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从某种程度上说,左翼电影是蔡元培推动的教育电影运动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开出的绚丽花朵,这也是作为民主革命家的蔡元培为中国电影事业和中国民主革命作出的特殊贡献。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片断)诞生,中国电影已走过了110个年头。翻开浩瀚的中国电影发展史画卷,有一个名字熠熠生辉,那就是"蔡元培"。作为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的蔡元培先生,毕生倡导教育救国,把电影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工具,利用电影开启  相似文献   

2.
到2014年120岁的电影拥有一部"好看"的历史。与世界电影只差10岁的中国电影,曾一年有293亿人次走进影院,这意味着,平均每天7000万人次,每人在一年里看28场电影,可"黄金时代"转瞬即逝,但经过各种让观众重回影院的拯救行为,如今已稳坐市场第二把交椅。截至2014年3月31日,中国银幕总量突破2万块大关,  相似文献   

3.
杨林 《传承》2009,(1):16-17
当时中国电影票房已跌到低谷,再不用进口片来促进市场活跃,民族的电影工业也会遭到打击。但也有电影业内人士称中影公司会成为"洋买办",为美国片商打工。北京市电影公司专门致函中央某部长,明确表示"让美国的影片占领我们的电影市场,用中国的票款养肥外国的片商,不利于稳定整个电影行业的军心"。当天的电影海报上还写有"改革年代,激烈论争,电影市场,风险上映"的宣传语。  相似文献   

4.
辛勤 《长江论坛》2015,(3):80-85
近年来,海内外对中国电影进行研究的热情甚高,"华语电影研究"藉此因缘走近全球人文学术研究的主流。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因其暴起于时代的尖峰,难免出现一些狂飙突进后的迷茫。在中国大陆已跃居世界第二经济体的当下,这一研究领域本身展开了深刻与全面的自我反思。笔者认为,一方面我们可将这一现象视为学术本身走向成熟的标志;另一方面,亦是"华语电影"这一概念自身局限所造成的必然结果。本文旨在以"缘起"、"现状"、"未来"三个层面对当下海外学界华语电影研究的"骚动与喧哗"做一番简要的述评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从最初的展映、到互相开放市场上映影片,再到合作拍片,这些合作让世界电影人和观众在交流中不断受益。在交流中增进了解中国电影"走出去"是几代电影人的梦想,他们期待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影了解中国。这个梦想从启动至今可以说初战告捷,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加强。1982年,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意大利举办"中国电影回顾展"集中放映135部中国电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自此,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放映活动都在持续增加,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6.
随着34部进口大片名额用尽,从2012年12月开始至今年一月中旬,贺岁档影片成了国产电影的天下。尤其是《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创造了票房奇迹,突破12亿元的总票房使之成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国产电影。中国电影"走出去"是几代电影人的梦想,他们期待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影了解中国。这个梦想从启动至今可以说初战告捷,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加强。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已超过170亿元,比2011年增长30%多,但与此同时,随着进口影片比例从20部增至34部,国产电影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仅仅贴上"中国脸"是不够的贵刊2期《今日视点》栏目的一组文章报道了红火的中国电影市场。美国著名调查机构IHS公布的全球电影产业消费报告预测,在2013年~2016年这段时期全球电影产业的消费总额还将以每年2%~3%的速度继续增长。如今,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好莱坞眼中的一块"大蛋糕",而贴张"中国脸"则是分享这块蛋糕最迅捷的方式。《环形使者》中楚楚动人的许晴、《生化危机5:惩罚》中持枪与僵尸激战的李冰冰,这  相似文献   

8.
近期以来,中国电影对于世界与中国的想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其实说明了中国本身已经发生的变化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中国电影文化开始和自己的传统有了深刻的转变,这恰恰是一个"新新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的新的表征.  相似文献   

9.
“第三种电影”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鸿 《政策》2003,(11):40-41
任何过渡时代都是艺术的黄金时代。在政治/道德和商业/娱乐电影的夹缝中,作为中国主流电影以外的"第三种电影",在默默地坚守和生长着。当我们被《橄榄树下的情人》这样朴素地展示人性善恶的伊朗电影所打动,被《中央车站》这样细腻地揭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沟通的巴西电影  相似文献   

