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我国限制开发区域与禁止开发区域的利益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新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战略目标和要求。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其中,后两类区域是政府重点扶持的保护性开发区域,对其利益补偿的有效实施与否直接决定着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成败。就此,本刊特别约请了相关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限禁开发区域的补偿政策亟待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当前亟需在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利益补偿机制,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实行补偿政策,以便使这些地区最终实现不开发的发展、不开发的富裕、不开发的繁荣,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各地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当前亟需在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利益补偿机制,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实行补偿政策,以便使这些地区最终实现"不开发的发展"、"不开发的富裕"、"不开发的繁荣",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各地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及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将把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的功能主要是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必然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政府在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方面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孙红玲 《求索》2008,(11):49-51
基于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为主体功能区布局作为区划理论与规划方式的创新具有较强指导意义,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决定于利益驱动而不是主体功能区布局,因而主张将综合区竞争发展与类型区有序开发二者结合起来,构建沿海帮助内地、生态贡献区与收益区互补的泛殊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横向区域财政经济利益共同体,从而促进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形成,一揽子解决日益严重的地区差距拉大与生态功能弱化等区域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主体功能区的构建顺应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潮流,是保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成果。结合民族地域资源特点和空间差异,贵州省主体功能区主要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三类,其发展主要遵循科学开发理念、构建城镇化战略布局、促进农业战略格局形成、注重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形成的思路展开。在贵州省主体功能区的推进过程中,政策设计和财政转移支付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的转变是核心和关键,落实规划体系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今日海南》2011,(7):4-4
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了我国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并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其中,海南岛成为全国18个重点开发区域中的北部湾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东部沿海地区将打造成国家级休闲度假海岸,海口将建成区域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8.
域情概览     
《长江论坛》2014,(1):1-1
正2013年12月,安徽省政府正式印发《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立足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统筹考虑国家和安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将全省国土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分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和省重点开发区域,涉及国土面积3.3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3.87%,包括41个市辖区和肥东、肥西、  相似文献   

9.
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经出台,但真正落实还要进一步细化规划并制定具体有效的相关政策。在国家层次的主体功能区规划通过后,财政转移支付、金融政策、生态补偿和干部考核指标等配套措施都需要及时出台。只有健全中央地方博弈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和定期调整机制,主体功能区才能够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经出台,但真正落实还要进一步细化规划并制定具体有效的相关政策。在国家层次的主体功能区规划通过后,财政转移支付、金融政策、生态补偿和干部考核指标等配套措施都需要及时出台。只有健全"中央地方博弈"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和定期调整机制,主体功能区才能够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辅导读本》最近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为广西发布实施的首个国土空间开发纲领性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而编写的一部辅导读物。通常认为,特定区域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导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可以确定某一区域  相似文献   

12.
秦诗立 《今日浙江》2011,(18):29-29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正式发布是规范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推进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也即将出台。笔者认为,有效实施这项规划,尚需解决好四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构建了一个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经济学分析框架,研究如何划分主体功能区。研究表明,不同区域人民的幸福指数之和与A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的边际关系δH^T/δE^A决定了该区域的主体功能区划类型及其边界。基于这一结论,本文分析了制约限制开发战略实施的三个因素,并从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导向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的任务,按照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分层次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要求,现就做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5.
《江西政报》2007,(17):7-11
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的任务,按照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分层次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要求,现就做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6.
谭建军 《岭南学刊》2014,(6):104-107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需要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和深化生态体制改革。以粤北欠发达区域清远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为例,在探索生态发展和生态体制改革面临普遍性问题: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重困境,生态补偿不足,生态管理效率低等。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契机,深化体制改革:要完善生态补偿体制,改革生态补偿方式、方法,深化政绩考核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政报》2007,(9):13-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的任务,按照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分层次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要求,现就做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8.
济时彦 《今日浙江》2011,(17):36-36
去年底,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则强调,“发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国土空间开发方面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的任务,按照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分层次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要求,现就做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0.
国发[2007]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的任务,按照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分层次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要求,现就做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