围的学生运动高潮。当时的中国新闻报刊曾把这个世界性的学生运动说成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伟大影响,称之为世界红卫兵运动,这种提法很不准确,而且大有以我为中心的味道。一些60年代的学生领袖出身的西德学者,不赞成把60年代末欧洲学生运动与中国文化大革命相提并论。他们认为虽然运动有缺点,有错误,但是反对垄断资本的专制独裁统治和侵略政策、争取民主、自由、人权、进步的运动主流应当肯定并予以高度评价的。  相似文献   

4.
在东亚威权主义体制下,政治领袖大权在握,推行强人政治;受过良好教育、拥有专门知识和专门特长的技术精英和管理精英所组成的精英领导集团实际上掌控着国家政权,位于政治权力金字塔的顶层;军人势力对国家政治生活拥有巨大的干涉能力;推行"一党独大"的政党制度;而工商企业界和宗教势力影响有限,在政治权力谱系中的地位边缘化.  相似文献   

5.
国外政治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作者提出 ,政治发展本是人类政治生活始终面临的基本问题 ,但自觉的政治发展研究则始于本世纪 50年代 ,国外政治发展研究的进程分为酝酿期 (50年代 )、活跃期 (60 - 70年代中期 )和低速期 (70年代中期以后 )三个阶段 ,作者在引述了塞缪尔·亨廷顿等人有关政治发展的内涵的观点后 ,明确提出更赞同我国台湾学者陈鸿瑜的观点。该文引述了西方学者对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这两大政治发展的研究主题在不同时期所阐发的观点。最后提出了国外政治发展研究对我国民主建设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6.
70年代宋到80年代末的十余年间,中国大学生的行动主义引人注目,它对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影响不能低估,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探讨大学生的行动主义对于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政治文化形成以及掌握学潮发生发展规律并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大学生行动主义研究成果简述对大学生行动主义的研究。国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论述学生行动主义的文章、书籍比比皆是,最重要的原因固然是60年代的事实证明大学生动乱是破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对社会安定和政治秩序造成深刻影响。P·G·Altbach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7,(7)
正20世纪60年代是中国多灾多难的年代,我从高中走进高等学府,惬意的读书生活、激烈的政治运动、疯狂的文革动乱,给我的一生刻下难以忘怀的烙印。现在虽然我已年逾古稀,但那逝去的青春岁月仿佛还在眼前……  相似文献   

8.
当代青年的政治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价值观念是青年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的是青年关于政治现实和政治理想的一般评价。由对这种评价的分析出发,我们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它依据的尺度及其含义,以此来把握青年政治意识的内在结构;若从青年的政治行为层次着眼,则可以对他们的政治态度、政治行动及其相互关系有全面的理解。70年代末以来社会政治生活的起伏变化,无疑是促使青年的政治价值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的最强有力的时代因素;而青年价值观念的变化从来就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它甚至影响到社会政治生活,这种影响到80年代末达到登  相似文献   

9.
任延刚 《学理论》2012,(26):8-9
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空前的发展。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迎合了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需求,而且还对各区域的经济、政治乃至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政治生活更趋民主,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然而,这种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在当今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将面临许多更加纷繁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60年代,一批西方思想家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和对资本主义理性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政治理论”——一种生态学、环境学同政治学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思想理论在70年代同环保运动相结合,导致了绿党在西方国家的产生。绿党的出现,对西方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西方各国的绿党中,尤以德国绿党影响最大。 德国绿党以环保运动成名,但是其关心的不只是单一的环境问题,而是以生态环境为契机,藉此反映全新而又广泛的政治要求,并谋求彻底改变现  相似文献   

11.
政治体制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如果不从社会成员的传统政治态度和观念上进行变革,政治民主化的实现将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因为建设高度的社会民主,是一项全面、综合、动态的社会系统工程,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民主生活、心理结构都是互相关联的,如果不从观念上进行变革,政治民主的成果也难于巩固。那么,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当前应当改变哪些观念呢?笔者认为,应当改变以下几种错误的观念。 (一)要改变把政治民主和领袖权威对立起来的观念。发扬政治民主和维护领袖权威,从根本上来说是完全一致的。但有些同志觉得,现在不是发扬民主做得不够,而是“民主讲多了”、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60年代发生的全球性学生造反运动、80年代中国和东欧连续发生的学潮,一直引起国际间的普遍关注,人们注意到学生群体作为一个社会集团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起着极大的作用。因此,研究学生群体集团意识的产生、发展、消亡便被摆在一个重要位置上。集团意识是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特殊利益的社会群体意识。在阶级社会中,各集团的经济地位、生活条件、收入与收入源泉、劳动分工、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社会声望以及政治地位等等各不相同,由此产生的物质利益对立和政治权力冲突,必然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反映出来,形成了包括集团欲望、情感、习惯及政治态度等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学生集团意识就是学生群体对本集团共同利益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社会政治生活各方面的态度,是一种“同类意识”、“我们感”。  相似文献   

