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西 《新青年》2004,(3):42-43
在没有英雄的消费年代,出风头,搞怪、自恋、作秀、出名,甚至上电视镜头,便成为大家必修的生存功课,虚荣心极度膨胀,谁够炫谁就红,“英雄”不问出处,街头也出英雄。虽然很多人不相信“三分钟就能煮熟”的泡面广告,但如果你不喝某某牌的优酸乳,表示你没做好体内环保,不卫生,不健康,不爱自己,你很落伍,在这笑土不笑“小姐”的年代,谁土谁就过不上好日子。虽然很多人不相信“三小时就可见  相似文献   

2.
仅仅是相守     
艾苓 《新青年》2013,(2):45
火车在冰天雪地里呼哧呼哧地奔跑了一夜,把我卸到终点站——黑河。黑河并不是我的终点站,他是。那天,是我们结婚二十周年纪念日,我不想孤单度过,也不想跟很多人在一起热闹,只想过属于我们两个人的日子。他在车站门口等我,没戴帽子,也没戴手套,脸被西北风啃得发紫。他交代说,前一天酒喝多了,忘记换鞋,平常在单位穿的单鞋还在脚上穿着呢。  相似文献   

3.
客串艺术家熬夜又喝酒菲总统写歌出唱片 熬了几个夜晚,喝了不知多少烈酒,菲律宾总统埃斯特拉达终于完成了自己31年来一直没有完成的事——为他写的第一首乐曲填上歌词,并在乐队伴奏下公开演唱了自己的歌。这首新歌已被收入一张民歌专辑。 埃斯特拉达在为他举行的专辑发行礼上对数百名乐迷和商界人士说:“这是我第一次得到作词的灵感。但这首歌依然让我几个晚上没睡好,也喝了不少酒。”  相似文献   

4.
朋友们聚会,喝到最后酒桌上只剩下我和阿龙。阿龙是一家公司的老总,非常年轻,干得不错。其实都喝的差不多了,舌头都大了。我说,阿龙我佩服你,不料他突然握住我的手摇着头说“:你们看到的只是表面,我的痛苦有谁知道?”说完一下子趴在桌子上,我扶起他,他竟然啜泣起来。阿龙一向是个硬汉子,没想到也会流泪。我和阿龙是大学同学,磕头兄弟。我记忆中,阿龙和相爱3年的女友分手都没流一滴泪,平时阿龙向来是个强者角色。表情里透露着坚毅,做事说话雷厉风行,一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公司压力大了,我们顶多出来喝顿酒,就了事了。但是没想到这样一个铁铮…  相似文献   

5.
那天,和朋友在站前的小饭店吃饭,我的对面坐着一个中年男人。让我引起注意的是他的脸上有一块新摔的伤疤。从我进饭店,他就一直半闭着眼睛坐在那里,一声不响,好像在和谁生气,又好像遭遇了什么变故,冷漠的神情中隐隐显现出一丝伤感。正猜测,男人说话了,“来瓶白酒。”老板娘说:“没有。”“那啤酒呢?”“没有。”“米酒呢?”“我不是告诉你了吗,我这里现在什么酒也没有了,我正让伙计进呢,你今天是喝不上了!”男人听了脸上并无变化,仍在那里枯坐着,想来面部的肌肉已被酒精麻痹了。我们快吃完的光景,他站起身晃晃悠悠地走了,我看出他内心很是寂…  相似文献   

6.
《新青年》2003,(5)
细雨姐:我有一个怕人知道的秘密,正处在花季雨季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想听听你的看法。那天,我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我们都喝了一些酒,我们玩得可真高兴。后来,由于大家都没有尽兴,我们就又去一个朋友家接着玩。在那个朋友家,一个一直表示喜欢我的男孩对我说,他有点事要和我单独谈谈,把我叫到了一个房间里。因为我们平时的关系就很不错,我也以为他真的有事要对我说,于是我跟他进了房间。当时别的朋友都在客厅,而他进屋之后一把就抱住我,说爱我,而且还强吻了我。当时的我因为喝的酒太多,没有太大的力气挣扎,而他也因为外面有很…  相似文献   

7.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了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我们要顽强地战斗不歇。”   在我学会唱这首歌的时候,前辈们就给我讲过一个牺牲在五月的归侨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就是泰国归侨林文虎同志。   记得我在青少年时代,曾经读过一本书叫做《踏平东海万顷浪》,在那书中讲述了一个以木船打军舰的海军英雄的故事。我曾经非常崇敬那位英勇顽强的英雄。后来,有几位三十年代就回国参加抗战,以后一直留在军中工作的长辈,曾告诉我,那书中所讲述的英雄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就是海军英雄林文虎同志。   从此,林文虎这…  相似文献   

