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长安 《学理论》2011,(33):3-4
王符民本思想是继贾谊之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在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脉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更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其形成原因的分析也是研究王符民本思想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王符时代的历史现实是其形成的现实原因,而汉之前的民本思想尤其是贾谊的民本思想更是其形成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2.
王瑞娟 《理论探索》2004,3(6):29-31
以民为本是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的民本思想与传统民本思想有着明显的区别 ,它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和创新 ,包含着丰富的意蕴和显著的特征。深入学习邓小平的民本思想 ,对于把握其精神实质 ,全面推进小康实践 ,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独创性的思想政治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其产生和形成过程之中,民本思想是其民族文化基础,唯物史观是其思想理论基础,中国革命实践是其社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独创性的思想政治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其产生和形成过程之中,民本思想是其民族文化基础,唯物史观是其思想理论基础,中国革命实践是其社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第一个坚持”,其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汲取与创新、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人民立场的赓续与传承上的。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坚持人民至上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必须不断造福人民、必须牢牢植根人民。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蕴含着深刻的价值意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旨归,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立场,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底色,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6.
何一立 《团结》2011,(6):53-55
孙中山的民本思想.是一份宝贵的政治遗产。其民本思想的产生与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升华的历史过程。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进程中.探寻和研究孙中山民本思想的核心内涵及其在新形势下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传承和丰富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宏扬和发展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群众路线以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为历史渊源,所蕴含的"知行合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8.
党的群众路线同传统“民本”思想的渊源关系邱建国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基本内容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建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党制定和实现其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基础和保证。党的群众路线的创立和形成,一方面...  相似文献   

9.
李鸿才 《理论导刊》2006,3(11):41-43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证明,民乃国家和社稷存在的基础和根本,民心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的治乱。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承传了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但与其又有质的不同,执政为民在经济基础、政治主体、目的和宗旨三个方面实现了对古代民本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三代领导人始终坚持的思想作风。为人民谋利益,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优势所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凭此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还要凭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将其群众观与中国传统思想精华中的“民本”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硕果,既包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也吸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结合起来,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一冰 《理论探讨》2006,3(4):23-25
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的合理内核,在长期的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形成了独具内涵的民本思想,并以此作为自己执政的出发点和归宿,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得以实践的必须条件是开明的统治者在位,这在古代体现为明君、贤臣在位。但是这个条件是很难具备的。这决定了民本思想的乌托邦性格。今天,对宣扬民本者应保持批判和警觉的态度,因为他们忽略了中国封建传统民本思想与专制天然具有的孪生关系,忽略了民本具有无法操作的非制度化特征,忽略了统治者是否做到了以民为本根本无法验证的基本事实,忽略了民本之治不是必然之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3.
白元祖  曾庆亮 《学理论》2012,(13):28-2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并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的形成有其丰富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的多党合作理论和统一战线思想、列宁统一战线思想和多党合作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民生问题极为关注,提出了一系列的民生思想及论述,并多方面颁布了具体措施,推进民生政策的实行。然而,习近平民生思想得以提出并且推行得益于多方的条件。首先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及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借鉴;其次是理论来源,包括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合理部分、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民生思想及现代各国民生举措的启示;最后是国情、党情、世情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5.
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吕坤的民本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上承了儒家传统的民本主义,又开启了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潮的先河,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其民本思想是封建时代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所以又具有时代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儒家民本思想影响着历代执政者的统治方略,儒家民本思想有着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但将民众作为治国安邦的根本,这种思想更是包括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合理因素。儒家民本思想作为一种体现"重民爱民、惠民利民"精神的政治学说,对于提高当前官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着丰富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民本主义的理性逻辑──中西民论考略迟汗青1新民本主义作为我党的政治哲学①,是唯物史观在我国政治中的具体化形态,也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批判性继承。进一步讲,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价值与传统民本思想经验价值相化生而形成的一个理论。由于这个理论拥有人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是:强调实践基础上的人及其活动是本体;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在创造着人类历史;把人作为目的和终极目标.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有根本的区别,弄清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  相似文献   

19.
<正>《尚书》最早孕育了民本思想,提出了"裕民"、"惠民"、"政在养民"等富民主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优秀传统经济思想是其有机组成部分,而"富民"思想又一直占据传统经济思想中心位置,因为它关乎经济发展目的,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系统梳理此思想,对于整理中国经济思想史有意义,亦有益于从中汲取营养,更好服务于当下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富民"思想源头是朴素的民本思想梁启超在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写道,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家战略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项重大举措,而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形成却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文化强国战略思想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发展而发展,党的几代领导人先后对建设文化强国提出了发展和创新的理论,将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战略思想逐步发展、完善、成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发展思想、党的几代领导人文化强国思想以及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与分析,为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和良好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