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新中国由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过程中,陈云在领导经济工作的实践中,针对社会经济生活中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以及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与经济发展规律不相适应所产生的弊端,在所有制构成、经济运行机制、市场结构三个方面提出不少政策思想,这些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直至从政策层面上升到对国家经济体制模式的完整构想。陈云的"主补"体制模式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思想结晶。  相似文献   

2.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近年来新兴发展起来的所有制形式。加强和改善党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政治领导,是体现党对社会主义的国家事务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党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根本要求。但是由于其特殊的组织结构形式等多方面原因,这就给企业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定位和作用机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组织应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及时修订和加强党建工作的新措施、新办法,使党建工作适应新的机制,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国辅  赵美英 《唯实》2008,(9):135-138,13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探索、实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之路:"苏南模式"的形成,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苏南模式"的所有制改革创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混合所有制、城乡融合的园区经济建设之路;"新苏南模式"的形成,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乡一体化、开放型的经济建设之路."新苏南模式"的发展,正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将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到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的高度来认识,并强调要积极发展,在党的文件中还是第一次。《决定》重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并指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就意味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围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行不懈的探索。1957年以前的过渡时期中国经济中有五种经济成分,这是极具民族特色和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1957年以后,我们脱离了中国实际,形成“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确立了中国特色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基本经济制度,一是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不搞私有化;二是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搞单一公有制。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模式引领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模式具有一些重要理念,其中最突出的理念表现为三个方面: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坚持人民政府的权威施政;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问题;遵循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方面的关系。中国模式的主要内涵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当然,中国模式处于现在进行时,还会继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社会主义,是以市场经济而非产品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形态。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由于政策的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格局没有改变,国有经济的实力、效率、影响力和控制力反而得到较大提升。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家实力,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发展混合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路径,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不仅不会导致国有资产私有化,反而会进一步增强我国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更重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确保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正确方向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公有制为主体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为不断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成为常态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问题进行了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创立、丰富和发展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理论,这是我们党在所有制问题上的重大突破,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常修泽 《理论导报》2020,(2):55-55,5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明确"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深入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需要厘清两组概念。第一组是关于股份制经济与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往往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10.
乔发进 《理论学刊》2001,2(4):39-4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执政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三个代表"则正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中国领导党和执政党的内在因素.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形成和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基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形成和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前提;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形成和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保证.本文从"三个代表"的视角对党的历史地位的形成进行了新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13,(3)
中国共产党对所有制经济发展的认识是随着不同历史阶段目标的转换而适时调整,大体上经历了肯定—否定—肯定这样一个演变轨迹。在这个演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经过曲折的探索,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进行了深刻剖析和科学判断,逐步实现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和外商投资等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格局基本形成。由于这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在实践中焕发中勃勃生机,从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得以巩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对所有制经济发展的认识是随着不同历史阶段目标的转换而适时调整,大体上经历了肯定—否定—肯定这样一个演变轨迹.在这个演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经过曲折的探索,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进行了深刻剖析和科学判断,逐步实现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和外商投资等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格局基本形成.由于这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在实践中焕发中勃勃生机,从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得以巩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始终把农民解放和农业发展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民主革命时期,是领导农民群众进行反对和废除封建主义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新中国建立以后,是在完成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上,领导亿万农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通过对合作制经济制度的完善与改革,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一直到现在,这场变革还在深入地进行.  相似文献   

14.
邱海平 《前线》2014,(4):12-1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新思路。那么,什么是混合所有制?《决定》中提出的混合所有制具有什么新的涵义?中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是什么?在此过程中需要坚持什么原则,从而使这一改革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消灭私有制"理论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提出来的。它经历了"利己主义"批判、"私有财产"批判、"私有制"批判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批判的逐步发展完善过程。围绕着"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而展开的系统批判,是马克思"消灭私有制"理论成熟的标志。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包含了"消灭私有制"的地位、内涵、对象、方式、条件、结果等方面的内容。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胜利和伟大成就,其根本原因是坚持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消灭私有制"理论。尤其是在"所有制结构"理论方面,中国共产党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效地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容问题。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深化对国有经济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所有制结构、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等问题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消灭私有制"理论。  相似文献   

16.
金丽薇 《学习论坛》2008,24(5):8-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它既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又不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处于特定的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其特征主要有:长期处于初级阶段;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一主多元的所有制结构;以共同富裕为目的、一主多元的分配制度;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相统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繁荣发展中华文化为内在要求;以和平发展为其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过去我们研究经济问题,主要研究生产关系,注重平等。现在应当侧重研究生产力,注重效率。要坚持以劳动的主导作用和劳动者中心地位为前提的"劳动与资产有机结合论"。所有制和所有权概念需要深化和拓展。"三个有利于"是评价所有制的根本标准。从简单化的"公私对立论"到"平等竞争、相互促进论"。从狭隘的"公私二分法"扩展到多维视角。当代所有制的发展方向,是适应生产不断社会化的要求,逐渐走向所有权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为社会基础、以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为组织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神纽带的"三维立体结构"的核心政治。这种核心政治模式的价值蕴意体现在有利于资源分配的公正性;有利于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和谐性;有利于社会公共治理的有效性。当代中国"核心政治"的发展应把握好四个向度: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政治;二是以人为本的"民生"政治;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文化"政治;四是以和谐有序为目标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9.
"主体补充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理论.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及"重要组成部分论"是对"主体补充论"这一基本理论的运用."补充"也是组成部分,认为"重要组成部分论"代替了"主体补充论"是一种误读和误导."主体补充论"是对中共八大"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质的飞跃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结构变迁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天宇  袁江 《探索》2005,(5):71-74
文章在前人研究经济结构(主要是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引入了城乡二元结构变量,并将上述三个变量同时纳入计量模型中,以测算这些变量的协同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为了更好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将时间序列数据分为三个时间段进行分阶段的计量分析,揭示出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变迁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影响力不断减弱、城乡二元结构变迁反映了“农村哺育城市”发展模式的强化等现象。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