8.
酒话连篇     
喜欢酒。有时老公晚归,眼睛格外亮,笑容格外多,话语格外亲,我就知道,他喝了。凑近些,他身边的空气,一点甜一点香一点辣,有米饭馒头羊肉茄子都无法比拟的味道,很独特。闻一闻,也会迷离。就想,酒,是个好东西。但我不喝。常听我妈抱怨:忙乎三四个小时,几分钟就撤退了。颇有点桌子摆的时间太短,作品被灭得太快的遗憾。妈是读过几遍《红楼梦》的人,我想,她大概是希望像大观园那样,大家边吃边饮,比才情比酒力,直将午饭吃到日落西山,每个人方尽兴而归,才不辜负了那些美食。可是,没办法,她嫁给我爹,一大半原因是因为姥爷看上这一家人少言寡语勤恳做…  相似文献   

9.
邻居大嫂     
去年春天,我应聘到一家公司当文书,临时找了一套空房住。对门是个三十多岁的女子,看她早出晚归,也不知做何营生。有一天,我在楼道里正面碰到她,正想跟她打个招呼,不料她却一扭头就走了,弄得我好难堪。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在我们乡下,隔壁邻居之间是很客气的,但想不到刚来到都市,就碰到了这样的邻居。平素,从未见她和人来往,总是见她把门关得紧紧的,只听见她早出晚归的开关门声。好在我上班也很忙,回到宿舍的时间很少,于是,渐渐地也就把这芳邻忘却了。一天,我去赴饭局时多喝了点酒,直到天黑才回住处。正在摸索着掏钥匙,对…  相似文献   

10.
正记得小学毕业的时候,赶上"停课闹革命"。一群孩子闲得没事干,想学大人喝酒,凑了些毛票钢蹦,拿着个空瓶子,涌进大院里的小卖部,当着售货员故意问其中一个孩子,你爸爸要你买什么酒来着?售货员是个鳏夫老头,平时话不多,但谁家都认识,看我们表演完了,就一句:"都给我滚!"后来,我开始喝啤酒,这是最初接触酒。喝白酒则是参加工作以后的事,最贵的喝过二毛八一两的,很次  相似文献   

11.
来来与去去     
大学毕业那天,小五喝着酒醉醺醺地对几个哥们说:“毕业了,虽然分了,可还是哥们,有什么难处,还是要互相帮助。”阿六和老七听了也兴奋地和着。是一辈子的好兄弟,以后要常聚聚。那年的海誓山盟让天南地北的哥们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想起父亲     
小,父亲对我就十分严厉。三岁那年夏天,我偷偷摸进后院池塘滚澡。刚扑腾没几下就被父亲从塘子里提了出来,狠狠地抽了一顿。从此我没敢私自下过水。上小学了,每天晚上写写算算的家庭作业很多。作业再多,做得再晚,父亲必亲自检查,找出错误。在第二天早晨我改从父亲正以后,他才用他那根红色的圆珠笔签上“已阅”两个字。要是作业错得太多,即使我睡着了他也会把我弄醒来教训一顿。为了睡个安稳觉,每次作业写完我总要检查个三四遍以减少梦见父亲“耳把子裹筒筒”(巴掌捏成拳头)的次数。因此,我也总能考个高分回家。偶尔我也“作案”…  相似文献   

13.
损友不该交     
《新青年》2003,(7)
细雨:你好!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今年我还进了学生会,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我是一个好学生。可是,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我有着一阴一阳“两张脸”,我实在是厌倦了这种伪装的生活,可是我该如何摆脱呢?事情得从去年说起,我们大学附近有一些咖啡厅和迪厅,平时我很少光临,因为我们毕竟是学生,是“消费阶层”,花的是父母的血汗钱,去那种高档的消费场所我总觉得对不起父母。可是去年有一次我们宿舍的一个同学过生日,我也喝了一点酒,被大家强拉到一家舞厅在那里,我惊讶地发现,虽然学校校规明令禁止在校生吸烟,可我同寝室的同学竟都…  相似文献   

14.
有雨的星期天大多是寂寞的,尤其是我们这群刚入校的大一学生。男生们大多到学校西门外的啤酒馆喝扎啤去了,他们说这样的天气喝扎啤别有味道。逢到这样的日子我就跑出去买回一大袋零食,然后爬到我窄窄的上铺,偎着暖暖的被子,就着蜜饯或话梅有滋有味地看书。一会儿的工夫就在书里酿出醺醺的睡意来,就“倦拥残书听雨眠”了。可是这一次其余的7个家伙却让我欲眠不能,她们近来对一种叫做“拱猪”的扑克游戏十分着迷,每有闲暇就分做两组“拱”上一阵儿。其中的一组已经“拱”得热火朝天了剩下的三缺一,我就被几个急得发狂的“女强盗”硬…  相似文献   

