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班玛县是一块"红色沃土",是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近年来,班玛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红军沟"资源禀赋,把红色文化与时代价值相融合,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推动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开创了一条欠发达民族地区红色文化引领地方转型发展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2.
"清清那个湘江水(指遵义市的湘江河)哟,层层波连波.当年那个红军嚯,从我门前过……"日前,遵义市红花岗区迎红街道红歌队,在城市广场深情合唱自编歌曲《红军从我门前过》. "每当唱起这首歌,我就仿佛置身那段峥嵘岁月."红歌队队长段应芳表示,红歌队主要在红军山、遵义会议会址等革命圣地进行义务表演,用红色歌曲中蕴含的文化和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1932年6月,谭震林领导闽西红军和地方武装英勇抗击敌人的第四次"围剿",创建了主力红军与地方武装密切配合的人民武装体系,4个月内扩红11000余人,不仅壮大了闽西地方红军,还为中央主力红军输送了大批有生力量。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在闽西南投下几十倍于红军游击队的兵力,对苏区进行反复"清剿";又下令砍伐红军游击队经常出没的山林,采取"移民并村"、"保甲连坐"、"自首自新"、"五光十杀"等高压手  相似文献   

4.
红军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保卫革命胜利果实,保卫苏维埃政权,巩固和发展红色区域,闽西各级苏维埃政府在反“围剿”战争中,大力开展扩大红军工作,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扩大红军热潮。为了更好地宣传红军宗旨,配合“扩红”运动,1931年红军政治部编印,闽西苏维埃政府翻印了大量的《红军行军歌》和《红军纪律歌》,在部队、地方和学校中广为流传。这两首歌歌词通俗易懂,贯穿了红军宗旨、任务和性质,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当时红军战士和地方上文化不高的群众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福建省长汀县是全国著名的中央苏区县和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素有"红色小上海"之美誉,被称为"红军故乡"、"红色土地"和"红旗不倒的地方"。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非常关心长汀老区的发展和群众生活,为老区人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他多次深情表示:"忘记老区,就是忘本,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从1996年5月起,他曾先后五次来到长  相似文献   

6.
正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历史,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力量,黔南州高质量高标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红军在清水江上多处架设浮桥,制造东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假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龙里县洗马镇平坡村的党员陈大力,自愿当起了义务宣讲员,为当地干部群众讲述红军在黔南奋战的红色历史。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全国大学生暑期遵义实践专项行动走进贵州余庆县,来自全国各所高校的学生亲身体验大乌江镇凉风中学250米"红心路",感触颇深、心潮澎湃。"一所基层中学能打造出这样的红色教育现场教学基地,非常难得,让人耳目一新。"来自重庆医科大学的易泊存说,把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建设,坚持红色教育从娃娃抓起,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青少年树立"三观",使红色江山代代传下去。余庆县坚持把传承红色基因贯穿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过程,深入挖掘红军三过余庆、红军强渡乌  相似文献   

8.
正在青海省循化撤拉族自治县最西部,有一处全国唯一的由西路军被俘战士创建的红色村庄、小学、清真寺。1987年4月,青海省人民政府为了缅怀西路军红军战士的不朽业绩将其更名为红光村、西路军红军小学和红光清真寺。走进红光村,仿佛走进红色家园、步入精神殿堂,处处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时时可接受到红军精神的洗礼:学校、清真寺、村委会和村民的院落里,插着鲜艳夺目的红军旗;房屋的砖瓦和围墙上,到处可以看到刻有五星、锤子、镰刀的图案和"红军"等字样以及书写着"继承红军遗志,当好红军传  相似文献   

9.
正位于甘肃省中部的白银市会宁县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军事重地,素有"秦陇锁钥"之称。80年前,红军在这里会师,长征在这里结束,历经两年长途跋涉、艰苦转战的各路红军从不同地方到此胜利会师,开启了中国工农红军紧密团结、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新局面。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走进会宁会师城。会师门前回望会师路红色会宁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座会师门,原名西津门。1936年10月,这座建于明代的古城门迎来了红一、四方面军,从此,西津门便有了一个新的名称——会师门。会师门  相似文献   

