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收入问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农民手里没有钱,农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的质量、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笔者多年来一直奋斗在农村一线,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我认为要使广大农民由温饱全面进入小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并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农民增收缓慢应是当前农村经济中的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和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十五”时期,“三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十三亿人口有九亿在农村,因此,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大事。中共中央、国务院2006年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人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并把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将农村普法教育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施,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张莉 《法制与社会》2016,(6):211-212
农村治安环境的完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农村地区的稳定也是我国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尤其是在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大力发展农业,稳定农民的思想、生活,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决好影响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各种治安问题。无论中国社会如何向前发展,始终如一的是农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农民的主体地位重中之重,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纷繁复杂,但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占据着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农业执法中易发渎职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荣奎 《法制与社会》2010,(13):67-67,76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之一。因此,建立一支高效的农业执法队伍,健全农业执法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有力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执法中的渎职犯罪也日益突出,不仅损害了农民群众利益,也影响了社会主义新衣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支农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对做好农业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体化新格局。在灞桥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下一个开局之年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新型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新型农民,巩固和发展农村经济依靠新型农民,13亿人的吃饭问题、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也需要新型农民。因此,新型农民与农业现代化密切相关。吉林省农村新型农民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有一些不利因素影响新型农民队伍的发展。为此,必须提高新型农民的综合素质,以期加快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而农村法律援助是实现依法治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是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体现。河南省农村实际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法治需求,广大农村发展面临着许多亟待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然而,法律援助机制在河南省农村的实际运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和改进河南省农村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法律援助制度对河南这个农业大省来说,意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党和历届政府高度重视关心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富强、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新疆地处祖国西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多种语言文字的以农业、畜牧业为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由于地域、历史、自然环境等多方面条…  相似文献   

10.
张坤淑 《法制与社会》2014,(16):210-211
近年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扶持和财力支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趁机侵犯农民、农村利益,涉农犯罪案件不断攀升,妨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鉴于此,本文认真分析了涉农犯罪案件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检察》2006,(2):1-1
十国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结束后,自治区院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自治区院学习贯彻的一个重要问题。刑宝玉检察长要求全院干警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我国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中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与监督》2006,(4):4-6
2006年3月31日,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向全市各分院、区县(自治县、市)院和新胜检察院下发了《关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见》。要求全市各级检察机关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服务大局的重要内容,积极主动地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党委的统一部署,根据“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要求,切实找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这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该举措紧紧牵住农民增收这个“牛鼻子”,把新农村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农业做精、工业做强、三产做活”是高平市东城街街道办事处农村经济建设的总体思路。为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东城街街道办事处大力发展蔬菜、畜牧、花卉和苗木产业。目前,该处拥有3000亩菜地、300栋日光温室大棚、2处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处办企业化工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省内最大的呋喃化工生产基地,年可产糖醛、糖醇3万…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曼 《法制与社会》2010,(2):219-2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高瞻远瞩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适应潮流深得民心的历史选择,更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贵州省是一个欠发达以农业经济为主要成分的省份,农村人口贫困,基础设施薄弱。尽快提升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贵州省新农村建设需要全省人民共同奋斗,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从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贵州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5.
邓世豹 《法学论坛》2007,22(2):95-100
公民权利是宪法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公民权利主体具有普遍性.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权利主体包括农民在内的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宪法规定了广泛的公民权利,实施权利需要配置资源,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宪法规定的农民的公民权利被搁置,造成农民公民权利的贫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本的就是解决农民问题,实现农民权利的问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新时期国家全面落实农民公民权利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地方各级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必须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充分发挥人大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做好如下三个方面:一、促使农民持续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持续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立法、监督职能,积极为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建言献策,全力推动农民…  相似文献   

17.
孙建 《中国司法》2009,(10):52-5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高度,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并强调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  相似文献   

18.
许勇 《中国司法》2009,(8):85-8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13亿人口,农民占到三分之二以上。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不包括农民的法律援助工作,就不能称之为完整的法律援助工作。“上学难、看病难、打官司难”曾长期影响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切身利益的三大问题。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后,上学难、看病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意义十分重大。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20个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报道最多的内容之一。人民群众关注这一话题,特别是农民朋友更是期待着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憧憬着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是田野大地的希望,是亿万农民的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