10.
近日,由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出品,中国残联、宁波海曙区委宣传部、华夏海通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拍摄,取材于宁波市海曙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王延勤的事迹的电影《一生有爱》入选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展映名单,该片作为中国元素的代表影片在"聚焦世界电影"单元中进行专场展映。制片人陈克表示,"展现普通人的人性光环"是该片打动选片委员会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刚刚过去的2005年,在中国电影产业化历史上应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如年末贺岁档国产大片《无极》中美轮美奂的亿元特技画面,拥有了足够可被业界与民众评说圈点的资本。2004年年底,国家电影主管部门就将2005年确定为“中国电影发展年”,在前几年制片、发行、播映一体产业链的逐层松动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吴俪蓉 《传承》2009,(8):104-105
在信息全球化及全球化语境的背景之下,电影的多重特性决定了它在具有民族性的同时,也必须具有世界性。作为电影界热点人物的张艺谋将"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完美结合开拓了一条国产电影走向国际化的成功之路,他的电影成了中国电影的品牌。  相似文献   

13.
今年初,贺岁档影片制作与生产,深度挖掘与彰显特色资源,激发了大众观看影片、关注国产电影蓬勃发展的热情,呈现出电影产业的强大优势。中国电影如何进一步寻取和保持生机与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怎样在实施"走出去"的  相似文献   

14.
电影主体性曾是20世纪80年代学界争论的重要议题,大陆第五代电影人与台湾"新电影"干将几乎于同一时间介入电影主体性的问询之中,时过境迁,当"华语电影"的大共同体概念不断被提及之时,重析"第五代"与"新电影"的主体性差异对当下的"华语电影"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全球化及全球化语境的背景之下,电影的多重特性决定了它在具有民族性的同时,也必须具有世界性.作为电影界热点人物的张艺谋将"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完美结合开拓了一条国产电影走向国际化的成功之路,他的电影成了中国电影的品牌.  相似文献   

16.
阳欣 《前沿》2010,(5):F0002-F0002
对于电影导演的研究中西方已早成体系,国外有悬疑惊悚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电影奇才史蒂文·斯皮尔们格等;国内有谢晋导演等。而关于动画导演的系统研究就显得凤毛麟角,杨晓林副教授的专著《动画大师宫崎骏》(获中国博士后第41批科研基金资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就是为数不多的一部。  相似文献   

17.
刘信言 《传承》2011,(20):60-61
电影诞生百年以来,一直被看作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主要载体,更是各个国家进行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有力武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影是最有效的传播文化方式,电影所营造出来的虚拟声画世界是电影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从一些优秀电影入手理解和阐述电影国际传播的现象和本质,探讨中国电影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走出国门,让中国文化为世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段北生 《友声》2006,(5):32-32
2006年是“中国文化澳洲行”之年,由对外友协、中央电视台、澳大利亚澳中国际交流中心、中国文联演艺中心联合举办的大型文艺晚会《中华情—电影时光》于6月12日在悉尼举行。4000多名华人华侨观看了演出。中国电影已走过了百年沧桑岁月。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回望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所走过的道路,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慨和自豪。百年中许多经典作品给不同年代的中国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其中一些著名电影插曲被反复传唱至今,经久不衰;一些令人耳熟能详的台词和片断鼓舞教育了整整几代青年人。因此,当于洋、秦怡、于蓝等20多位国内老中…  相似文献   

19.
<正>电影《功夫熊猫2》以续集的形式再度"光临",照样又引起了关注电影的和不关注电影的人们的热议。关注的焦点,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文艺手段中的传播与应用问题。面对观众对《功夫熊猫》的不少叫好,  相似文献   

20.
李睿渊 《传承》2011,(30):64-66
面对来势汹汹的好莱坞3D电影,在传统2D电影市场国际化进程中一直处于劣势的中国电影产业既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也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借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对文化建设的东风,中国电影正迈进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抓住3D这个契机,正确看待差距,借势提升国产电影水平,加强自主创新,明确国际市场受众定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增强电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