10.
刘冬生 《湘潮》2021,(1):61-63
在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旧址所在地——龙山茨岩塘的苏维埃广场上,萧克将军亲笔题写的"红军战斗在龙山"大型浮雕,在青山绿水间和蓝天白云下格外光辉夺目。龙山是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率红二、六军团浴血奋战的地方,在这里创建了长江南岸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成为"中国南部苏维埃运动发展中最重要的柱石",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武装,有力策应了中央苏区革命斗争及中央红军突围长征。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16,(11)
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湖南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的重要途径地和伟大转折地,是红六军团的探路转战地,是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的誓师出发地。红军长征在三湘大地广泛宣传革命思想,宣示战斗精神,撒播红色火种,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湖南人民不畏艰险,克服困难,踊跃支援红军,  相似文献   

12.
付松 《当代贵州》2015,(2):34-35
<正>遵义市不遗余力地挖掘资源、保护资源、利用资源,千方百计让文化旅游"红"起来,"红色经济"方兴未艾。遵义会议奠定红色根基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一栋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临街而立。80年前,在这栋小楼里召开的遵义会议,在关键时刻改变了党和红军的命运,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  相似文献   

13.
红二、红六军团主力转移离开黔东革命根据地后,国民党反动派、地方军阀和土豪劣绅向黔东革命根据地疯狂反扑,在"一人当红军,全家都诛灭"的反革命叫嚣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到处搜捕黔东独立师、红军家属、地方干部.沿河县河蛟岩乡苏维埃主席孔朝庭受尽敌人严刑拷打,毫不屈服,临终给儿子留下遗嘱:"等到我红军回来,你一定要替我申冤报仇"、"要与土豪彻底斗争到底".  相似文献   

14.
石码红4军旧址群位于福建省龙海市石码镇。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21日下午,红4军的先头部队进驻石码镇。红军驻石码期间,石码成立了工农革命委员会,领导龙溪县和海澄县人民,配合中央红军开展三大任务:抗日宣传、筹款和扩红。5月,红4军控制的红色区域达66.7%。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码红4军旧址群主要包括龙海一中红军楼旧址、红4军军部旧址、红4军政治部旧址、西湖小学红军旧址等处。  相似文献   

15.
郭有喜 《湘潮》2015,(7):81-83
打造"避暑圣地、养生天堂",建设红色、美丽、开放、幸福的桂东是连续几届县委执政的主题,是全县人民共同拼搏奋斗的远大目标。目前,桂东旅游业已昭示出勃勃生机和远大前景。一、红色基因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是桂东旅游业的发展优势桂东是第一军规颁布地,群众路线发祥地,毛泽东迎还红军大队,与朱德第二次会师所在地。这里,流传着"朱德、毛泽东、陈奇打先锋""当兵就要当红军"的红色民谣;这里,留下了"  相似文献   

16.
6月25日,红军精神培训学院在旺苍县挂牌成立,当天,30名年轻干部在此参加了红军精神专题理论学习. 今年初,旺苍县提出依托独特的红色资源构建红城党建教育培训综合体,通过红军城实践教学、红军精神培训学院课堂教学、红色文化主题公园拓展教学等,搭建起弘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红军精神的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7.
正黔东南州立足红色资源优势,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强化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红色记忆、革命精神,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奋进力量。"1 9 3 4年1 2月,红军来到台江县施洞镇偏寨村,我们苗族同胞腾出房子让红军养伤休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红军与苗族同胞的故事。"连日来,台江县基层党员干部通过院坝会、坝坝会等形式,用苗汉双语为当地群众讲党史,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8.
正"新华通讯社",一个响亮而又引人注目的名字,其历史源渊与沿革、演变却鲜为人知。1931年11月至1937年1月,其名称为"红色中华社",简称"红中社";1937年1月至1939年,其名称为"新中华社",简称"新华社";1939年2月后,定名为"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前身为"红色中华社"新华通讯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有着悠久而光荣的历史。其前身"红色中华社",自1931年11月诞生,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使用的是红军在  相似文献   

19.
《求实》2014,(10)
<正>兴国是一方红色热土,红军县、将军县、英烈县、苏区模范县和"人民军工摇篮"的美名令她享誉全国;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9.3万人,为国捐躯的达5万多人,孕育了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模范兴国"。兴国是一个文化底蕴厚重的地方,先后被国家  相似文献   

20.
闽北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一九二八年秋,闽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在斗争中产生了闽北的红色武装——民众队。在同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艰苦的斗争中,由民众队到红军第五十五团;由闽北独立团至闽北独立师乃至苏区各地的地方武装,闽北红军和地方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整个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武装的坚强一翼。主力红军长征和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发后,闽北红色武装成为闽浙赣地区的重要支柱,驰骋于闽浙赣三省二十余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