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在日共的影响下,台湾先进分子在岛内外开展共产主义活动,为台共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和干部力量;在日共外围团体——日本农民组合和劳农党的指导下,台湾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为台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27年10月,共产国际指示日本共产党组织"台湾民族支部",日本共产党就是接受这个命令,担负起了组建、指导台共的责任。台共成立后,日共屡遭日本警察的破坏,使得日共对台共的工作难以进行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台湾的侵略历史形成了日本的“台湾情结”,并且与“台独教义”具有耦合性;在新时期台湾问题关系到日本根本的国家利益;当前日本以美日安保机制为支点公开介入台湾问题。中国必须针对日本在台湾的新动向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持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与日本之间建立了正式的所谓"外交关系",日本国内形成了"台湾帮",出现了严重的"台湾情节"。与此同时,台湾也出现"日本情结",即便在日台当局正式断交后,二者仍藕断丝连,日本因素对于台湾当局政策变化及走向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正是从这个纠结出发,通过一些重要的结点来分析台湾地区与日本关系的特殊性,有助于研读两者间关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败逃台湾后,面对当时“台独”分子的猖獗活动,毫不手软,坚决镇压。 日本投降后,岛内出现多种“台独”势力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正式收回宝岛台湾,日本当局及驻台的军政人员对此极不甘心。为了继续操控台湾,在原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的策划下,日本人组织成立了一个“台湾自治委员会”,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台培养的一些汉奸和暴发户网罗进该组织,并策动他们谋求“台湾独立”。  相似文献   

5.
1919年至1937年,日本在台湾实行同化政策,大力推行殖民文化,企图消除台湾民众的民族精神.为了抵制殖民文化,台湾民众在进步知识分子引导下,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文化社团,进行争取民族权利、保存民族文化的斗争,把传统儒家思想中的民族精神运用于台湾本土的民族运动实践中.1937年以后,日本政府以高压推行"皇民化运动",企图把台湾人改造成日本天皇的顺民.绝大部分台湾民众对"皇民化运动"进行抵制和抗争.  相似文献   

6.
从法律程序方面来说,台湾问题无疑是中国的内政,中国拥有对台的主权;从现实情况来说,台湾作为海岛,政治上独立于大陆多年。1895年至1945年台湾处于日本的控制下,和大陆分离达50年之久。1950年以后,台湾又处于美国海军的占领、保护之下。可以说,台湾问题既是冷战的产物,又是国共两党内战遗留下来的麻烦事。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等原因,美国、日本在台均有战略和经济利益。台湾问题也是中美、中日之间,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三方面来概述两岸关系中的日本因素:日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日台关系的现状;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7.
1895年,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将我国台湾割让给日本。日本派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率部侵入台湾,台湾爱国军民奋起抵抗。1895年10月,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被炮弹炸伤,不久便一命呜呼。日本政府决定在台湾建立神社,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作为“神”来祭祀。1901年,神社在台北圆山建成,名为“台湾神社”,这是日本人在台湾建成的第一座神社。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在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共党员(简称台共)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斗争的感人事迹鲜有被记载,即使是在专门的党史书籍中也较少看到。宋帮强教授独立撰写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共产党再研究》一书,历经十五个春秋的积累和打磨,于2022年8月由九州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著作共33万字,是国家社科青年项目“日据时期台湾地区共产党研究”的最终成果,该项目以优秀等级结项。  相似文献   

9.
90年前 ,台湾人民在祖国大陆爆发的辛亥革命影响和推动下 ,掀起了抗日复台起义高潮 ,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 ,激发了广大台湾同胞的爱国热情 ,推动了台湾同胞的民族觉醒和爱国斗争。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传统佛教的发展来看,佛教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经常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联系更多地表现为佛教与政治的关系历来是非常密切的。在台湾,佛教与政治之间一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且这种相互作用更多地表现为各个历史时期的统治当局对佛教思想与活动的控制过程,尤其是在日本占领台湾的50年期间以及回归后至1987年台湾“解严”期间,台湾佛教对政治领域的依附关系十分明显,佛教并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宗教信仰而实现自主的发展。80年代后期,随着台湾政治控制力在许多领域的逐渐消退,台湾佛教与政治的关系发生了倒置性的变化,政治已经不能依靠传统的方式继续影响佛教的存在与发展,而佛教却在整个社会转型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资源,并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对政治领域的各种问题能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甚至一些极端的佛教组织不断地表现出积极的政治参与的意愿。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林述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地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成等相当于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但实际上其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中共中央组织局曾经作为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构成部分,对它的建立、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到来,增强了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方面的能力,但网络信息的急速传播对党的执政根基巩固、社会维稳和党员个体素质提升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党的执政过程趋于复杂化。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党的执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还有许多,当前,要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党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提升执政能力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对社会力量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的维度与合法性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增强的过程。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力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政治思路,基本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因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7.
乡镇政府存废的抉择置于历史的背景下考察具有可靠性和可预测性。乡镇企业产权改革将推动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型,同时加剧后乡镇企业时代乡镇政府财政困难。由于乡镇企业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加之乡镇政府的职能调整并未完成,所以从财政资源配给的角度看,乡镇政府成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具有理论的可行性。这一乡镇政府转型的选择符合其历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会计准则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伦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的基础上 ,阐述了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和行为准则具有厚重的伦理学意义 ;并探讨了当前会计准则中的伦理意义的缺陷 ,以及将西方会计准则伦理和我国传统伦理相结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