13.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价值观。个人主义坚持个人是万物的尺度,以个人利益标准判断人们行为的得失;集体主义坚持社会本位,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衡量人们行为的价值。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通过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伦理生活表现出来。政治上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平等、人权,三权分立、多党制是其理想的政治模式;政治上的集体主义重视集体人权和社会解放,要求选择和建立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把民主集中制作为政治生活的根本原则。经济上的个人主义追求经济活动自由化,私有财产制…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与青年政治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是1990年代以来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思潮之一。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和思想观念、思想体系和意识形态、社会实践和群众运动的民族主义,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政治社会化产生着积极影响;但由于其“应激型”的特点、理论建构的模糊和发展前景的多向性、运动形式的非组织性等也对青年的政治社会化产生种种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信息网络化对当今各国政党影响巨大。美国作为世界上现代政党的发源地之一以及信息网络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信息网络化对其政党乃至政党政治的影响值得深思。尽管在世界政党谱系中,从政党组织功能与政党领袖作用、政党纪律与党员自由度、政党封闭性与开放度等三个关系维度观察,美国两大政党均呈现出极化(极端化)特征,并非当今世界政党的典型代表,但信息网络化对美国政党政治的影响具有典型意义。在技术层面,信息网络发展对美国政党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内容层面,信息网络化使美国选举政治个人化与政党空心化现象加剧,这具体表现为"互联网总统"的胜出、领袖个人与选民关系的强化、政党与选民关系的弱化等。另外,信息网络化容易助长"肮脏政治"与"网络暴政",甚至使虚拟政党具有超越传统政党的趋势。就当今世界政党政治发展而言,政党信息网络化、开放化、个人化和空心化等似乎具有一定趋势性。  相似文献   

16.
对1043名中小学生进行图片测验,分析儿童政治认知的现状与特征。研究发现,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警察、媒体和教科书中经常出现的政治领袖是儿童政治认知的初始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政治认知开始从权威人物转向制度,但我国儿童的领袖意象在其政治认知中始终存在;儿童的政治认知与其认知水平有很大关联,到了七年级和八年级时,他们对政治系统的一些基本知识已有所了解,但对制度运作规则的了解不及对政治知识的了解;儿童的政治认知也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针对儿童政治认知的现状与特征,学校的政治教育和大众宣传要采取相应措施,引导儿童逐步形成正确和正面的政治认知。  相似文献   

17.
熊彼特的精英民主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产生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主理论。熊彼特认为民主是候选人对政治领导权的竞争,由竞选获胜者组织和领导政府。熊彼特的精英民主理论是以创新理论为内在基础,对韦伯选举领袖民主思想借鉴吸收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同志们: 广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三届二次年会暨全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已经开了两天,今天就要闭幕了。这次会议表彰了上年度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奖励了一批优秀论文的作者,有十个单位的代表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会议开得很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此,我代表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对这次会议及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表  相似文献   

19.
二月七日到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是一个从工会领袖迅速上升为政府总理的人物。在澳大利亚的政治家中,走这条道路的人是不多见的。去年三月五日,澳大利亚工党在大选中获胜,不仅击败了执政七年多的自由党一国家党联盟,而且在议会中得到了比预期要大的多数。当时,霍克取代海登成为工党领袖仅三个星期,他当选议员也才两年多。澳大利亚舆论界认为,霍克“个人的影响”在这次选举中起了不小的作用,为工党争取到了更多的选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面对20多万人呐喊出的“美国梦”,成为最响亮、最震撼人心、最具挑战性的口号,并迅即传遍整个美国,使之得到不分种族、不分社会阶层、不分政治信仰、不分宗教门派的整个社会的拥护,振奋了美国整个民族。“美国梦”在宏观与微观上的实现,不但在全球高举起了强国富民的大旗,而且也成了世界各国领袖、学者、社会精英以及平民百姓和莘莘学子竞相探究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