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劳动争议案件中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是人民法院受理的新类型案件。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贯彻实施,这类案件的数量将会大幅度增长。劳动争议案件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诉讼。诉讼主体是特定的...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案件主要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而发生争议的案件。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我国目前依据民事诉讼法,而没有专门的劳动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也没有专门的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程序的司法解释。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两年多的情况看,劳动争议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劳动争议案件有别于刑事和民事案件,自成体系,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在审判实践中完全适用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已不适应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的需要,这已成为劳动诉讼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程序中的几个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3.
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两项专门的法律制度。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是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前置程序。我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中明确规定,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我国法律在劳动争议诉讼程序与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衔接上,对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缺乏必要的法律规定,这就导致人民法院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常常出现无法可依的被动局面。因此,本文对人民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程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对司法实践积累一些经验,为我国相关立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将会大幅度上升。笔者结合律师办案实践,拟就涉及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产生原因、预防和避免对策等问题,略作一些初步探讨。一、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劳动争议案件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诉讼。诉讼的主体是特定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没有严格依照劳动法的规定,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致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产生争议。主要特点有;1、劳动者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原告身份提起诉讼的多。由于我…  相似文献   

5.
于航 《中国律师》2006,(10):68-69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即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其中,协商、调解的适用需要双方当事人的共同意愿或依赖客观情况,具有可选择性和不确定性,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而诉讼则是在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情况下才启动,所以,劳动仲裁才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必经程序,在所有解决劳动争议途径中最为直接,适用最普遍。  相似文献   

6.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一般规则,调解一般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从审判实践来看,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率普遍偏低。然而,笔者认为,劳动争议诉讼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劳动争议诉讼中应当先行调解,这样更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诉权以及劳动争议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就部分案件设计的一裁终局制度,受到了上至专家学者下至普通百姓的高度赞誉,被认为是新突破、新亮点。普遍认为,该制度可以有效遏制用人单位恶意诉讼,结束劳动者马拉松式的维权之路,避免仲裁与诉讼程序重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但恶意诉讼案件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加入诚实信用原则,对恶意民事案件的解决提供了指导原则.本文分析了恶意诉讼的定义与特征,论证了诚实信用原则在解决恶意诉讼问题上的意义和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几个问题探究沈茂国,杨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与此相适应,劳资双方因劳动权利义务发生纠纷,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增多,由于社会的需要和这类案件自身的特点,使得...  相似文献   

10.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我国对劳动争议案件采取的是一调一裁两审、仲裁前置的处理模式。由于仲裁机关与审判机关之间无隶属关系,加上两者在处理案件的标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现行法律法规对两种程序衔接中的若干问题又规定得不甚明确,导致法院与劳动争议仲裁委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不同,法院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进行改判的比率偏高。因此,研究劳动仲裁与诉讼衔接中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越来越多,申请仲裁和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劳动争议案件也随之增加。因此,及时、正确、合法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涉及劳动争议案件的若干法律问题略述已见。一、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劳动争议案件是指具有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因劳动权利义务引起纠纷后,对仲裁裁决不服,在法定期间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1995年卫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2.
劳动争议解决制度是决定某一争议案件能否得到及时、公正、依法有效处理地关键。我国目前实行以一调、一裁、两审为核心内容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其设计初衷是以仲裁为中心、诉讼为辅助并将调解作为一种可以选择的辅助程序,将绝大多数劳动争议在调解和仲裁阶段予以解决。作为动态的纠纷化解和社会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着司法为民的理念,继《诉讼费用交纳办法》降低了劳动争议案件进入法院的门槛之后,新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作出了劳动争议仲裁免费的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程序费用的下调直接减少了当事人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  相似文献   

14.
董绍君 《政府法制》2006,(10):56-57
诉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人们维护合法权益和解决争议的最重要手段。但近年来,一部分人开始将诉讼作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或损害他人利益的一种手段,进行恶意诉讼。这不仅严重侵害了特定法律主体的合法权益,浪费了司法资源,扰乱了诉讼秩序,同时,也对司法公正、司法权威和诉讼价值构成了冲击与损害。本文试从恶意诉讼产生的原因及其在法律实务中的反映着手,对恶意诉讼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应对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期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一、恶意诉讼的概念及构成要件恶意诉讼是指当事人利用法律赋予的诉权,在明知自己缺乏合…  相似文献   

15.
解读一:部分案件可“一裁终局”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是“协商、调解、一裁两审”,其中劳动争议仲裁处理案件的法定一般期限为2个月,人民法院一审的法定一般期限为6个月、二审法定一般期限为3个月。一些用人单位为此进行恶意诉讼以拖延时间,使劳动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法律救济。因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仲裁环节规定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这意味着,今后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争议,以及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而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李恒 《法制与社会》2010,(7):114-115
关于劳动争议的审判模式,学界主要有兼审非独立型、独立型、特别专审非独立型、普通专审非独立型四种学说。我国应当采用普通专审非独立性的模式,设立劳动法庭,由劳动法庭法官根据劳动争议特别诉讼程序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这适应了劳动争议审判模式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劳动争议的及时、公正解决,有利于优化法院内部机构设置,减轻民事庭负担。  相似文献   

17.
范跃如 《法学家》2007,(2):114-122
本文考察了劳动争议诉讼的审判机构.通过对国外劳动争议诉讼审判机构进的比较研究,发现有两种模式:一是普通法院式,二是特别法院(庭)式.后者又具体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自成体系的劳动法院(庭);二是设在普通法院中的劳动法庭;三是具有准司法性的行政机构模式.通过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诉讼审判机构的设置的分析,作者认为:我国目前由民事审判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存在诸多弊端,已经不适应劳动争议审理的现实需要.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争议诉讼审判机构的设想:我国应当设立劳动争议审判庭,并且,在其人员配置上应当贯彻实行体现"三方原则"的特殊陪审制.  相似文献   

18.
人民法院开展劳动争议案件专项审判的历史还不长,只有短短十余年的时间,但是劳动争议案件涉及到亿万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关联。为了适应审判工作的需要.切实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稳定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最高人民法院一直注重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调研和指导,加强司法解释工作,2001年颁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劳动争议的受理、管辖、诉讼主体、举证责任、劳动合同效力、仲裁裁决效力等方面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解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调研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激增原因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针对当前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激增,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调研后认为,妥善处理此类案件,切实维护和谐稳定,必须在诉讼过程中加强调解疏导。该法院调研发现,从近几年的收案情况来看,劳动争议案件呈现4个特点:一是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大并不断上升;二是涉群  相似文献   

20.
劳动争议案件具有法律关系复杂、适用法律法规不统一、当事人对抗性强、调处难度大等特点,而且入世对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审判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均要求我们改革现有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并在现代司法理念指引下,重构我国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一、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重构方案选择我国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采取的是“裁审衔接”的单轨机制。对于此种机制,其存在仲裁、诉讼审理周期过长,不利于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仲裁前置”程序限制当事人的诉权等诸多弊端,已迫切需要进行改革。笔者认为,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