15.
《新青年》2003,(10)
雨姐姐:我是一名初中生,今年15岁,现在在初中二年级读书。我现在最犯愁的一件事就是我和我妈妈的关系问题。我妈妈今年39岁,以前她是个很慈祥的母亲,可现在却不一样了。原因我也不清楚,大概是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吧。我以前在非重点中学读书,后来,我转入了重点中学。可是,自从我上了重点以后,妈妈对我的态度从此就不一样了。妈妈会因为我不收拾屋子埋怨我一番,会因为吃完饭我不收拾碗筷而唠叨。而每到放假,妈妈就变得更加“可怕”,每天她都会找出理由骂我一顿,原因分别是:早晨起床后光顾着自己梳头没帮她干活;地上脏了路过那里没擦,可是…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人好酒贪杯,以豪饮海量著称。尽管俄罗斯也有啤酒、香槟、红葡萄酒和白兰地等等,但人们最爱喝的还是白酒,认为它劲大、够味。心爱的水俄罗斯人把白酒称作“伏特加”,它是烈性酒,类似北京的“二锅头”。“伏特加”一词是对水的爱称,含有“心爱的水”之意,足见他们对白酒的偏爱。我们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俄罗斯人则喜欢以酒待客,特别是贵客和老朋友相会,总要喝上几杯,甚至一醉方休。我在俄罗斯逗留期间,曾去吉尔申将军家作客,他住在库图佐夫大道,离朱可夫元帅的公寓不远。旁边有一座不大的桥,叫库图佐夫桥,我想一定是库…  相似文献   

17.
雨桦 《新青年》2002,(12):26-27
奔波在异乡的大街上,一句土得掉渣的乡音会让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掉下来。但是,傻傻的我不知道,在竞争时代,泪汪汪的乡音早已经离我们而去了,剩下的只是怨恨、嫉妒。去那家公司工作时,是政府做的统一安排。是好是坏由不得你选择。不过,我还算幸运,那家公司不但效益不错,给我安排的位置也是不错的,在办公室里做秘书,就是给老板写点材料。有材料时你就写,没材料时,你就闲着。看看报纸,喝点茶,照样拿工资。  相似文献   

18.
酒是故乡醇     
止水 《新青年》2004,(4):34
听说小叔爱喝酒,在他小的时候,还是爷爷的“酒友”呢。酒喝得越来越多,酒瘾也越来越大。小叔大学毕业后,去深圳打工,不久便奋斗出了自己的公司,家也就安在那里了。每年过节他都会回来一次,在酒桌上与亲戚朋友谈天说地,一醉方休。从小叔朋友那儿得知,小叔在深圳的生意场上向来都是滴酒不沾,对外也宣称对酒过敏,沾不得的。而有时候却躲在自家客厅里喝个没完,直到醉得像一堆烂泥。  相似文献   

19.
擦肩而过     
他是我大学时的校友,与我不同系也不同届。我们的相识其实算不得偶然,因为我在刚入学的第一个月就被选中主持了一个面向全校的晚会,很多人通过那次晚会认识了我。他也是。晚会结束,人们陆续散去,我留下来整理会场,他过来帮我收台布,说我们是老乡。对大一的新生而言,“老乡”是很有杀伤力的一个词。接着他就说起了我们共同的母校,和刚刚“听说”的关于我的一些事。我很惊讶他竟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了解到了那么多关于我的事,可我的骄傲和我的戒备让我很“聪明”地拒绝了他与我同行的邀请。校园很大,可我们还是会不时相遇。很久以后…  相似文献   

20.
“哎呀,你怎么搞的?”打榨佬家伯、粘伯、望伯,或是文叔和丁哥发现我在石碾上睡着了,就连忙喝住牛,大步跑过来把我从石碾上抱下。“你怎么不长耳性?”“你再不长耳性就真要压成肉饼了!”其他人也跟着这样吵我。可是没办法,下一次,我还是照样去赶碾,照样要在石碾上睡着。我们土家族地区盛产油菜籽、桐籽、木梓、茶籽、漆籽,因而山寨里几乎每一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榨坊。我们队的榨坊,最初就设在我老家的老屋里,与我们的房屋仅有一扇板壁之隔。那是一个老榨坊。据村里最年长的老人说,他们记事的时候就有这座老榨坊了。因而可以断定,这座榨坊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